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表现的西方绘画嬗变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空间介质在西方绘画中的表现沿革,分析了空间表现方式,并对其作用价值进行探究。
  关键词:空间表现 西方绘画 嬗变
  西方绘画造像叙事性主题沿革,从视觉存证看,西方绘画与其建筑、雕塑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历史画卷。西方绘画经历了从造像叙事性主题向多维度的由科技发展带来的哲学人文社会的思考之主题表达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起始于希腊神话的众神描绘,同时期的古希腊雕塑,如《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掷铁饼者》《萨摩色蕾斯的胜利女神》,都传达了古希腊自由共和的精神诉求,依托于共和城邦的文化,希腊化文明启发了哲学、数学、艺术。及至古罗马时期,罗马统治者依然吸收古希腊文明成果,延续了希腊化风格,同时以罗马律法立身。而希腊数理精神启发了此后传系的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空间表现。
  在很长的时期里,基督教作为统领西方思想的存在,其权威性统治与叙事性特征更是在绘画、建筑、雕塑领域显性化呈现,以宗教叙事性作为主题的绘画表现,时间上一直延续至法國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相当漫长的时期。经过黑暗与光明的交替,人的意识觉醒,人权得到解放,近现代西方绘画始将绘画主题切换至宗教以外的内容,这一时期,绘画内容上强化表现以自然与人,人与社会及人的思维视觉化,形式美的构造为主。绘画主题性的沿革,使表现其特质内涵的技术手段,比如,空间介质,迭代并更新。
  一、 中世纪平面几何化造像
  (一)中世纪绘画 此时期绘画以服务宗教为发展方向与己任。早期基督教造像并未在绘画视觉张力上做功夫,绘画的主旨意在对圣经故事的图解,通过象征性的图例告诉不识字的教徒关于基督的事迹,以达到文字对识字信徒教化的同等作用,借以引导信徒皈依信教从教。因此,就绘画画面来说,其构图简单水平平铺,并没有希腊时期的戏剧性动态动势的描绘,只是以简单单纯的平面几何化造像对基督和他的信徒们进行描绘,借象征性的符号图式,来宣扬基督的普世价值,同时使信众从简单单纯的图式中得到纯粹的感召从而获得力量。
  (二)中世纪插画手抄本 中世纪的手抄本内容多是圣经故事、福音书、祈祷书,讲述基督宗教要义,表现则是通过平面装饰性风格,借以将教义进行传播,拜占庭手抄本插画,其装饰风格结合了北部蛮族地区的风格,加以繁复富丽的形式表现,装饰色彩则来源于天然矿石颜料,奢华材质及色彩平面装饰性表现圣经肖像与基督题材是手抄本绘画的主要特色。
  二、 文艺复兴:焦点透视与空气透视法空间表现
  (一)焦点透视空间的绘画 古希腊的数理精神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广泛推崇,并借由发明了焦点透视法,焦点透视的空间是从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构图方法获得的,它是将视觉焦点固定于一点,然后,以这个点为圆心,形成的锥形视域圈,在一定的范围内切割视线,所截得的平面呈像。如同近代照相机的镜头景象,这种空间可以使人在观看绘画时,能真切感受到物象在空间中的方位及观者与其之间的距离。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通过使用焦点透视法的一点透视,将画面的心点集中在了基督耶稣的头顶部位,既强化了绘画主题核心表现,使得最后的晚餐的核心人物突出;又在平面上创造了空间形式感,赋予了耶稣以神的光环。(图1)拉斐尔在他的绘画《雅典学院》中,同样是通过焦点透视,将众多的启蒙人物分布在画面透视空间里,同时将古希腊时期具有争议的手指向天的描述理想国的柏拉图与手指向地的描述地心说的亚里士多德师徒二人并置于画面焦点透视心点的位置,以辩论的场景,矛盾统一中达到和谐的文艺繁荣的复兴场景塑造,宏大的叙事场景,气势开阔且布局严谨。
