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文本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o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加入。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超文本阅读”的特点,以及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超文本阅读”
  不同于以往的线性阅读,“超文本阅读”是以信息组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近些年来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阅读模式。这种阅读是在一般线性阅读的基础上增添了声音和图象,将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网状式的文本。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感官刺激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锻炼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超文本阅读”的特点
  1.作者与读者的融合
  “超文本阅读”不同于传统的线性阅读,读者可以自主选择浏览的顺序,并控制浏览的速度和进程,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或者对内容有疑问时,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找,甚至直接向作者留言提问,或者针对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而通过“超文本阅读”,可以打破现实生活中既定的师生关系,地位等级划分、权威约束,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范围更广,能够让读者在自主阅读后,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阐述真实的想法。此外,“超文本阅读”还体现出一种现代文本话语的协作化和民主化,让读者主动参与文本的再次创作。
  2.文本间的交互性
  文本间的交互性,即文本的互文性。超文本的非线性和超链接可以使文本间的互动以开放式的形态更加明显地变现出来,强化了文本间的交互性。超文本的内容是多样且丰富的,属于一种发散性的阅读,不管是对事物好的评论还是坏的评论,它都会在它的链接中表现出来,与多方合作,把赞扬与贬低都放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衡量。而文本间的交互性也正是通过超文本的点击链接的方法得以实现。传统的线性阅读让读者的思维趋向固化,而超文本思维则是要解放读者的模式限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链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文本与文本间自由地切换,把知识信息很好的融合贯穿在一起,在掌握文本的背景知识后,不仅对文本有更深的认识,且拓宽了读者的知识面。
  二、“超文本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做适当的知识延伸。在文本阅读上要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不论是教学的方式上还是教学的内容上,要把课上“活”,要能满足现代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出新意。
  首先,新课改要求在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课本,但这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依据,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材,而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新的内容,在课本的基础上,将知识升华提高,引进有时代特色、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能够把教学活动搞“活”的内容。“超文本阅读”将阅读的内容由一个点向外全方位的拓展开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的链接获得相关的知识,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课外阅读中,做好课内与课外的“超文本阅读”联接。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后,可以建议学生在课外再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文章,或者从一些视频和图像中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并且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文学功底。
  其次,受新课改影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被要求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感悟,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生硬的教条分析,要求有更多的实际运用和训练。且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不应该只是对某一方面的了解、掌握和感悟,而是应该能够把握全文,全面思考。因为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独立解决阅读中的问题的能力,而“超文本阅读”能够很好地检验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地解决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且通过“超文本阅读”学生的语感在逐渐提高,促进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比如在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时,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培养语感,还可以借助课本的配套磁带,通过朗诵者的语言反复揣摩作者写文章时内心的情绪波动,并且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索一些鲁迅先生家乡的习俗背景。
  传统的线性文本阅读,学生习惯依照文本中的时间轴有序的阅读。而“超文本阅读”是结合了文字、声音、图像,把内容立体化,让学生的想象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从一个结点向周围无限的扩散,不论是知识的深度、高度和宽度都有所发展延伸。如果线性阅读是平面的,那么“超文本阅读”则是立体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超文本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闫登云. 浅谈阅读教学的目标意识与核心价值体现[J]. 语文教学之友,2011(4).
  [2] 周玉明. 高中阅读教学重在文本的深度解读[J]. 上海教育科研,2011(9).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职高数学 多媒体辅助 实践运用  多媒体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课堂,它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征,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职高数学
【内容摘要】学困生是教师面向全体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小群体(弱势群体),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必须做好学困生的帮扶和转化工作,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利用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可以在在转化学困生的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转化的策略有:1.抓住学科特点,鼓励学困生“语文不难学”;2.加强直观教学,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3.在活动中激发兴趣,调动自主性;4.培养思维习惯,指导学法。  【关键词】语文
【内容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互动中让学生在作品艺术魅力感受获得情感熏陶,提升阅读素养的教学。学生对同一阅读内容的解读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而只有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的提升,才能有创新阅读的形成,有个性阅读价值的产生。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方法做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理性思辨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目标是培养个性化人才,而个性化人才需要扎实的基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推崇的“教学做合一课堂”教育教学思想,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着极深的启发。结合校本“交响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教学理念,揭示依托“展示辨疑”环节平台,引领和促进学生解放思想,在合作互动中提升思维品质,实现互补共赢,为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与学的质的飞跃做出应用的努力。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交响课堂 倾听与表达  一、引言  伟大的教育家和
【内容摘要】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生 质疑能力 培养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探索的内在动力,是创新的基本
【内容摘要】英语教学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它应当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新目标英语》提供了大量以任务型活动为中心的听力训练。大量的听力任务充分体现了任务型听力活动是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针对听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本文从听力活动的三个方面即:听前阶段、听时阶段和听后阶段探讨了任务型听力教学在《新目标英语》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新目标英语 听力教学 任务型听
【内容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本文将从如何在教学中适时制造教学高潮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去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创新 政治教学 新颖 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从实际教学
八股文是我国明清时期考试所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之所以备受后世的诟病,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也被认为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毕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今天,我们的高考作文正有走向当代八股文的危险。  八股文有两大特征,一是形式僵化,二是思维僵化。八股文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许多地方要求严格的对仗,类似于骈文,创作难度较大。今天
古诗词是经历时光河流洗涤后留下的文学精华,占据了中国古典文学最辉煌、最璀璨的一页。阅读一首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陶冶其情操,涤荡其性灵,从而提高其审美品位和人生境界。正如英国诗人和批评家安诺德语:“一时代最完美确切之解释须向其时之诗中求之,因诗之为物,乃人类心力之精华所构成也。”因此,对于高中语文课堂而言,语文教师就要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引领学生走入古诗词的优美境界,从而获得
一、增强教学过程的愉悦性和充实性,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经过长时间的英语教学,我发现: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非常集中,几乎不用教师特意去强调;那些对英语缺乏兴趣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不断地强调要注意听讲,还是会发生注意力的转移。因此,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持久地保持下去,便是教师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了。  我认为,想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