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从质疑开始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依据一定的客观事实和已有的经验,运用直觉等非逻辑的推断而得到的一种假定,它是一种推理,更是一种数学想象。猜想验证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适当地引入这种思想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数学猜想;猜想验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80-1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对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进行探讨,提出了五步教学法,从杜威的这五步教学中我们看出:猜想验证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核心环节。笔者下面以《3的倍数特征》教学片断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猜想验证。
  【案例描述】 《3的倍数特征》片段
  一、复习旧知
  师:前面同学们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板书出三个数字:3、4、5),你能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能被2整除的三位数吗?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组数,教师板书出学生组数的情况:354、534。
  师:为什么这样组数?
  生:因为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
  师:同样用这三个数字,你们能组成被5整除的数吗?
  教师根据学生组数的情况板书出:345、435。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二、探究新知
  1.设置教学“陷阱”。
  师:如果仍用这三个数字,你能否组成能被3整除的数呢?试一试。
  教师根据学生組数的情况板书出:543、453。
  师:这两个数能被3整除吗?
  学生试除验证这两个数能被3整除。
  师:从这两个能被3整除的数,你想到了什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生: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引导学生提出假设①)
  2.制造认知矛盾。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个位上去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那么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就一定能被3整除吗?
  出示:16、123、449等数让学生试除判断,由此引导学生推翻假设①。
  师:这几个数个位上都是3的倍数,有的数能被3整除,而有的数却不能被3整除。我们能从个位上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吗?
  生:不能。
  3.设疑问激兴趣。
  师:请同学们仍用3、4、5这三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三位数,看看它们能不能被3整除。
  学生用3、4、5这三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三位数,通过试除发现:所组成的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
  师:能被3整除的数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案例反思】
  1.环境——有“疑”可生。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主导课堂,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创造基础的、可以操作的认知误区,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并积极探索。而在交流汇报环节,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往往不能说道重点或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这时,教师就要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关键的字词让其他学生来为之解释补充,一方面肯定了其思考,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思考热情及团结互助精神。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
  2.指导——有“疑”可寻。
  从心理学角度说,问“为什么”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如:上面教学中通过对比观察和验证,学生虽然疑惑更深,不知道究竟应该根据一个数的什么特征来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但也终于发展,用旧方法(看个位上的数)不行了,因而产生了探求新方法的强烈欲望。科学地实施激疑,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前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激起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3.总结——因“疑”而升华。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指导学生质疑。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的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利用恰当的方法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知识上进行质疑上升到方法上的质疑,使课堂教学呈现知识结构化,为学生主动学习、板块学习提供迁移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地理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初中地理课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应包含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地图技能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本文将对基于核心素养下地理板图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解决问题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有机组成内容。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用“解决问题”来替代原有的“应用题”,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本文尝试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 要: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而着手。第一方面,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使其熟练地掌握学习生物的技巧,进而享受学习生物的乐趣。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沟通;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8-077-01  随着新课
摘 要:本文简述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以及运算能力的概念,浅析了高中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学运算;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21-1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呈现出显著数学特征,且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数学能
摘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教师在组织高中音乐教学活动时应通过利用“四感效应”、丰富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探究合作性活动、以音乐鉴赏课为载体等措施,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载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抓手。教师应通过及时评价和及时奖励相结合,评价方式与学生自我需要相结合,以及个人评价与小组捆绑评价相结合等三个方面,建立及时而长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小組合作学习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模式;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
摘 要:目前初中数学课堂评价仍未找到成熟和统一的方案,还存在评价主体单一,方式单调,功能不到位等问题。单一的以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易挫伤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同时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立足课程,促进发展”课堂评价要求,教师应在课堂上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对教学方案及时进行重新
摘要:初中对于学生而言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仅要注重学习,他们对于实践也要有所涉及。综合实践能够提升学生们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解决问题。并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去,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们体验到实践的意义,激发同学们的潜能并且为将来在社会中生存积累经验。而烘焙活动就可以作为学生们进行综合实践开展的首次活动,让学生们在烘焙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体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数学课堂片段,解读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交流意识、估算意识、验算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探索意识;交流意识;估算意识;验算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21-2  计算教学要立足于解决问题的高度去审视,
【教材版本】  高一必修一湘教版地理第四章《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一节第二课时“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識与技能: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了解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影响因素。能根据所学知识对典型交通线路分布与地形关系作出正确分析;通过分析地形条件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浙江北部和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