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与文化

来源 :中学英语之友·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为此,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英美文化意识,洞悉饮食与文化的关系和内涵。
  1. 一日有几餐?
  众所周知,在我们中国就是“一日三餐”——早饭,午饭和晚饭,但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一日不止三餐。
  早饭——breakfast。
  午饭——lunch。但在英式英语中,如果午餐比较丰盛,是一天的主餐,亦可被称作dinner,即“正餐”。
  晚饭——supper。 也有不少英美家庭把晚饭当作一天的主餐,即late dinner。因此,dinner在现代英语中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指“晚餐”。
  另外,在英美国家,正餐之后还会食用“甜点”,即dessert,如水果、布丁、冰淇淋等,作为正餐的最后一道。在英国,下午四点左右常吃甜点并配以茶水等饮料,这样的便餐被称为tea,即“茶点”。
  还有一个词,即brunch,现在用得越来越普遍,它是breakfast和lunch的混合词。一般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不少英美人士常把早餐和午餐合为一餐。
  在中国,人们见面习惯上爱问:“吃了吗?”“吃的什么饭?”但是遇见外国人,你千万不能说:“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lunch/dinner?”人家还以为你要请客吃饭呢!
  2. 怎样用餐?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即chopsticks。而英美人士则习惯用刀叉,即a knife and fork。西方人从小就培养孩子要具有“绅士风度”或“淑女风范”,因此,他们在餐桌上要遵守以下礼仪:刀叉是从外侧向里侧按顺序使用(也就是说事先按使用顺序由外向里依次摆放)。进餐时,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即一刀一叉成双成对使用的。有些例外,如喝汤时,则只是把勺子放在右边——用右手持勺。刀叉有不同规格,按照用途不同而决定其尺寸的大小。吃肉时,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号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开胃小菜时,要用中号刀,叉或勺一般随刀的大小而变。喝汤时,要用大号勺,而喝咖啡和吃冰激凌时,则用小号为宜。餐巾铺在腿上,刀叉按顺序摆放,吃的时候刀叉不能碰盘子使其发出响声,喝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等。
  3. 美食知多少?
  外国常见的美食hamburger, pizza, salad等大家可能都知道,而中国美食更是数不胜数。你知道它们的英文名字吗?
  烧饼 clay oven rolls;油条fried bread stick;豆浆soybean milk;咸鸭蛋 salted duck egg;刀削面sliced noodles;馒头steamed buns;乌龙面seafood noodles;臭豆腐stinky tofu;油豆腐oily bean curd;春卷spring rolls;火锅hot pot…
其他文献
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必须突破阻碍创造力的因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学习思维实际是一类比的学习思维方式,类比是根据两类对象部分属性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另一些属性也相似或相同,并由一个对象迁移到另一种对象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思维逻辑,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程度,飞跃再认识,从而创造性学习.周周运动是中学物理比较难理解的一节内容,有必要深化开展思维逻辑努力认知.    1对向心加速度
物理是一门以探究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手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朱时全教授的瓶瓶罐罐做实验的指导思想把它放在平常的物理教学中能创造性设计一些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种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加物理实验和探究活动.  新教材中的“想想议议”、“想想
中学物理接触过平均速度,进一步又涉及平均力、平均功率、分子平均动能、平均电动势、平均电流以及实验中多次重复过程再取平均值等.对于对某段过程或某个整体取平均值,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简化计算,找到方便捷径.但反过来讲必然显得粗糙而不严密,而且有时还可能把一些本质问题掩盖起来,如曲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交变电流的平均值之类,所以有必要适当加以分析.    1取平均值的对象    物理过程的进行,时间推移,取平均
夜里多美风儿停止了白天的喧闹月儿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为响应社会对“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担心,及全面了解社会不同声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重申政府对国民教育学科无任何官方教材,该科完全以学校为本,政府出版的教材仅做参考,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实验更是不可少.然而,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实验设备不足等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做实验”变为“讲实验”,其实教师只要多留心,就可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变为实验器材,本文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制教具对“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相关实验进行改进.  1声音的产生实验改进  1
当给定凸透镜时(即焦距f一定时),由于物距u的变化,导致像距v随之变化,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凸透镜成像的动态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引用一套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它们之间的关系:“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那么物体的移动速度和其像的移动速度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物体的移动方式:当物体沿着主光轴方向移动,当物距u随时间t发生变化
1. question n. 问题;难题;询问;疑问  [用法]  这是一个可数名词,通常指因对某事怀疑而提出并等待回答的“问题”,或需要解释的“疑问”。eg:  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2. look v. 看;望;看起来  [用法]  它常用于句子的开始,提醒别人关注某事或某人,后接宾语时常与介词at连用。eg:  Look!There
祈使句是表示请求、命令、劝告、祝愿或建议的句子。祈使句的主语一般为第--)L称,但往往省去不用。同学们在学习祈使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电场与磁场是一种特殊形态,麦克斯韦理论是由微积分方程组描述.电场与磁场运用数学建立了电磁场的数学模型——麦克斯韦方程组,从方向和大小的角度提示了电场与磁场相互联系的规律.本文探讨电场与磁场相互联系的规律,提出一些观点.    1运动的磁场与电场相互产生    例1如图1所示的实验:导体AB向右以速度v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或AB不动,磁场B以速度v向左运动,AB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即导体内的电荷作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