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倾听促和谐求发展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rui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倾听能力不仅仅是一个听觉接受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和关键。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本文从全国实施新课改的大背景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通过培养,学生的有意识的倾听能力、理解性倾听能力和辨识性倾听能力都有所提高,促进教学的和谐,求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倾听 和谐 有意识的倾听能力 理解性倾听能力 辨识性倾听能力
  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老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他在《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括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倾听是团体探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会倾听的学生是很难有进步与发展的。据教育心理学家观察,在读说听写四种语言活动中,听是最基本的语言活动,在一般的语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下面是笔者关于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养成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形成倾听能力的前提。良好的倾听习惯包括;注意力集中,保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态度,仪态大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再发言,倾听时不需急于下结论,能有意识地进行倾听。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1.奖励倾听
  在给学生们上的一堂语文课上,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一个词,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当我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贴在她的额头上伸出大拇指夸他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于是,我告诉这群孩子: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不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老师及时的奖励和激励性的话语营造学生愉悦轻松的心理,师生关系相处非常融洽、和谐。
  2.让学生在游戏中倾听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
  a.传话游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一句话传给别人,看传话的准确率有多高。一开始,每天抽出一节课的前五分钟进行传话游戏,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由老师告诉第一个同学例如“小小邮递员”——每隔五米站一个同学,教师对第一排的第一个同学一句话,然后由他依次传给最后一个同学,最后一个同学再将这句话说给老师听,如果没有说错,可以获得“小小邮递员”的奖章。在传话过程中,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如“老鼠怕猫,因为猫爱吃老鼠”被传成了“老鼠怕猫,因为老鼠爱吃猫”等。
  b.点头和摇头游戏。倾听时最好的态度就是保持价值中立。当然,保持中立并不是意味着听者对对方所说的事情没有兴趣,相反,倾听者可以通过体态语言和言语表达,(如身体前倾、轻微地点头表示自己听到了,说“啊”“哦”“恩”“是吗”等)表示自己对对方所说内容非常感兴趣,自己非常愿意向对方学习。如果倾听者不断地点头或摇头,会使说话人感到不愉快,因而停止谈话。这个游戏主要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平时的体态语习惯及其对交流的影响,对纠正那部分对于大家的发言不爱听的同学很有好处。
  c.说图和画图游戏。找一名志愿者,让他(她)背朝着大家,把画有图形的纸交给这名志愿者,确保他人没看到,接着要该志愿者口头说明该图形,其他人按找其描述画出图形。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也能有目的地训练他们的有意识的倾听。
  d.火柴游戏。四人小组,每人一根火柴,在小组里发言后就把自己那根火柴放在桌子中间,如果手中没有火柴了就不能发言了。在初次进行这个活动时,存在一种潜在的困境,即大家都忙着决定是否该发言,结果根本没听到别人的发言,次数多了,学生渐渐就明白了应该根据其固有价值以及本人讨论活动主题的相关性决定是否发言。因此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了相互倾听的重要性,应先学会认真倾听,才能是自己发言准确而有价值。
  3.主动质疑
  质疑是主动倾听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论语》中记载共有117个问题,其中有108个学生问老师的,8个是学生互相问的,只有1个是老师问学生的。这也说明了主动质疑早在古代就是受到非常重视,也很受学生欢迎。有的老师看似一节课下来,没有给学生一点自己的思考,质疑能力应从小培养。我执教《从现在开始》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后,便说;“这时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问;“为什么最后是猴子当上了万兽之王?”接着引导学生探究。看似一个小环节,效果肯定比老师自己提问要好得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心灵深处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固有需要。”也就是说学生能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学生能提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提问,学生能讨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
  总之,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许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倾听能力
  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融入兴趣、思维、感情等因素,即使貌似认真也只是被动听课,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左耳听右耳冒,老师说啥不知道”的现象。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倾听意识,把学生从无意识听话状态,引导到有意识倾听的轨道上来。
  1.复述训练
  倾听不是绝对独立的一项活动,在交际中,听的内容是别人说的内容,听好是为了说得更好。所谓复述,就是把听到的信息(看过的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给别人听。而在课堂中,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或同学发言充耳不闻时,我觉得既节省课堂时间又提高课堂效率的做法是复述老师或同学的发言,经常也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训练一:重述同学发言
