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84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受到了多方面的重视,许多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德育不应该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主学科,理应加大德育渗透的力度。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联网;信息技术;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2-0035-02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esha Primary School,Liwan District,Guangzhou City,China)LI Kunyang
  【Abstract】With the reform of education,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as received many attentions,and manyteaching concepts have been further improved.Moral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a separate course,it should run through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As a main subject,mathematics should increase the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is in detai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Internet;Information technology;Moral education
  现今我国教育不再仅仅重视成绩,加大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多个科目中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于教学具有极大的帮助,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更好的德育渗透。本文所研究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渗透,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情况,另一部分是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德育教学现状
  通过对广州市多所小学的研究调查可以得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数学中德育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教师加强了对于德育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也就是说尽管在德育工作上确立了教学目标,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实施。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基于教师对其不重视,教师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并且没有采用多样化有趣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度不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得到较好的效果。再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说因材施教极为重要,在德育上理应展开一定的差异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名学生均得到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最后,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爱玩是天性,有活力是他们的特点。学生的天性和独有的特点理应受到保护,但是实际上教师有多种行为是在磨灭他们的天性,摧毁他们的活力,使整个课堂和学生都死气沉沉。
  二、小学数学教學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一)丰富教学形式
  现今不管是小学数学,还是整体的德育,都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那便是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死板。加之数学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没有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应用的方面可以是图片以及应用最为广泛的视频,也可以是音频、动画等。比如说在学习“时、分、秒”这一节课时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展示给学生申奥成功时刻的视频。奥运会的举办是我国的一个大事件,展示了我国的崛起,将该视频展示给学生,会使学生更加了解国家的发展,通过了解国家近几十年的变化,能使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
  (二)加强互动
  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或者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一味高强度地灌输给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这样做相对来说学生表现的机会减少,并且缺乏独立思考。为了更好实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加强互动环节,利用互动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并且应用多媒体能使互动环节变得更加简单有趣,比如说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设置情景,鸡鸭同笼是十分经典的一个数学问题。在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然后模仿视频找多个学生到讲台上分别饰演鸡鸭。在选择学生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只选择活跃的学生,应该多给内向的学生一些锻炼的机会,这也是一种因材施教。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一定的语言和动作,呈现出情景剧的效果。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养成互相帮助、团结的良好品质,此种德育渗透无声无息,十分有效。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讲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中,信息技术是一项极为有利的工具。本文通过分析现如今小学教学中德育的情况,借助信息技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且结合实例展示了教学策略的可实施性。希望社会各界能对德育加强重视,并且加强对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尚军升.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21).
  [2]薄丽坤.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科技视界,2015(15).
  [3]甘泉.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3(07).
  [4]杨晓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渗透[J].南北桥,2016(11).
  (责编 张欣)
其他文献
摘要: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的斯蒂芬·金,其文学作品因被屡次改编为当代经典恐怖片而为观众所熟知。别于它作,最新上映的同名电影《杰罗德游戏》利用太阳原型意象衍生出日食这一隐喻,浓墨重彩地宣扬了女性生命情感意识。斯蒂芬·金将男“阳”女“阴”暗含的男尊女卑这一传统隐喻进行了大胆反置,重构为男“阴”女“阳”,一定程度上不仅颠覆了男权话语下男“阳”女“阴”诸类约定俗成的传统形塑与常规意指,同时也
摘 要:《长歌》于1949年1月创刊于成都,共八期,至今未有人研究。其时间的特殊性,即在抗战结束之后,新中国即将成立之时,虽然大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作为西南的成都却还在等待解放之中,因此许多报刊必将受其影响,而《长歌》却坚守着自己的文学理念,做自己的文学观点。本文拟将《长歌》杂志作一个整体系统的分析,将研究对象置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将用从大到小的方法进行研究,探寻《长歌》对中国现代文学史
摘 要:“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表现手法,历来广受诗歌评论者的关注,严羽《沧浪诗话》首次将其与“趣”结合,提出“兴趣”的理论,并以此来论盛唐诗歌。盛唐诗“吟咏情性”的内容、“无迹可求”的技巧,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是对严羽“兴趣”说最好的体现。  关键词:兴趣说 盛唐诗 《沧浪诗话》 严羽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无疑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而盛唐诗,更是顶峰上的顶峰。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
总有一种情怀,让你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情绪,让你心底掀起波澜;总有一种触动,让你生出慨叹和感悟……这种情怀、情绪、触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动”。是啊,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感动我们的人与事,品读这三篇美文,你或许也会回忆起成长中的那些感人往事。     一件小事  铁凝   十五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做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
学界对“文学性”的探究由来已久。虽然对什么是“文学性”,学者们的意见并不统一,但有一点却获得了公认,那就是“文学性”并非是小说和散文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专利”,非文学作品同样具有“文学性”。基于这样的前提,郭欢欢的论文《论〈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的纪实性和文学性》具有独特的意义。作为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品,《切爾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是如何实现纪实
摘要:湖北诗人李强的《回到从前》组诗作为一首带有浓郁自传性的作品,诗人以贴近生活的日常化写作,描写了乡村生活的细节,将诗人儿时的纯真、感激乡土的恩情、今昔对比的思考作为诗歌的美学意义来开掘。通过选取诸多带有乡土气息的诗歌意象,诗人表现出了个人非常鲜明的乡土意识,这种乡土性还体现在他积极倡导和践行一种生态意识。在《回到从前》中,诗人反复地表达了令他难以忘怀的儿时回忆,并将“感恩”作为诗歌当中最为突出
摘 要: 马金莲《低处的父亲》以沉痛的口吻叙述了宁夏农民家庭寻找弱智父亲的故事。小说通过述说马有世和田桂花的苦难经历,去反思苦难背后所呈现的美好人性的丢失、城乡发展进程中人情的冷漠、农村传统道德的毁灭。而在马有世的乐观精神和乡村淳朴的感情中,马金莲找到了可以慰藉人心灵的场所,从而在不幸中体悟到了人生的幸福,忘却了苦难带给人们的伤痛,在祸患中超越了苦难。  关键词: 马金莲 《低处的父亲》 超越苦难
摘 要:艾青的《火把》主要描写了唐尼这一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在火把游行夜爱情与思想的变化。她和克明之间的感情之所以未能善始善终,与二人之间的误会、身份和时代要求有关。艾青既从审美的角度描绘了他们爱情的波折,也从功利的角度审视了他们的爱情。  关键词:审美 功利 艾青 《火把》 爱情  《火把》是艾青离开桂林后在湖南新安等待去重庆的日子里写的,时间是1940年5月1日至4日,千行长诗一气呵成。这首诗的
摘 要:目前对《范爱农》形象的研究,大多将范爱农视为一位郁愤孤傲、不与世俗合流的知识分子,而忽视了其性格中热心革命、积极战斗的一面。笔者则从范爱农对斗争的冷与热,前后两种态度的转变来分析这一形象,以期对此形象的解读有新的补充。  关键词:鲁迅 《范爱农》 形象解读  《范爱农》是鲁迅《朝花夕拾》中写人的佳作之一,1926年11月18日在厦门写成,最初发表于同年12月25日《莽原》第一卷第二十四期。
摘要:《帝鉴图说》和《养正图解》成书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是为启蒙当时年幼的小皇帝和皇子所编写的教材。由于太子和小皇帝年龄尚幼,理解力有限,两书均采取了人物教化类故事汇编的形式,将道理寓于其中,再配以相应插图,图文并茂,发挥了独特作用,并且在编纂体例方面有所创新。两本著作作为皇室启蒙读本,在内容形式上有相同之处,但其在内容选取布局、主要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对后世有着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