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记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写游记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游踪清晰,游记段落层次分明;二是特征突出,引发读者的旅游冲动;三是描写细致,游记中注入青春活力;四是蕴含感情,游记主题更加饱满。
关键词:游记;游踪;特征;描写;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有两个单元的课文是游记,第一单元的现代文游记,不仅带领我们去神游祖国的山川湖泊,让我们受到美的熏陶,还引领我们去领略其中的风土人情,拓宽了视野;第六单元的四篇游记则记录了古代生活的一些画面一一石底小潭、山川之美、庭院月色、京郊初春,在作家的笔下,这些景色都各有一番情趣。
学习了第一单元后,布置学生写一篇游记,大部分学生所写的“游记”不像游记,有的学生没有交代清楚游览路线,有的学生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甚至有一些学生把一次去摘桃之类的事情经过写下来当作游记。
一般来说,游记着重体现的是视觉效果,正如画家和摄影师的作品一样,讲究的是景色之美。游记在表达方式上不仅仅以记叙为主,更重要的是描写的运用,景物描写的细致程度决定游记的质量。“摘桃”之类的事件,以记叙为主,它体现“做”,而游记主要体现“看”,游记不等同于一般记叙文。
不管是古代游记还是现代游记,它们都具有许多惊人的相同之处,比如,有比较清晰的游览路线,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本文试以两个游记单元的课文为例,就游记的几个明显的特点作一些简单的论述。
一、游踪清晰。游记段落层次分明
游记的第一要素是“游”,游览景物必有游踪。交代清楚游踪,是游记写作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刘大杰的《巴东三峡》,依次写了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西陵峡还分四段来写;赵丽宏的《周庄水韵》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徐迟的《黄山记》重点依次写了黄山的变换之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游踪清楚。
交代清楚游踪,不但对读者了解景点的景物特点很有帮助,还能让游记段落层次分明。
二、特征突出。引发读者的旅游冲动
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就抓住了景物的灵魂。《小石潭记》突出了小石潭的“全石以为底”“水尤清冽”;《满井游记》突出了春水的清澈和春山的明媚等特点;《答谢中书》描写了“山川之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以“梦幻”一词贯穿始末,写出了青海湖的神奇和美丽;《巴东三峡》围绕三峡“险恶”的总体特点展开,有侧重地依次描写了西陵峡的险峻、巫峡的秀丽、瞿塘峡的雄伟及人文景观,作者大处着眼,小处着墨,再现了长江三峡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周庄水韵》分别用“水墨画”
“版画”“油画”概括了周庄水乡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韵味,折射出水乡的水之柔情。
抓住景物特征是游记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游记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区别景物之间的本质,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在读游记时带来美的享受,有的甚至会引起读者到游记中提到的景点游览一番的冲动。
三、描写细致。游记注入青春活力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就是给游记的灵魂注入了生命。换言之,游记的生命力来自景物描写,细致的景物描写使游记进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小石潭记》写潭、树、水、鱼,写源头岸势,写四周环境,生动细致,精美异常;《满井游记》写景细腻,设喻工巧,写出了满井早春山水之美;《记承天寺夜游》仅80余字,写景独到,凝固了澄澈空明之月夜的历史瞬间。《巴东三峡》运用反复、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突出三峡山水之险,山水之美,云雨之变幻多姿;《周庄水韵》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尤其是第三次游周庄,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从湖水之蓝、环境之幽、鸟岛之奇、鱼类之丰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青海湖诱入的魅力。
细致的景物描写是游记这种文体区别一般记叙文的重要标志,游记一旦离开了细致的景物描写,就显得毫无生气了,更谈不上让读者品味文章中的情景之美了。
四、蕴含感情。游记主题更加饱满
著名诗人余光中谈游记时说过这么一段话:“游记的抒情通常不是慷慨激昂抚膺歌哭的一类。抒情的对象是自然而非人事,其形态应该比家国师友之情要单纯而恬静。”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游记的抒情方式是比较含蓄的,它寓情于景,作者把思想感情蕴含于景物描写之中。
现代游记中,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游记,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祖国秀美山川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巴东三峡》《周庄水韵》《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等游记属于这一类。古代作品中,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样抒写“怀天下”,像欧阳修《醉翁亭记》那样体现“与民同乐”,像徐霞客《游恒山记》那样表现“勇于攀登”,这类超越自我而抒情议论的作品固然有之,但更多的古代游记所抒发的感情似乎是与自己的得失息息相关的。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抒发了因为“闲情”而欣赏到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也因此而感到庆幸;同样是“闲情”,对柳河东和苏东坡来说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从《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中,我们比较明显地讀出了他们在政治上受挫遭贬谪后的忧伤、愤懑之情,只不过后者淡一点罢了。游记蕴含的感情因入而异,游记因蕴含作者的感情而显得更加饱满。