  (二)空气透视空间的绘画 空气透视法为列奥纳多·达·芬奇创造,通过空气透视借以表现空气、烟尘等对视觉产生的阻隔。具体而言,通过空气透视表现的物象距离越近,形象越鲜明,色彩饱和度越高;距离越远,越模糊,色调偏于灰蓝调,绘画通过形象的虚与实,色调的深与浅,造型的繁与简的描绘来获得画面真实感体验。达·芬奇在《岩间圣母》中,通过主题人物之间手势符号呼应,传递揭示人物的关系及心理特质,同时,作者对崖洞外远景中的岩石山石的虚化形象及灰化色彩的处理,既突出了渺远的空间山水人物组合,又强化了主题形象的叙事表现。而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圣母子、圣安娜》中,作者将主题人物外的背景山水图式,都以灰朦胧的色调,形象的虚化模糊化加以表现,使主题不至于突兀孤立,表现人物的主题,叠加山水阔远的图式,以获得空间的延伸。
  三、巴洛克绘画:二度空间戏剧性表现
  (一)卡拉瓦乔的艺术 文艺复兴绘画经过短暂的样式主义后,巴洛克艺术登上历史舞台,巴洛克艺术承继了宗教叙事的主题,与同时期的贝尼尼的写实充满想象力的动态雕塑是一致的,巴洛克绘画推崇运动的、空间的、雄伟气势的表现。决定性的一刻到来便是卡拉瓦乔的艺术,卡拉瓦乔戏剧性的使用光,通过明与暗的强烈对比,使室内描绘的主题人物呼之欲出,使光照空间中的物象,更直接的被感知,让人感觉画面中的此时此景就发生在眼前一般,仿佛近在咫尺,例如《召唤圣马太》,而他在《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中将主题形象耶稣与约翰戏剧的放置在与背景一片黑对比的光亮之中,约翰伸出的手,仿佛直接将受众拉入到这样的空间环境里,从而增强了绘画之于观众的参与感。(图2)
  (二)伦勃朗式用光 伦勃朗则在卡拉瓦乔开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并创造了现代舞台与摄影中的伦勃朗式用光,而伦勃朗式光,也被推为精神之光。伦勃朗在《杜普教授的解剖课》中,同样戏剧性地赋予每一个人物以光照,不仅把每个人物的形象、神情、动态、心理描绘得真实感人,同时前所未有地将形式与人物事件结合,突破了肖像画表现单一的队列排列的形式,画面以杜普教授的医学讲练为主线,七个学生各自迥异的观察理解、听课表情与心智,在伦勃朗主观布置的光照场景中一一崭露。最激动人心的《刺瞎参孙》,表现的则是《圣经旧约》中一幕,作者在画面引入洞外的一束光,通过强烈的光与暗的对比,加强的戏剧性的气氛,照亮这幕悲剧事件:参孙被摁倒在地,左右士兵威胁并伤害着他,告密者掀开帷幕恐慌的神情,想要出走的瞬间……这束光照以左侧逆光照亮了参孙全身和凶手们的轮廓,画家用其独到的色彩表现了这一幕,事件高潮,就在此刻这一束戏剧性的近于舞台的光照与黑暗的鲜明对比中定格。
其他文献
上周五早上,我从梦中醒来,感到有点不对劲——妈妈今天居然没有过来掀我的被子!迷迷糊糊地扭过头来:糟了,闹铃已经响了20分钟了!今天怎么了?   这时,我才想起前一天跟爸妈打赌的事。   以往每天早晨上学,妈妈总要几次三番地到我床边催促,有时甚至要动手掀开被子,我才肯起身。因为这懒床的毛病,我被爸妈批评了无数次。时间一长,难免发生口角:他们嫌我懒惰,我嫌他们唠叨,双方各执一词。昨天妈妈又
摘 要:《北上》 是“70后”作家徐则臣最新推出的以大运河为书写空间的文学作品。描写了大运河的百年沧桑史与若干个家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在《北上》中,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流动的大河,它还是作者理想的寄托,是历史的再现,是对现实社会的映射。通过《北上》这部作品,可以看到徐则臣对大运河这一意象的全新诠释,进而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大运河文学。  关键词:徐则臣 《北上》 大运河  《北上》是作家徐则臣历时四年推出
摘 要: 聂鑫森作为新时期小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文人视角书写小城市中生活的文人故事,简洁平淡的语句中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主要对聂鑫森短篇小说集《湘潭故事》中的《圆月桌》看似圆满,实则不满;悲凉中的一抹温情;独具匠心的艺术特质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从而达到更深入的解读。  关键词:圆满 悲凉 艺术特质 《圆月桌》  论及新时期以来的小小说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圣手”的聂鑫森绝对是
摘 要:以语言再现“世界图像”的理论视角通读邓一光近年出版的三本小说集,可以发现作者努力认知、细心描摹深圳这个城市的倾向,其作品展示了深圳关内与关外、年关与平时、历史与当下不同的面孔,呈现了一个多元而复杂的深圳。  关键词:邓一光 小说 深圳图景  著名作家邓一光近年先后出版了三本中短篇小说集,分别为《深圳在北纬22°27’~22°52’》(海天出版社2012年版)《你可以让百合生长》(海天出版社
