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定位 校准经纬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阅读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对阅读文段进行深入解析,从学生的认知与阅读文段的契合关系中找到阅读问题设计的经纬线,对阅读问题进行准确定位。而阅读问题的定位设计,首先要确定学生的认知范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区域找到平衡点;其次要看问题深度,在问题深度方面要呈现出明显梯度,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思考;最后要在阅读要求上恰当把握,体现灵活性原则。
  一、广度定位看经度,限定认知范围
  阅读问题设计应该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教辅材料上都有现成的阅读问题设计,因此很多教师都会选择照本宣科。岂不知,教学实际存在着现实差异,特别是学生基础、学力存在着明显差距,教师随便奉行“拿来主义”,说不定就是“橘生淮南”。一旦出现水土不服,结果自然是东施效颦。因此,将现成的阅读问题设计作为参考是可以的,但决不可照搬照抄。
  小学教材的阅读内容大多与学生的认知范围有着高度的契合。在阅读问题设计时,教师一定要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在阅读外延拓展时,一定要弄清学生认知的宽度。如《三顾茅庐》中,刘备、张飞、诸葛亮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说说刘备如何虔诚地请诸葛亮的,说说张飞的衬托作用,这些都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如果向外延伸,让学生说说诸葛亮有什么本事,很多学生都会讲出一些,但如果让学生讲一讲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的具体内容,虽然这个内容和教材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却已经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了。
  小学生存在认知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不同区域的学生有差异、城乡之间的学生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学校的不同班级的学生也有差异。所以,教师一定要正视差异、找到差异,根据差异性制定阅读问题的设计方案。
  二、深度定位看纬度,呈现梯度性状
  在阅读教学中,深度把握应该是阅读问题设计的关键技术。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具体表现为认知范围有大小、接受能力有强弱、表达能力有高低。如果教师忽视这些差异,只用一个标尺来衡量学生,结果可想而知。既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应该尊重这种差异,采用梯度设计的思路,为不同群体的学生量身订制阅读问题。
  所谓梯度,就是指阅读问题的难度呈现阶梯状分布,让不同学力的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探索方式,达到不同的目标高度。如《最佳路径》阅读问题的设计:你认为格罗佩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你想对格罗佩斯说点什么呢?这两个阅读问题设计自身是没有什么梯度可言的,在实际操作时,就需要教师灵活掌握了。甲学生能回答四个点,可能是不合格的;乙学生只回答了两个点,也可能是优秀的。这个标准在教师心中,如果学生已经是自己最好的发挥,这就是优秀的。
  为了让不同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在阅读问题设计时,可以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也就是针对一个知识点,给出多个备选题目,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利。还是《最佳路径》的学习,针对格罗佩斯从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中获得启示这个认知点,我们可以设计多个阅读问题: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里?格罗佩斯看到老太太这样卖葡萄时会想到什么呢?老太太卖葡萄和道路设计有什么关联呢?这三个问题设计都是围绕一个感知点进行的,而且呈现一个递进的趋势,不同学力的学生会根据自身实际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要求定位看经纬,体现灵活原则
  阅读问题设计都有相关的要求、具体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学生如何阅读文段,从什么地方突破,注意哪些事项,避免出现什么问题,这都是问题设计时要求涉及的内容。对阅读问题进行设计,体现的正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方法的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感知特点,指导得力,学生就会顺利达成阅读目标;反之,学生不仅难以完成阅读任务,还会严重挫伤学习积极性。
  教师都希望阅读问题所设定的要求能够成为引导学生顺利实现阅读目标的向导,但现实远非我们想象的样子。由于阅读问题的要求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总是存在太多不相融,因此对阅读问题的要求进行深入探研也就成为当务之急。如《天鹅的故事》学习时:“你想对老天鹅、众天鹅说些什么呢?”针对这个阅读问题,教师提出具体要求与提示:老天鹅为什么要带头撞击冰面?老天鹅的行为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动?众天鹅齐心协力,最后战胜困难,这又说明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像天鹅这样的动物?你有什么实际打算吗?很明显,这些提示性问话中,已经给学生划定了思考路线,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就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大多害怕阅读题,虽然原因很多,但教师指导不力,学生找不到解题思路应该是主因。因此,在阅读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有引导点拨意识,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刻为浅显、化无形为有形。
  阅读问题设计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要准确定位,不仅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宽度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针对不同阅读内容提出不同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迅速找到阅读方向,并能够顺利实现目标。阅读问题设计中的“经纬度坐标定位法”,反映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能否成功应用,关键要看教师认识是不是到位、指导是不是科学、操作是不是合理。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精彩的导入意味着一节课成功了一半。但是,导入并不仅仅是呈现几张图片、播放几段音乐那么简单,而应当紧扣语文的本真,在导入环节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感,让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得导入充盈着浓郁的“语文味”。  一、 “诗味”——诗句导入弥漫古韵  以古诗导入新课,既可以发挥古诗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底蕴丰富
