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gu0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型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高中课堂教学设计实例,从四个方面讨论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以人为本;高中课堂教学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應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解读为三句话: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由此看来,数学课必须更充满浓厚的数学味.下面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简要阐述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设定自学环节,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精心设计学案,将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指导学生围绕学案,阅读教材,自主预习,做好复习任务和探究任务,独立完成导学案,并做好疑难问题整理.在课前收齐,并做好批改,将学生学案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归类,为上课做好准备.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已学习的旧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预习准备,让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有较好的认知,同时也是为了节省部分时间,以解决本节难点——渐近线.让学生经历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研究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精心设计活动,展现数学思维过程
  要求学生小组交流学案探究任务1,类比椭圆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完善表格.让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将表格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另一名代表点评、总结内容,其他同学质疑、补充,教师总结.
  三、启发探究,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本环节以学案探究任务2,3,4为依据,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活动——渐近线的发现与证明,离心率对双曲线形状的影响.
  (一)渐近线的发现
  思考①:在学习椭圆时,以原点为中心,2a,2b为邻边的矩形,对于估计椭圆的形状、画出椭圆有很大作用.师问:如果对双曲线仍以原点为中心,2a,2b为邻边做一个矩形,那么双曲线的草图是否也可以借助“特殊矩形框”来画出?
  (生:不行,因为利用矩形框无法确定双曲线的走向)
  思考②:双曲线的走向有何特征?
  及时提示学生,过去可曾学习过的双曲线实例?学生很快想到反比例函数图像,即图像向x轴,y轴逐渐接近,可利用渐近线刻画双曲线的走向和基本形状,于是渐近线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所谓渐近,既是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
  思考③: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是什么样的?
  进一步启发学生从几何图形上考虑,让一名学生进行几何画板演示,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以完善对渐近线的正确认识.
  (二)渐近线的证明
  如何证明直线y=±bax是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渐近线呢?
  思考①:首先,哪个量反映了“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距离.
  转换成什么样的数学语言?(x→ ∞,d→0)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进一步做演示,让学生思考利用“距离”来证明“无限趋近”.
  思考②:在第一象限中具体怎样利用x表示d?
  思考③:其他象限怎么证明?
  思考④:是否有其他方法证明?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巡视、参与讨论,指导学生完成证明.
  (三)离心率
  教师先直观演示,再代数分析.学生讨论交流,展示点评.
  在探究任务2渐近线的发现部分,设计了3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发现双曲线的渐近线.首先,利用类比画椭圆时“矩形框”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思考画双曲线时是否也完全依赖“矩形框”.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双曲线模型——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特征,无限接近x轴、y轴,推断出双曲线的走向特征,并猜想哪两条直线是双曲线的渐近线,并求出它们的方程.此时,让一名学生进行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以完善对双曲线渐近线的正确认识.
  四、通过教学评价,检查成果
  学习需要感悟,布置作业需要具有弹性.一方面,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活跃的思维延伸到课后,得以充分的发展.分层次作业,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核心素养理念是教学基本模式构建和完善的理论支撑,并为课堂模式的实施和推进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启示.以“教育走向生本”“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差异”的伦理观、关注知识的获得和生命的成长,构建让师生都享受生命成长快乐的生态课堂.以人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统领数学学科教学,基于学科,又跨越学科,发挥学科课程价值,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数学基本思想18讲[J].基础教育课程,2016(23):2.
  [2]吴静文.浅谈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以高中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为例[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10):105-106.
  [3]关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教育价值[J].数学之友,2016(3):1-2.
其他文献
在理想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从教师主体的智慧引领、学生主体的亲历体验等方式展开思考和研究.事实上,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想课堂的构筑过程如果缺少了蕴涵活力的内容,那么任何方式的教学行为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课程资源在理想课堂的构筑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动摇.那么,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纳入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世界又有哪些元素呢?数学教师又应该如何进行资源创生的实践行为?对此
從教育的使命“教书育人”的角度分析,教育具有双重性,即教育的知识性和智慧性.知识只关乎事物,智慧却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从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意义上讲,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是基础性和工具性的,而智慧一方面涵盖了知识,另一方面又超越了知识,直达人的自由和自觉,直达人的有意义生活.[1]因此,教育不能止于知识的传承,而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引导人的智慧成长.本文通过“生活中的比”的教学
【摘要】“学·导·用”教学模式是扎根于我县规模宏大的教育教学改革,现已深入全县各所学校的各个学科领域,对我县基础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学·导·用”教学模式下打造我们的优质课堂?这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尝试与思考的话题.本文结合适合教育和生本教育理论,在“学·导·用”教学模式下,就打造愉快课堂、生活课堂、创造课堂等一系列优质课堂,进行初步的尝试与思考,旨在引发大家对优质课堂的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跟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学校的师资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的发展逐渐趋向于综合性方向发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传统的单一式依赖性学习逐渐转向以自主学习为先导的创新性学习方式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也由原来的死记硬背向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得到巩固和强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多媒体教学;策略分析  素质教育的发展
情境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学生们带入到一个熟悉有趣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巧妙地创设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有效体验.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对每一名学生都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它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欲望.由此教师在教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小学核心素养的最重要一环,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学实践、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等等有效手段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搭好一架梯子,让学生登上一个新的思维高度,真正有效地落实小学思维训练目标.  【关键词】思维能力兴趣;探究
简单线性规划自2001年引进教材,2004年在高考中首度出现,至今都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灵活多变,各省市(新課程)自主命题中都考查了这一内容,作为众多知识的交汇点.今年的高考,线性规划是否会以老面孔出现,对待这节的复习应注重的是什么?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几乎在每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得到运用,只是学生不知道这是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因而,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授部分笔者将让学生经历这些过程,并通过流程图、表格图、列式、树状图的形式分析、解决问题,初步积累从条件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依托教材与学情,笔者对这节课的练习进行三个
【摘要】本文指出集合论的基数理论与算术理论的矛盾;在数学中首次提出用“相对无限”的思想方法建立超限空间、无穷小空间的模型——ㄅm(k)空间,给出函数极限的“ε-δ定义”及“无穷小量”在ㄅ-n空間中的合理解释,重新讨论数学分析的基础;指出有理数概念、实数概念按照集合论的理论均含有悖论性质;重新认识无理数的存在形式及实数的结构,给出实数集的重新分类方法;费尔马(Fermat)大定理最多对有限多个n成立
一直以来,如何上好数学课,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民主的氛围中学到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在工作中的心得谈谈我的理想课堂——思维教学课堂.  首先,思维教学是多个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培养真正有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基本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国家的大事,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育观念的恰当与否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