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师。教育是高尚的事业,教师一直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的神圣使命。陶行知有句名言“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无论是从知识的传授层面,还是做人的标准方面,教师都将影响学生,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夸美纽斯在著作里论述“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虔信,使人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担当这一工作的教师也被推到了前沿,怎样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一使命?那会名“落”其实的是好教师。这里我从以下幾方面来谈谈我的好教师观。
一、人品称道,师德高尚
第一,“无德无以为师”。伟大出于平凡,研究古今中外许多有建树的名人,他们伟大的理想和人格力量是和他们的老师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师,乃人之表率,人中楷模。其特殊的角色地位与职责,要求教师必须是个人品令人称道,师德至高之人。一个好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以祖国教育为大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有“将我的血与汗,用作文明的甘露,浇灌鲜嫩的花朵;将我的灵与肉,化作知识的养分,肥沃强国的土地”的奉献情怀,这样才会让学生敬佩,达到“其身正,不令则从”从善如流的境地。
第二,好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师爱。高尔基“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教师要有爱心,对学生只有倾注了你的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古往今来,许多大教育家,如陶行之、叶圣陶、爱默生、赞科夫等为我 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教师只有爱他们,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亲其师,信其道”,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才能培养出合乎社会需要的人。只有遵循教育规律,用爱心去扶持,努力让有差异的孩子做一个身心健康、习惯良好,有一技之长的人就行了。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孩子。
无论教育发展到什么时代,身正为范,品端言正,有浩然之气之师,始终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准。
二、学识是立业之基,授业之源。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灵泉。现代社会是个呼风唤雨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知识在迅猛地更新,学生在接受外界知识的能力方面,或许远超过了他们的老师。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学科分类很多,“术业有专攻”,每门学科的老师要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有自己学科知识的丰厚底蕴,才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在教学中大显身手,树立起“权威”的尊严,博得学生啧啧称赞,才能以“专”服人。学生听这样的老师上课,那是一种享受,眼前会产生无数的联想,像是走进了一个知识的海洋,一个书的宝库。思绪飞扬,情感得以震撼,产生共鸣,极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这种效果不正是老师所追求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较高的教学境界吗?为走进这一自由王国,老师必须时刻充电,才能永恒地释放所需能量。“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苏.霍姆林斯基)
第二,拓宽知识面,做复合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人类的历史已进入到信息网络化、世界地球村的奇异世界,要求老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向学生学,他们的需求百样,变化多端,探求他们的需求,创新的自己的教学;向社会学,关注现实,关注未来;向同行学,调集知识,触类旁通,游刃有余于教学。这种学习型老师,看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会表现为思维敏捷,立意高远,有预见性,如鱼入水,鸟飞天空之帅性。远见灼识的魅力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又能为同行教师做示范。
三、驾驭语言的技巧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传播载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对教师提出必须具备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第一,课堂上,语言生动,有幽默感。例如教学白居易有关诗文时,引白居易与顾况一段轶事。顾况初看白居易三字时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后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易口“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这样引介作家,既加深了对白居易的印象,又对他的诗才有了鲜活的记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泛泛的知识,适时引进“小鸟的衰鸣”“钓鱼者的困惑”。用描述性的语言去描述,充分说明森林被砍伐,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呼唤,以情激情,淡化了教与学的界限,学生心灵的火焰,达到与文本思想的交融。
第二,巧用语言艺术,淡化批评伤害。学生正于身心发育、发展的时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批评,则是老师育人的手段之一。批评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教师说了什么,而是在什么场合怎么说的。批评不当易造成逆反心理,导致心理发育不良,甚至影响其一生,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其语言艺术,既要有批评,又要在不伤害自尊情况下达到疗救的目的,让学生在宽容、富有哲理、人情味中去体味去改正。如学生的书写尤让老师操心,声色俱厉的训斥,当面会改,但很快就反复,教育效果很差。来些幽默的话语会打动其心扉。“有些同学的字像长了翅膀,龙飞凤舞;有些缺胳膊少腿,十足的残疾;有些字无笔锋,好像是肉团挤在一堆。唉,这些字少了我中华汉字的堂堂正正、大气正直之特性,字如其人啊,不想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吗?那就写出有骨气的汉字吧”,接下来就看到了这几位同学的书写有了较大的进步。