以上是游记的几个明显特点,当用游记的方式记录游览感受时,我们不要采用记叙文的一般写法,详写了事情的经过并不意味着写好了游记,就游记而言,有时候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是显得多余的。写游记,要交代清楚游踪,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通过细致的描写突出景物特征,让读者读游记时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游记;游踪;特征;描写;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有两个单元的课文是游记,第一单元的现代文游记,不仅带领我们去神游祖国的山川湖泊,让我们受到美的熏陶,还引领我们去领略其中的风土人情,拓宽了视野;第六单元的四篇游记则记录了古代生活的一些画面一一石底小潭、山川之美、庭院月色、京郊初春,在作家的笔下,这些景色都各有一番情趣。
学习了第一单元后,布置学生写一篇游记,大部分学生所写的“游记”不像游记,有的学生没有交代清楚游览路线,有的学生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甚至有一些学生把一次去摘桃之类的事情经过写下来当作游记。
一般来说,游记着重体现的是视觉效果,正如画家和摄影师的作品一样,讲究的是景色之美。游记在表达方式上不仅仅以记叙为主,更重要的是描写的运用,景物描写的细致程度决定游记的质量。“摘桃”之类的事件,以记叙为主,它体现“做”,而游记主要体现“看”,游记不等同于一般记叙文。
不管是古代游记还是现代游记,它们都具有许多惊人的相同之处,比如,有比较清晰的游览路线,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本文试以两个游记单元的课文为例,就游记的几个明显的特点作一些简单的论述。
一、游踪清晰。游记段落层次分明
游记的第一要素是“游”,游览景物必有游踪。交代清楚游踪,是游记写作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刘大杰的《巴东三峡》,依次写了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西陵峡还分四段来写;赵丽宏的《周庄水韵》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徐迟的《黄山记》重点依次写了黄山的变换之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游踪清楚。
交代清楚游踪,不但对读者了解景点的景物特点很有帮助,还能让游记段落层次分明。
二、特征突出。引发读者的旅游冲动
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就抓住了景物的灵魂。《小石潭记》突出了小石潭的“全石以为底”“水尤清冽”;《满井游记》突出了春水的清澈和春山的明媚等特点;《答谢中书》描写了“山川之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以“梦幻”一词贯穿始末,写出了青海湖的神奇和美丽;《巴东三峡》围绕三峡“险恶”的总体特点展开,有侧重地依次描写了西陵峡的险峻、巫峡的秀丽、瞿塘峡的雄伟及人文景观,作者大处着眼,小处着墨,再现了长江三峡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周庄水韵》分别用“水墨画”
“版画”“油画”概括了周庄水乡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韵味,折射出水乡的水之柔情。
抓住景物特征是游记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游记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区别景物之间的本质,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在读游记时带来美的享受,有的甚至会引起读者到游记中提到的景点游览一番的冲动。
三、描写细致。游记注入青春活力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就是给游记的灵魂注入了生命。换言之,游记的生命力来自景物描写,细致的景物描写使游记进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小石潭记》写潭、树、水、鱼,写源头岸势,写四周环境,生动细致,精美异常;《满井游记》写景细腻,设喻工巧,写出了满井早春山水之美;《记承天寺夜游》仅80余字,写景独到,凝固了澄澈空明之月夜的历史瞬间。《巴东三峡》运用反复、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突出三峡山水之险,山水之美,云雨之变幻多姿;《周庄水韵》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尤其是第三次游周庄,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从湖水之蓝、环境之幽、鸟岛之奇、鱼类之丰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青海湖诱入的魅力。
细致的景物描写是游记这种文体区别一般记叙文的重要标志,游记一旦离开了细致的景物描写,就显得毫无生气了,更谈不上让读者品味文章中的情景之美了。
四、蕴含感情。游记主题更加饱满
著名诗人余光中谈游记时说过这么一段话:“游记的抒情通常不是慷慨激昂抚膺歌哭的一类。抒情的对象是自然而非人事,其形态应该比家国师友之情要单纯而恬静。”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游记的抒情方式是比较含蓄的,它寓情于景,作者把思想感情蕴含于景物描写之中。
现代游记中,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游记,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祖国秀美山川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巴东三峡》《周庄水韵》《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等游记属于这一类。古代作品中,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样抒写“怀天下”,像欧阳修《醉翁亭记》那样体现“与民同乐”,像徐霞客《游恒山记》那样表现“勇于攀登”,这类超越自我而抒情议论的作品固然有之,但更多的古代游记所抒发的感情似乎是与自己的得失息息相关的。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抒发了因为“闲情”而欣赏到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也因此而感到庆幸;同样是“闲情”,对柳河东和苏东坡来说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从《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中,我们比较明显地讀出了他们在政治上受挫遭贬谪后的忧伤、愤懑之情,只不过后者淡一点罢了。游记蕴含的感情因入而异,游记因蕴含作者的感情而显得更加饱满。
以上是游记的几个明显特点,当用游记的方式记录游览感受时,我们不要采用记叙文的一般写法,详写了事情的经过并不意味着写好了游记,就游记而言,有时候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是显得多余的。写游记,要交代清楚游踪,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通过细致的描写突出景物特征,让读者读游记时得到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