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材是实施学科教育的基本物质载体,初中生所形成的学科意识、学科能力与思维品质都依赖于教材内容。在现代教育领域,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观点,即“用教材教”,就是要以教材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学习特点,使其逐步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随时根据个人发展需求去内化、拓展教材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整合语文教材的显性资源与隐性内容,以便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文章将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从利用显性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利用隐性资源发展学生思维品质、通过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德育认知等四个角度来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全面开发并利用教材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开发利用策略
  在新课改下,我国教育部推行了一个新的课程资源整合观点,即以教材为基础,各所学校的一线教师可以全面利用学校资源去整合相应的乡土资源,据实构建校本课程,从而形成国家、地方与学校统一管理课程资源的新体制。在此背景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都关注于校本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致力于走向特色化教育之路。但是,教材知识却依然有着不可撼动的教学地位,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意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的基本媒介。为了确保教材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我国教育部在近两年来开始推进部编版教材,旨在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由此统一教材,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初中语文教师便要积极利用教材知识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一、 利用显性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特点,而要想发挥语文学科的这两大作用,就必须要利用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其中,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各个单元都是围绕某个主题来整合课文资源、课外资源的,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并以注释资源補充了相应的文化知识。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好部编版教材的显性资源媒介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积累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为优化学生的文化修养做好充足准备。
  例如,在《孙权劝学》一课教学中,部编版语文教材不仅呈现了孙权劝学的起因、过程与结局,还以注释解释了《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的来源,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在组织课文阅读过程中,笔者首先展现了《资治通鉴》这一经典文学著作的创作背景和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具体过程,以及司马光的人物事迹等等,学生既可以了解《孙权劝学》的文化背景资料,还能够积累丰富的文学常识,由此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其次,笔者又引导学生自主翻译了《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使其统一汇总课文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积累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进行翻译汇总,使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自己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也可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自主完成文言文阅读任务。最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品鉴课文中能够人物描写的语句,让他们反复精读、细读,在读中领会孙权、吕蒙、鲁肃三个物形象的特点。另外,也可让学生自主积累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便于以后在语言实践中学以致用。
  二、 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综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只有让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才能切实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长足进步,让学生真正受益终生。对于这一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也已经通过口语交际、课文资源(阅读)、写作三个板块提出了相应的语言能力培养任务,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生活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部编版教材的语言能力培养优势,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其能够学以致用,逐步优化本学科的教育价值。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确定单元内容时,会根据主题来编排具体的课文资源、写作任务,旨在通过主题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在组织单元教学活动时,笔者也十分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比如,在“习作:学习抒情”这一书面表达任务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了《黄河颂》《老山界》《土地的誓言》与《木兰诗》这四篇课文,利用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分析了每一篇课文所选择的抒情方式,击退情感,让学生自主分析作者的情感体会。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让学生学会各种抒情方式,使其形成写作思维。接着,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以自己印象中最为深刻、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情作为写作素材,使其自主利用书面语言进行写作练习,使其及时抒情,学会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此,也可直接优化初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当学生能够真情表达个人需求、传递个人情感时,也能因此变得十分激动、情感充沛,进而爱上写作。长此以往,必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使其及时进行个人表达。
  三、 利用隐性资源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目前,语文课程在努力追求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既能够根据主要的学习任务去搜集资料、回答问题、诊断信息,也可及时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辩驳讨论,使其产生创新性思维,自主生成语文知识。这一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也有所体现,比如以必读、选读的模式重新呈现了课文资源,目的便是要给学生足够的选择权、自主权,使其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再者,各个单元也推荐了一定的课外读物,目的也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全面整合课内外阅读,促使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突破。对此,初中语文教师便要遵循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意图,切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思维能动性,使其自主建构语文知识框架,由此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真正实现全面进步。   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教学中,为了切实优化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发现,笔者就以部编版语文教材所附有的课文习题为导入,创设了问题情境,由此引导学生全面进行了阅读探究。为此,学生便要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时分享阅读体会。为了让学生积累有效阅读经验,使其学会合作、学会辩论,笔者在语文课上组织了五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面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具体内容、主要人物,认真分析人物形象与课文的主旨内容,使其自主尝试概括课文内容、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通过小组讨论进行集体分析,总结出阿长的人物形象特点。这样,本小组内成员便可及时共享阅读经验,初步积累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待各小组普遍完成阅读探究任务之后,笔者便会及时组织组际讨论活动,即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现阅读结论、进行阅读辩驳。通过丰富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基本上对课文内容都产生了比较细致的了解,而这一认知基础也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组际讨论活动之中,使其综合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结合“我”对阿长的态度变化去总结课文主旨,促使学生自主建构文本知识意义,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 通过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德育认知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育特点需要通过丰富的德育引导才能实现,因为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师长的正确引导与科学干预会使其受益一生,而这就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通过精挑细选与反复斟酌才被收录在教材之中的,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可有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精神启示与思想指引,使其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领悟人生道理。对此,初中语文教师便要全面开发教材中的隐性德育教育资源,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以便逐步优化学生的价值观,切实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真正成长为心智健全的青少年。
