史上最严期末考, 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re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作为学校每年年底的“恐怖”大戏——期末考也正在上演。南开大学的考生们也纷纷发现,今年的期末考,有点不一样。
  为了一门考试,竟引发同学朋友圈纷纷刷屏?原来,今年南开大学高等数学的期末考试,难度明显提升。在知乎网站上有了“如何看待南开大学2019级高数期末考试?”这一提问,截止1月3日已有超过18万次的浏览量和170余条回答。
  回答中,“考前:想要GPA双辅修交换出国奖学金保研,考后:想要及格及格及格及格及格及格及格”“做了一个学期的吉米多维奇,没想到它最多让我拿60分。”“天下真有這样标致的卷子,我今儿才算见了,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我配的上的高数卷子,竟是个看不懂的。”“贵校绞尽脑汁不让我们挂科(有几道题的确不难),但又绞尽脑汁让我们在挂科边缘徘徊。”这样的“金句”回答,无不在彰显今年高数考试的难度。
  去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提升高校学业挑战度,严把考试毕业出口,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有着“学风堪称一流”美誉的南开大学,也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教育部要求,在考前、考中、考后全过程严把考试关。
  考试周到来前,学校教务处即发布通知:“本学期期末考试期间所有考场全部开启监控,请师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并在全校所有教学楼电子公告栏上播放。同时,各学院也纷纷以多种方式加强考前诚信教育,如举办诚信教育班会、发出诚信倡议、倡导朋辈帮扶疏导等方式,引导同学们夯实学业基础,牢筑诚信意识,守住道德底线。
  为了“最严考试”,还配备了“最严监考”。教务处及各学院加强了对监考教师的培训,通过集中召开考务会,强调监考须知,要求每位监考老师认真执行监考规定,确保监考工作严谨有序,坚决不留下违纪和作弊的余地。还明确要求监考教师在监考过程中不允许使用手机、蓝牙耳机等设备。

  南开大学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教育部要求,在考前、考中、考后全过程严把考试关。

  南开大学面对最严考试也是“动了真格”。考试周还未结束,就已有两名同学因考场行为不端而被处分。
  2019年12月27日,南开大学官方微信推送了一套考试“真题”,在这套“南开大学2019年期末诚信统考创意试卷”中,通过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压轴题等多样的题目,带领期末学子重温考场纪律,倡导大家共同遵守考试纪律、营造良好考试氛围、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这条推送最后写道:“考试千万场,诚信第一场。认真备期末,开心过春节。”考试是检验自己一学期甚至更长时间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南开学子面对“最严”期末考也呈现出了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同学表示“还是希望大家,多理解课程的内涵,掌握真正的知识,而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

