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课与关键能力培养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t322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通过调研学生关键能力的现状,笔者从理论上提出渗透关键能力培养的有关教学方法等相关实施策略,在实践中总结了具体的教学方法设计流程,进一步深化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同时为一线教师提供渗透关键能力培养的参考模型。
  研究背景
  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笔者所在的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的文化基础类课程,采用的是2008 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信息化教育项目办公室、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管理中心组织编写的《医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刘艳梅主编),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微软办公组件、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等,整个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总计64学时,其中理论内容22学时,实践内容42学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理论内容在多媒体教室通过讲授学习,实践内容在多媒体机房,由教师结合演示讲授新知,学生在教师辅导下上机操作练习。
  问卷调查与总结 在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对药学、检验、口腔和影像专业的4个教学班级进行信息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问卷调查,搜集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兴趣和态度、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相关数据。通过调查研究与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操作技能,但是缺乏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知识经验得不到迁移,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内容进行操作技能的学习,一方面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无法开展自主学习。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接受基础学习,已经形成一定的学习模式;当前在职业院校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从知识为本位转向能力为本位,将各种能力的提升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关键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职业院校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一技之长,还要具备应对多变的社会和职业需求的各种能力,例如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等,我们把这些重要的能力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的获得应当与专业技能的掌握是在学习期间同时发生的,并不是替代,而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关键能力的渗透策略
  浙江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吴雪萍曾将各国培养关键能力的策略概括为整体、基础和渗透等三种策略,其中渗透策略是指将关键能力的内容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开展不同方式的学习活动来获得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在不同专业《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活动设计、合理评价等3个方面细化与总结渗透策略,以深化关键能力的培养理念。
  以过程为依托,深化能力理念 以杜普斯为代表的学者,将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问题情景的设置与分析;陈述性知识的阐释与运用;问题的具体处理;一般化和建立普遍联系。关键能力需要在行动导向中获得,也就是通过学生真实的参与、真实的做而得到的。由此看出,关键能力的培养需要渗透行为导向式的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设激发学习动机的各种情境,在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通过“做”获得关键能力。比如,项目学习是一种以教促学、以学定教的教与学的方法,以项目贯穿始终;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法;情境教学属于目标教学的一种活动方式,它强调的是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情境中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例如模拟式、真实式、试题式等。这3种学习方式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侧重。均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一定的情境,分别以项目、问题、情境为核心,变换教师不同的角色,促进学生体验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语言表达、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等能力的提升。
  以活动为中心,设计有效教学 在各种促进能力提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是整个学习的重点,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从一种技术的角度设计教学将会帮助教师更深入的全新理解教学,从而能更有效地开展师生的互动学习。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分析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者等基本特点,并利用知识建模形成知识网络图作为活动任务设计的依据;然后设计意义建构活动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能力生成活动。
  以间接为手段,实施综合评价 关键能力是通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得到渗透的,能力的获得是一个长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结果,在校期间关键能力的评价以间接手段实施、结合课程进行综合评价,更有助于学生增强关键能力的意识,合理评价能力的渗透。例如在项目学习中,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学生的中间作品、最终作品的展示等环节能够帮助教师观察学生的相应能力是否得到训练,学科内容是否掌握,结合学生的资源目录、模拟式问题解决、态度的问卷以及自我评价等,这些间接方式能够有效的综合评定学生的关键能力。
  结束语
  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渗透关键能力培养,需要考虑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活动为中心教学设计,实施综合评价等策略,从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入手,正确定位课程培养目标,深化能力观念,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自身素养,优化课程学习效果,从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关键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熊丙奇,男,1972年7月生,四川资中人。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深圳晶报、珠江晚报、现代教育报等媒体专栏作者。  如果一项“教育改革”的结果,就是老百姓要掏更多的钱,那我认为,这根本就不是改革,而是打着改革的旗号,谋求教育利益。  “国外大学的实践表明,学分制是一项扩
近年来,普通高校在推进以营造良好校风、创新文化载体、完善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经验,也暴露出相当问题。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全面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地位和功能,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自觉性;二是凸显校园文化个性,培育校园精神;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掌控校园意识形态;四是加强理论研究,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大
弘扬华夏盆景艺术的深刻内涵和深厚文化底蕴,务必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法则为前提,把“弃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因材施艺”作为盆景素材、尤其是野生树
上世纪90年代,“制播分离”概念登陆中国后,节目制片人中心制开始逐步走进中国各级电视台;而电视剧制片人早在80年代中期就已出现。1993年,东方电视台率先 In the 1990s, af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与支持,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当中的两大办学层次,中职和高职自身的发展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沟通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及功能的发挥,因此倍受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近年来,对中高职衔接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集中体现在国外职教学制、中高职衔接现状、衔接模式、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招生制度及统编教材等方面的策略分析和途径选择。就整体而言,
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办学基础,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强校之路,而社会服务是高校办学的根本和落脚点。产学研结合进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
背景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表皮细胞过度增殖、异常分化为其病理特征。外用疗法为治疗银屑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和维生素D3衍生物(Vitamin D 3 analog)是治疗该病的一线外用药物。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与细胞中其相应受体即糖皮质激素受体α(Glucocorticoid receptorα,GRα)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而社会能够提供的岗位却远远没有这么多,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就业的一种新潮流,也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所认同。因此,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高等学校面临新的课题。自主创业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就业,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能够在创业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民办高校可以根据国内外高校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优势来走创业教育的教育新路子。这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