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办学基础,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强校之路,而社会服务是高校办学的根本和落脚点。产学研结合进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
  研究内容
  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模式研究 根据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点,我们采用以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即基础理论教学环节在校内完成,而到了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带到企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实行企业和学校双导师制,进行校企联合培养。
  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途径研究 一是通过产学研结合,制订和完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本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可以让企业、学校、科研和设计院所的专家、技术人员、教学人员为教学计划的制订出谋划策。通过产学研有机的结合,教学计划可以得到逐步完善,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二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培养具有较高创新和就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进行积极合作,依托企业、科研设计院所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生产和科技活动中去,加快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三是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推进启发性、研究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专业兴趣。可以说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一方面,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满足企业或地方的实际需要,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科研又反过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服务。
  研究目标
  围绕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培养“适应性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完善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机制,为社会培养大批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和开阔视野的优秀人才。具体研究目标如下:其一,构建新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通过教学研究,我们将构建新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四个层面,七种形式”。“四个层面”为:基础教育层面 专业教育层面 创新实践教育层面 工程实践教育层面;“七种形式”为:实验 实习 实训 设计 科技创新 素质拓展 工程实践。其二,研究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就能接触到工程实际问题,树立工程实践的系统概念。其三,以产学研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团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冶金行业的背景特色,紧扣冶金行业的实践特点,将大量具有行业背景特色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极大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
  研究方法
  充分发挥国家特色专业的优势,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涵,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互补,提高教学水平,与冶金、IT行业紧密结合,突出培养特色,增强创新能力。
  第一,加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建设。进一步优化课程配置,落实课程设置方案;持续研究、优化本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业课程群”的建设;进一步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与评价,不断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标准。
  第二,突出产学研成果的建设。抓好管理,突出重点,稳定基础,强化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以科研促教学,把本专业建成在国内冶金自动化领域具有一流水平、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
  第三,优化专业教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需要有合理的年龄、学历、职称、学源结构和相关的工程实践经验。
  第四,重视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必要保障,良好的学风必定会对专业建设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五,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
  第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七,加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
  研究成效
  通过实行产学研结合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生产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研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地解决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问题和工程实际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问题,能起到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表皮或皮肤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分化而形成的一种皮肤恶性肿瘤,在非黑素性皮肤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basal c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生存的根基、成长的血脉、力量的源泉。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我们党对于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责任与担当的深刻认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的清醒判断,对于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期待的自觉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愿望和教育改革
熊丙奇,男,1972年7月生,四川资中人。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深圳晶报、珠江晚报、现代教育报等媒体专栏作者。  如果一项“教育改革”的结果,就是老百姓要掏更多的钱,那我认为,这根本就不是改革,而是打着改革的旗号,谋求教育利益。  “国外大学的实践表明,学分制是一项扩
近年来,普通高校在推进以营造良好校风、创新文化载体、完善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经验,也暴露出相当问题。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全面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地位和功能,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自觉性;二是凸显校园文化个性,培育校园精神;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掌控校园意识形态;四是加强理论研究,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与支持,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当中的两大办学层次,中职和高职自身的发展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沟通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及功能的发挥,因此倍受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近年来,对中高职衔接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集中体现在国外职教学制、中高职衔接现状、衔接模式、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招生制度及统编教材等方面的策略分析和途径选择。就整体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