无论在何种场合,驾驭语言的技巧是一个好教师必具备的语言能力。好老师的标准不能一一道尽,各有标准,各有看法,这里只是我教学生涯的点滴体会。学海无涯,教也无边。师之作用小中见大。品正德高,用人格的魅力打动人;常识渊博,用的魅力吸引人;巧用语言,用幽默睿智拨动人。好教师用情打动情,用心去碰击心,用火去点燃火。我坚信教育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的,好教师定会达到这种境界
一、人品称道,师德高尚
第一,“无德无以为师”。伟大出于平凡,研究古今中外许多有建树的名人,他们伟大的理想和人格力量是和他们的老师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师,乃人之表率,人中楷模。其特殊的角色地位与职责,要求教师必须是个人品令人称道,师德至高之人。一个好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以祖国教育为大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有“将我的血与汗,用作文明的甘露,浇灌鲜嫩的花朵;将我的灵与肉,化作知识的养分,肥沃强国的土地”的奉献情怀,这样才会让学生敬佩,达到“其身正,不令则从”从善如流的境地。
第二,好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师爱。高尔基“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教师要有爱心,对学生只有倾注了你的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古往今来,许多大教育家,如陶行之、叶圣陶、爱默生、赞科夫等为我 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教师只有爱他们,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亲其师,信其道”,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才能培养出合乎社会需要的人。只有遵循教育规律,用爱心去扶持,努力让有差异的孩子做一个身心健康、习惯良好,有一技之长的人就行了。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孩子。
无论教育发展到什么时代,身正为范,品端言正,有浩然之气之师,始终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准。
二、学识是立业之基,授业之源。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灵泉。现代社会是个呼风唤雨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知识在迅猛地更新,学生在接受外界知识的能力方面,或许远超过了他们的老师。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学科分类很多,“术业有专攻”,每门学科的老师要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有自己学科知识的丰厚底蕴,才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在教学中大显身手,树立起“权威”的尊严,博得学生啧啧称赞,才能以“专”服人。学生听这样的老师上课,那是一种享受,眼前会产生无数的联想,像是走进了一个知识的海洋,一个书的宝库。思绪飞扬,情感得以震撼,产生共鸣,极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这种效果不正是老师所追求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较高的教学境界吗?为走进这一自由王国,老师必须时刻充电,才能永恒地释放所需能量。“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苏.霍姆林斯基)
第二,拓宽知识面,做复合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人类的历史已进入到信息网络化、世界地球村的奇异世界,要求老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向学生学,他们的需求百样,变化多端,探求他们的需求,创新的自己的教学;向社会学,关注现实,关注未来;向同行学,调集知识,触类旁通,游刃有余于教学。这种学习型老师,看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会表现为思维敏捷,立意高远,有预见性,如鱼入水,鸟飞天空之帅性。远见灼识的魅力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又能为同行教师做示范。
三、驾驭语言的技巧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传播载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对教师提出必须具备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第一,课堂上,语言生动,有幽默感。例如教学白居易有关诗文时,引白居易与顾况一段轶事。顾况初看白居易三字时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后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易口“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这样引介作家,既加深了对白居易的印象,又对他的诗才有了鲜活的记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泛泛的知识,适时引进“小鸟的衰鸣”“钓鱼者的困惑”。用描述性的语言去描述,充分说明森林被砍伐,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呼唤,以情激情,淡化了教与学的界限,学生心灵的火焰,达到与文本思想的交融。
第二,巧用语言艺术,淡化批评伤害。学生正于身心发育、发展的时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批评,则是老师育人的手段之一。批评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教师说了什么,而是在什么场合怎么说的。批评不当易造成逆反心理,导致心理发育不良,甚至影响其一生,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其语言艺术,既要有批评,又要在不伤害自尊情况下达到疗救的目的,让学生在宽容、富有哲理、人情味中去体味去改正。如学生的书写尤让老师操心,声色俱厉的训斥,当面会改,但很快就反复,教育效果很差。来些幽默的话语会打动其心扉。“有些同学的字像长了翅膀,龙飞凤舞;有些缺胳膊少腿,十足的残疾;有些字无笔锋,好像是肉团挤在一堆。唉,这些字少了我中华汉字的堂堂正正、大气正直之特性,字如其人啊,不想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吗?那就写出有骨气的汉字吧”,接下来就看到了这几位同学的书写有了较大的进步。
无论在何种场合,驾驭语言的技巧是一个好教师必具备的语言能力。好老师的标准不能一一道尽,各有标准,各有看法,这里只是我教学生涯的点滴体会。学海无涯,教也无边。师之作用小中见大。品正德高,用人格的魅力打动人;常识渊博,用的魅力吸引人;巧用语言,用幽默睿智拨动人。好教师用情打动情,用心去碰击心,用火去点燃火。我坚信教育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的,好教师定会达到这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