  南开大学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教育部要求,在考前、考中、考后全过程严把考试关。
  责任编辑:陈晓丽
其他文献
壹  在湖边。遇见一只受伤的小兽  它拖着沾血的脚印,从幽密的松针下穿过  在万物进入黄昏之前,发出恐惧与忏悔的声音  而湖水清澈,千荷宁静  可以安顿一切的草甸中,响着千年的虫鸣  这现实的世相,仿佛应答一场人间之事  风过湖岸。风熟知每一个善和恶的巢穴  有多少虫子在隐秘处忙于食欲或蜕变  就有多少濒死之物,被潮水和花香所隐蔽  而湖泊,不为一切视物昏花所撼动  继续酝酿这尘世潮汐。继续在墨色
2017年,我曾以“当代中国文化学院榜”的方式试图将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领域中的最新杰作及时地遴选出來向社会发布,以尽批评之责。当时的设想,是于春夏秋冬每季发布一次“文学当季”,年底再总结性地发布一次“年度文学”。然而,只发布了2017年春的“文学当季”,后因忙乱,未能继续。但是朋友们总会经常提起,建议继续。适逢《诗歌月刊》约稿,旧梦重续,拟作“诗歌当季”系列文章。写作中常为今年春季所刊发的诸多精彩
我和我的学校  大学生当然是此项赛事的主角,而且主角人数可不少。从2015年在吉林大学举办第一届大赛,到2020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第六届大赛,累计有375万个团队的1577万名大学生参赛。  2017年,第三届大赛首次开辟国际赛道,当时只有来自9个国家的17个项目参赛。而2020年的第六届,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158所学校的国际选手,带来了3291个项目。从17到3291,增加了一两百倍。
春天,如果窗子是哑的  那把琴搁在窗子下有些春雪淡去了,  我什么都没做又好像什么都已做过。  这是一把半音阶口琴我检查过  簧片没有错误,其中的一个孔爱粘膜。  我吹奏,像春日的风吹奏我  一样吹绿这把琴。每每遇到粘膜的孔  就逃避过去就哑了一个节奏  就感到莫名的矫正针对着我  做拯救但不曾拯救过的事情。  吹奏它仿佛我爱上了一个人,  脑海里发生了一片海,  一旦习惯,矫正就伴随着结束。  
远离父母万里之遥的他乡。请原谅我乡音已改  未改的是记忆中归乡的路,和歌声一样迢远悠长  穿越四季,坎坷和坦途,穿越荒芜了的足迹  和干涸的河流。归乡的路旁长高了一些陌生的大树  这不得不让关于故乡的记忆和传说,变得更加遥远  边地没有太多的忧愁。只有低沉的歌声和无垠的庄稼  孤寂的戈壁之上,每一个音符背后都有一个飘忽的生命  很多年了,我只是皮恰克松地上空飞翔的音符  我被唱响的那一刻,恰巧并没
我是一个煤矿井下工人,下井30多年了。写作的时间更长些,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年长的文学爱好者都知道,八十年代是文学的时代,百废俱兴,国门初开,各种新思想的潮水冲击着辽阔的神州大地。那时青年人最在意的是自己的精神生活,都是一脸憧憬的理想主义者。那时电视还没有普及,人们大多靠看书来打发业余时间。文学创作是最时髦的事,作家比现在的歌星还受欢迎。现在的年轻人们绝对想不到:那时刊登在报刊上的征婚
每天早晨最大的产量  就是可见光。也许此时  有的人才张开瞳孔  有的人已经热泪盈眶  白昼从浩瀚的大海  地面的落叶和草丛升起  也问候脚印、淤泥  爬满老墙的缝隙  让每一处都可见  一粒粒光的坚强  没有什么比光走得远  结痂的光更亮  即使被黑夜围困  也能从蜡烛、灯笼上溢出来  让真诚和善良,让看得见  成为真相  人心的波長,也是可见光  或许只是光谱的一段  在不经意的摩擦之外  闪
衣米一  衣米一,湖北人,现居海南。诗歌作品刊发于《诗刊》《汉诗》《十月》《青春》等。曾获第二届“中国独立诗歌奖”,首届“诗探索·中国诗歌发现奖”优秀奖。著有诗集《无处安放》《衣米一诗歌100》。  一块鱼从A地前往B地  一块鱼离开一条鱼从冰柜里出来  裹上一个保鲜袋  外面又套上一个保鲜袋  一块鱼进了旅行包  然后上了和谐号列车  一块鱼从A地前往B地  从A地到B地需要两小时  一块鱼离开
写诗的人写诗。  一首诗开了头,诗人通常并不知道这首诗怎样结束。  有时,借助一个词,一个韵脚,写诗的人就能出现在他之前谁也没到过的地方——也许,他会走得比他本人所希求的更远。  有时,(诗人)写出的东西很叫人吃惊,因为写出的往往比他预期的更好,他的思想往往比他希求的走得更远。  以上这段话,可参见布罗茨基诺奖演说《文学的功绩在于确立人的个性》(刘文飞译)。  布罗茨基的经验之谈,道出了“两个不知
到了2020年春节,国内新冠疫情暴发。3月中旬,国内大部分地区疫情趋于平静了。3月14日,乌克兰出现了第一例病例,15日,政府宣布封闭边境。  那时在乌克兰买不到口罩等防护品,学校获悉后,买了口罩、洗手液等防护品寄给我们,可不知哪里出了差错,直到7月份回国,我们也未收到。  6月底,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归国提上了日程。机票到哪儿买呢?乌克兰没有直飞中国的航班。父母非常着急,经过艰难曲折,7月5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