摘要:《唐诗求是汇集了陈尚君先生在唐诗研究领域四十年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本文简述了其主要内容,整理了先生提出的新时代唐代大型诗文的编纂要求和唐集校勘原则以及女性作家作品、异文、互见诗等唐代诗文考证法等研究方法,对后辈学人更快掌握学术规范、提高学术技能指明了路径,最后,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文本研究 作家研究 专书研究 文献叙录  《唐诗求是》是陈尚君先生著、201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
摘 要: 王安石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他以简洁拗折、凌厉峭拔等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位列唐宋八大家。历代读者对王安石文的接受与建构,使王安石文章内涵与艺术特质不断被揭示,扩大了王安石文章的内在属性。同时,进一步推动后世对王安石精神品格的传承,使其人与其文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后世读者心中永恒的经典。  关键词:王安石 文章 经典化 意义  王安石文章的经典化始于宋代,经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
摘 要: 作为音乐的一种文学流派,流行歌曲具有令人直白理解的文学性质,这是当代艺术流派中的一次特别发展。它已成为现代青年日常娱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影响内容无法评估。而流行音乐歌词的诞生多是从文学角度创作,所以对于其文学性的探究也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流行歌曲 歌词 文学性  一、合律传情的音乐  在诗歌词语上,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念起来行云流水般通畅,听起来有如金石玉器敲打的音乐美。歌
摘 要: 古典小说《红楼梦》继承和超越了前辈的经验,很多故事源自前代作品。而在具体情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能在承袭中衍生出新的含义。小说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佩》中的“情遗九龙配”一节,作者既巧妙地化用了前人作品,又通过文本彰显了自己高超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 :“情遗九龙配” 继承 超越  一、累积型作品的智慧  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红楼梦》虽然不是时代累积型作品,但它是站在
摘 要:广西作家朱山坡的小说创作,背景多选择为粤桂两省交界地区的乡村、 城镇,包含着厚重的粤桂文化色彩。小说中表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带有风格鲜明的南方气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带有象征意味的父亲形象群反映出桂东地区成年男性群体坚韧、倔强、甘于奉献的精神面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使行文更添奇崛。其“乡村之子”的写作姿态,是奠定朱山坡小说在广西乡土文学长河中独特地位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朱山坡 粤桂文
摘 要:耽美小說作为网络文学的类型之一,近年来备受女性读者的欢迎。这种火热的文学现象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知名耽美小说家吴沉水的耽美小说为例,从男权文化的反叛、性别秩序的重建、女性意识的张扬这三个层面来探讨耽美小说女性书写的先锋性与革命性。  关键词:耽美小说 女性书写 吴沉水  耽美小说是中国当下网络文学的一个独特类型,主要是由女性作者借助网络这一媒介书写关于男男同性之间的爱情叙事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