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体,新课改要求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一步凸出。在此情境之下,“以学定教、以学设教”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根据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做好品读指导的教学工作呢?  一、初读课文,在粗读中释疑解惑  小学生因为其识字不多,对课文中出现的很多生字词都还需要借助有效手段进行学习。例如,进行《梦圆飞天》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教师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是扎实深邃的课堂,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固本扣纲”的教学原则,都遵循课标提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这样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现根据于老师的《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写字练字,细致指导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说说、练练、读读、写写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边指导,一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
美文当道社交功能渐失——专家把脉国内母语教育弱点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博导朱希祥教授就语文课程改革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语文课选材要加强应用性,建议在写作课中强化应用文章训练。  学生抵触因语文教材缺乏实用性 “学生对语文课有抵触情绪,不仅是因为对语文缺少‘感悟式’的理解,还因为语文课文选材脱离应用性。”朱希祥教授认为现在高中生不会写自荐材料,大学生不会写毕业论文和实验报告等问题,与
随着新课改进程,“成语积累”这一语文训练形式也呈现出崭新面貌,它非诗非画,却有诗的韵味,画的色彩。和传统教材相比,内容更具完整性,主题更具形象性,形式更具可读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多媒体这一催化剂,透过词组去挖掘其包容的丰富内涵,建构开放的教学体系来取代枯燥单一的记忆强化,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熏陶中增强成语积累。  一、巧借媒体,开启课文直通车  1.再现课文情境  诗歌注重的是诗魂,课文内容则是
童话教学是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有效的童话教学呢?  一、中代段童话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中低段的童话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童话文体特征的忽视  虽然有不少的教师意识到童话与其他课文教法的差别,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按一般的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对儿童想象力培养的缺失  儿童比起成年人来,更喜欢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比成人更富于创造性。教学
《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由盛到衰的过程以及人们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我反复阅读了课文,确立了教学目标,并将课文的第三、第五自然段确定为教学的重点。我抛开泛泛而谈的大道理和枯燥无味的讲解,牢牢地抓住一个“情”字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四个主要环节的设计,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在情感的释放中自由自在的品味与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有这样一座山,在一年四季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薛卫民爷爷来到他的家乡欣赏这座——五花山。  二、初读感知  1.小朋友,你想了解五花山吗?为什么叫“五花山”呢?秘密就藏在课文中,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了吧,快快翻开书本去找找答案吧!读书之前先做好读书的准备,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⑴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大声朗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进行探索有着现实的意义。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我们在实施具体教学行为时,不仅要准确把握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还要为学生建立阅读导航系统,让学生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确定文体内容,建立阅读导航系统框架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索高效阅读教学的快捷方式,是教师最迫切的心理诉求。那从什么角度
课堂教学就是教与学情感互动的一个过程。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依照教学原则,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做到师生互动,就要增强彼此交流、学习和相互沟通。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相互合作、相互推动。在互动学习中,既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就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探讨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进行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