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学业拖延行为的关系及学段差异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索小初高不同学段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手机成瘾倾向与学业拖延行为的差异及其关系,采用网络使用情况量表、手机成瘾量表和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对 1929 名包含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在内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网络使用程度在小学与高中阶段对学业拖延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网络使用程度越高,学业拖延程度反而越低;但初中阶段的网络使用程度对学业拖延的負向影响不显著。(2)在三个不同学段,手机成瘾倾向对学业拖延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手机成瘾倾向越强,学业拖延程度则越高。不过,初中阶段手机成瘾倾向对学业拖延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由此可见,网络与手机只是工具,科学合理地使用它们并不会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利于弱化学业拖延;但手机成瘾对学业危害大,可直接导致学业拖延,需要高度重视。

〔关键词〕网络使用情况;手机成瘾倾向;学业拖延;学段差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8-0015-05

一、问题提出

00

其他文献
本文以《乘风破浪的姐姐》和《超级女声》两次综艺文化奇观为分析蓝本,以女性形象的建构与演变为分析主线,探究大众媒介对女性形象建构所遵循的逻辑规律,揭示女性形象、女性
〔摘要〕基于依恋理论,探讨寄宿制小学生的亲子依恋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重点关注师生关系的中介机制和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 1810 名寄宿制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亲子依恋可显著正向预测寄宿制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师生关系在亲子依恋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性别调节了亲子依恋通过师生关系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研究结果揭示了亲子依恋对寄宿制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可
这是一个特殊的恐怖表现的心理咨询案例,来访者对同学的恐惧并非来源于一般的人际交往或被伤害的可能,而是由于自己自我防御的心理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一方面他不想伤害他人,另一方面却已经做了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内心因此无比的自责与愧疚,从而产生恐惧和害怕的心理。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终于脱掉受害者外衣,表露真实的自己,表达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敞开心扉,郑重道歉,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原谅,自此,来访者的恐怖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摘要〕为考察初中生情绪智力的特点,探讨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对学校适应的影响,采用青少年情绪智力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中山市三所中学的 1982 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初中生情绪智力总体状况良好,情绪理解能力偏低,女生的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显著高于男生;(2)情绪运用在不同家庭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正常家庭的情绪运用分数显著高于单亲和重组家庭;(3)情绪智力各维度与
公司控制权可能被经营者滥用以追求自身利益,但它也可以保护并激励经营者为公司实施其作为企业家的独有见识并努力获得企业专用型知识和技能.双重股权结构会恶化控制权利益的
德日两国在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合法性根据上产生分歧;这一分歧在各自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催化下被加倍放大,导致两国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功能定位形成对立,进而对不真正不作为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