  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基本能给予比较专注的听,可对学生发言就充耳不闻。殊不知,在互动生成的课堂上,同学的发言是多元理解的集合,是个性思维的原生态,是重建学习过程的活资源。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述同学发言是提高生成质量的重要方法。当某同学 的发言完毕,就让学舌说说刚才同学说了什么;若某同学的见解十分独到,也让其他同学重复其发言。在这样的训练中,时常会出现学生学生重述不了的现象,但效果还是有的。因为在他们为能准确重述同学发言而兴奋,为不能重述而羞愧时,训练了他们有意识和积极倾听的能力。
  训练二:“捎口信”
  我经常会给学生布置一个“捎口信”的小作业,把听的训练渗透到课内课外等各种语言实践中。如“本周要举行假日活动,请同学们在周六上午七点四十分到校参加活动”;“明天班里要上公开课,为了统一请大家都穿校服”;还比如结合品生课等“让学生回去了解自己的亲人小时候的一件事”,再让学生到第二天来交流。不管是生活类的还是教育类的等等,都可以作为传话的内容。
  2.转述训练
  这也是我在教学中重点强调的一种训练方式。在倾听过程中,倾听接收的是声音信息,存留时间短暂,所以倾听时要求思维是快速的,在倾听活动中要集中注意,积极认真听,要注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我平时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训练一:听范读转述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提出了“培养学生自觉、自愿想去阅读的方法——给学生读书听。”可是当前课堂中,范读少了,为什么呢?表面上看,是突出学生为主体了,注重学生与文本的视觉对话,以致觉得范读就是理念落后的体现。其实只要我们不把范读视为朗读的统一标尺,而作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条途径,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引导转述其主要内容,想象语言画面,不是更加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吗?
  训练二:听、说故事
  听故事是学生最乐意的事,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没有哪个孩子说是不喜欢听故事的。所以我就利用这个孩子心理上的特点,培养他们听、说故事的能力。由于学生现有的倾听能力有高有低,于是我们就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根据倾听能力水平的高低,把学生分成四组;不愿倾听、不能长时间倾听、不能耐心倾听、不能长时间耐心倾听。其比例为2%、20%、38%、40%。然后根据不同的水平选择不同的故事内容,是活动内容符合学生认知基础和兴趣爱好以及差异性,促进活动目标与学生倾听水平的一致性。
  学生倾听能力水平内容趣味性的强弱篇幅的长短倾听方式
  不愿倾听听一些趣味性强的童话故事等5-10分钟视、听结合
  不能长时间倾听听趣味性较强的寓言故事等10-20分钟视、听、说结合
  不能耐心倾听听比较理性的故事5-10分钟带问题倾听
  不能长时间耐心倾听听理性故事10-20分钟听、说结合
  训练三:转述国旗下讲话
  每个星期一,学校都会有领导老师进行国旗下讲话,每次发言都会有一个主题,对上周情况做一个小结,再对本周工作都要做较具体的要求布置,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有意识的倾听能力的可利用资源。由于全校集中听讲,或听广播,学生倾听热情不高,导致效果不佳,你去班里调查一下,知道晨会上讲的内容并能复述的只有15%左右。但教师事先提出要求,让学生记下国旗下讲话的主要内容,回到教师后进行复述,这样每次就有90%左右的同学能复述出大概内容。经过长期训练,不仅能获得大量信息,提高学生倾听意识,得到许多语言训练的机会,还能发挥晨问谈话的思想教育功能,真所谓一举多得。
  三、培养学生理解性倾听能力
  在学生能有意识地进行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理解说话对象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抓住中心和重点内容。
  1.听、说结合
  这里的说跟前边的转述、复述不一样,要求让学生根据听的内容,加上自己的分析,来说说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它既可以检查倾听思维后的效果,同时又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去积极地倾听和思维,还有利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比如我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在上之前我先提出听的要求;“请大家仔细听,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给我们来介绍的?”学生倾听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效果良好。第二次欣赏前,我又提出了不同的倾听要求;“这一次,请大家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小兴安岭?”这一次,学生不仅是专心致志地坐着听了,而且把自己也融入了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之中,有的甚至闭上了眼睛。朗读停了,学生争先恐后,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冬天白雪茫茫,整个一个雪的世界。”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春天,小鹿在小溪边喝水。”……在学生眼中,一段文字就是一段画面,通过听觉对话,更能感受到其中所蕴涵的内容,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做也营造了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身的观点,不忌讳答案是否正确,不担心言语是否不当,不担心老师的责备,不担心同学的嘲弄,只在乎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学生“知无不言”正是课堂和谐的重要体现。
  2.表演、朗诵
  对于一些故事或文章,可以在学生畅谈自己的理解后,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情感理解,用表演的形式再现情节。在学生的倾听想象中,已经为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奠定了基础。于是老师顺势引导:“小兴安岭这么美,能把你看到的画面用朗读表现出来吗?”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了,还有的加上了动作表演,文本也在兴趣盎然中理解了。
  四、培养学生辨识性倾听能力
  辨识性倾听就是让学生在听完一段语言文字后,边听边进行辨识和判断,用口述等形式把听辨结果表达出来,讨论过程中做到“耳听其音,心领其意。”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听出相同意见或分歧。
  1.听辨错误
  课堂上,学生往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很容易被同学同化,容易被其他同学的发言思路所牵引,这证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比较弱。所以我在课堂中经常有目的地让学生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学生的有效倾听,并对错误的语言加以改正。如我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在学生听完录音后,我逐次说下列句子;