  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就会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主旨内涵,使其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思维启示,希望可以不断优化学生的品德意识。比如,在《最苦与最乐》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从课文角度去阐述人生中的最乐事、最苦事。比如,有的学生讲述了关于自己愧对好友的事情,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自己愧对好友的起因、后续的心理历程,并趁课堂活动阐述了自己的负疚心理,希望可以取得好友的原谅;有的学生则讲述了自己因为负了责任、担起职责所产生的成就感、幸福感与满足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他人付出、为集体奋斗、为团队牺牲的美好心愿,希望自己会与集体一起变得越来越好。面对学生的多元表达,笔者再次强调了课文主旨,告诉学生“最苦之事”便是负责任,“最乐之事”便是履行职责、卸下重担,希望学生能够逐步成长为一名敢于负责任、愿意承担后果的青少年。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十分重视自己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和态度,会始终坚持高度负责、严于律己,且要时刻关心、爱护学生,呈现出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一视同仁的专业形象,希望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使其自觉调整個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使其实现健康成长。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地位不可撼动、不可或缺,而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把握情况与教材编排意图的理解情况,也直接关系着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面对部编版教材时,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分析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目的,全面开发教材的隐性资源与显性内容,及时丰富学生在知识储备,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且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心理素质,全面优化语文学科的教育环境与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继合.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18-20.
  [2]吴华.以基本“四式”例谈初中语文课程资源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6):20-21.
  [3]刘雪薇.基于燕赵文化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
  [4]况其荣.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6):106-107.
  作者简介:
  米娜,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丁肇中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其中的重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如果学生的识字水平较低,则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寻找汉字的文化之根,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文章先围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识字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策略  当前,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为了识字
摘要: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就需要结合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学生的核心素养角度出发,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会使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核心素养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从灵性与理性的角度制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灵性;理性;初中语文;写
摘 要:基于课内外阅读衔接实现能力与素养的迁移,是学以致用观念落实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文章分析学以致用观念下阅读教学的意义,围绕把握阅读切入点、实行问题导引式教学、开展多层次设计、创设全息式情境四个层面,探讨基于“课内学 课外用”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衔接;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1~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为145万字。当前仅凭小学语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精髓部分,也是初中语文课中的重点,古诗词教学关系到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是初中语文课中一直以来的难点,很多教师重视古诗词中字词和语言知识的讲解,却忽略了其中的意境,其实意境也是古诗词教学中真正的重点之一,教师要明确古诗词教学中意境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强对意境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在古诗词的实际学习中,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魅力。  关键词: 情由境生
摘 要:如今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文章以赋能为导向,基于心理投射原理、认知行为理论、希望理论及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使用OH卡牌、绘画、冥想等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旨在为处于危机状态下的高中生提供心理支持,增强其成长的力量。  关键词:公共危机事件;赋能;OH卡牌  一、 研究实施的背景  (一)公共危机事件  主要指因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或重大灾难,对社会群体和个人产生重大威胁和损害,危及公共
摘 要: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能让学生在学完历史学科后,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表现出充分的品格、能力,据此也可以说这是历史学科的落地价值。本文总结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三步骤。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新课程改革  史料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所遗留下来的,能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佐证的依据,如生活用品、历史
摘要:研学旅行是一种教育革命,现今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学校也应与时俱进开展研学旅行。采取这种方式,在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以及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组内合作交流能力、信息分析搜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文章就此进行论述,提出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分层级差异;地理研学;设计教学  研学旅行即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
摘要:文章立足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创设,从通过采用合适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充分展现国家面貌创设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通过辩论的形式创设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理性精神;通过丰富相关法律案例创设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通过提高课堂民主程度创设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公众参与;通过合理开展教学评价创设课堂活动,促进学生有效反思六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培养时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走入教育领域后,其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因此,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交互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与教学内容良好融合,并充分发挥交互式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交互式多媒体技术;物理核心素养;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信息量  一、 引言  初中物理学科由于
摘 要:在学前教育混龄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环境布置、制度规范等一系列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从树立正确的混龄区域活动合作理念、确立目标与建设情境、观察及交流讨论、自主选择和操作探索四方面,论述了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方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合作方式;空间布局;心理环境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