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_w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且容易调动,教师需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特点,选取能充分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认知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005
  一、小学阶段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缺乏的表现
  为了找出更适合学生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的方式,教师首先需要从现实的案例中分析得出现阶段小学生独立思维欠缺的集中表现。
  1.闭口不答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回答,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师传授的知识。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学生总是会十分沉默寡言,对许多问题并不开口回答,或者是先不开口,在听到了其他同学的答案之后才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这种类型的学生就属于独立思维能力欠缺的一种类型,在听到教师的问题之后,并不能独立地从教师的问题出发,在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体系中选择出最佳答案,或者是在听到了同学的答案之后才能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这同时也是这种类型学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深入,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2.错误百出型
  与上一种类型的学生相反,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过程中显得尤为积极。教师的问题一出,他就能很快地给出自己的答案。只是,这一类学生给出的答案正确率卻难以保证,他们的结论往往都漏洞百出,或许是与教师的问题有着些许关联,但是并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与加工,更像是知识直接输出的结果。这也很直接地反映出这一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只是从脑海中迅速找到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并没有进一步发现自己的结果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
  根据上述两种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深入观察在自己班级的学生中是否有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出现,并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着重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思路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谈话法,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形式。但是,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做到了提问,但是并没有带领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仅仅只是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带领之下熟悉了本节的知识。因此,为了真正做到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每一节课教学工作完成之后,都需要带领学生一起来回顾本节课中学习与探究的思路,想一想在学习这一个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回忆哪个旧的知识点,又经过了怎样的推导与探究,得到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以及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自己遇到了哪些问题,同学们出现了哪些问题是自己在之后的学习中应该避免的。经过了这样的回顾与总结,学生才能够正面审视自己的学习思路与学习过程,并逐渐掌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到的一些基本思路与方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角形,这些三角形都有怎样的特点。接着就开始正式认识并学习三角形的一些基本规律以及分类。在这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给大家再次提问:“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学生就会纷纷开始回想自己在这一堂数学课上学习到了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但是此时,学生的思维还比较混乱,并没有很清晰的条理。教师可以再给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首先研究了什么内容?”学生就把思路放回到课堂的开始,想想教师是怎么讲的。这时候就会有学生回答“我们先看了看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地方可以找到三角形,并学习了关于三角形的一些基本常识,比如它的稳定性,它的分类等等”。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思路之下进一步向后回忆:“那三角形有哪几种类型呢?这几种类型的三角形的典型特点是什么?”接着,问学生“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最后,让学生自己把思路整理一下,在脑海中构建出本节课的学习思路。在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思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到让学生自己进行回忆,而教师只是充当引领者的身份。
  2.在解答问题时采用反问的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会给教师提出很多的问题,有些与课程内容有关,有些与课程内容没有太大关联。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做到赞赏学生用于提问的精神,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给教师提出更多更具挑战的问题。其次,在解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应该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而是应该反问学生一些知识点,以此来引导学生回忆起一些知识点,或者是用反问的方式让学生想到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还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些步骤以及一般思路是什么,而不是直接将问题呈现给教师。
  3.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来讨论与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具体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到听取别人的思路与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等等。由于这个环节是学生自发进行的,因此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帮助,也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与人格。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这一阶段学生培养出独立思考的意识,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够在初中以及高中甚至是大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对于教师而言,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也是提升自己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逸夫小学05400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理念对初中生物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生命观念作为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重点理解和领悟的重要标准。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生命观念的重要意义,教师可通过不断优化生物教学模式,将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引入到生物教学课堂,以此全面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在无形中构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生物知识体系,促使其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生命观念产生更加深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通过运用自己所学习的全部知识与生活经验,对于事物的态度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而物理学核心素养就是指通过运用所学习的物理知识看待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态度,如何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处理新的物理问题。而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的物理知识都是通过实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而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包括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在新课标要求下,学生要成为课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已经不再是仅限于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高中教学阶段,化学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占据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对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构建更加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
摘要: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小学阶段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提升理解分析能力以及自我表达能力,最终实现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到的理解文本、分析作者情感思路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外阅读过程中,随时与同学总结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最终能够实现知识的灵活
摘要:数学活动是运用多元化的活动方式来体现数学教学活动。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建模、运算方式等学科能力。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由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学生思维上的不及时转变、数学教学的枯燥乏味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阻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008  在初中數学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