  a.狐狸吃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b.小松鼠听了狐狸的话以为葡萄是酸的。
  c.小兔尝过葡萄才说葡萄是酸的。
  d.小猴子尝了葡萄知道葡萄是甜的。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判断这几句话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是错的,能不能纠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2.互动评判
  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中选择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在倾听对方发言时,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和争辩。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也通过各种手段来尝试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尊重学生这一观念逐渐在教师心中扎根。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互动评价中得到了促进,得到了和谐发展。
  a.朗读评价——让学生在倾听中欣赏:要想把一篇课文读好,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教师中又有几个能把课文读得无可挑剔的。所以教师决不要过高要求于低年级的孩子。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应当更偏重于欣赏:你觉得他那里比你读得好?你还想他再读哪一句给你听听?当然,也应该适当提一点建议;读得够不够流利?有没有多字、漏字?等等……
  b.热点讨论——让学生在倾听中理解、判断;新课程的语文教材充满着童趣,因此孩子们容易产生一些有趣的争论。例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一个学生说:小动物的尾巴真好!人怎么没有尾巴呢?于是,我就让学生自由讨论,有的学生说“人是有猴子变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尾巴了。”有的说“人要是有尾巴,我就用尾巴挂在树上荡秋千”“小朋友要是有尾巴就更容易摔交了!”我听了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夸他们说得好。其实,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就一定会认真去倾听和思考,并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c.续编课文——让学生在倾听中创新: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许多课文也都给孩子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例如《四季》这一课,就可以让学生续编课文:( ),他对( )说“我是( )”。又如《平平搭积木》这课,可以让学生这样续编课文:平平搭了( )间房,一间给( )住,一间给( )住……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把续编的课文读给同学听,因为其他同学往往会在倾听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创新。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等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口语交际教学的理念和内涵时都将“倾听”置于“表达”之前,这应该不是随意组句的结果。他们只有在培养学生学会表达的同时,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心理素养,才有可能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注重学生倾听能力培养,使其更和谐地发展!
其他文献
“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的这句话,说明了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很显然,这把“双刃剑”的“一刃”指教育的弊端,而另“一刃”则指创造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发展,忽视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单调枯燥、陈旧重复、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传统传统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已“浮出水面”,它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
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能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会一些基本操作,掌握几种常用软件的使用,掌握一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一、信息技术课所遇到的问题  1、课型与教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后,学生才能初步掌握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智力支持,为了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进高校毕业大学生的工作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毕业生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教育发展和社会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也就是说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除了试卷的卷面分以外,还要看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表现;不仅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尤其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分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坚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注意力集中的前提,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乐意学习。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如何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呢?  一、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中学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犹如一个大舞台,老师与快乐的小朋友在舞台上尽情饰演着来自生活的
The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 being de-ployed worldwide and China has been a global leaderin the new technology. The number of base stations for 5G mobile communications is increasing by mor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