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燃煤机组中速磨煤机一次风流场优化及数值模拟

来源 :洁净煤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减小占地面积,降低单位造价成本,近20 a来国内新建的燃煤机组布置通常十分紧凑,其中侧煤仓布置成为燃煤机组常见的选择之一.侧煤仓布置存在2个问题,一是远端磨煤机管道较长,易导致风粉分配不均;二是一次风管道大幅度缩短,风量的测量装置没有合适的安装位置,一次风测量准确性下降.为避免某电厂660 MW超超临界侧煤仓布置燃煤锅炉由于中速磨煤机一次风测量失真,导致燃烧和配风发生大幅波动,磨煤机出口粉管堵粉、着火和炉膛出口NOx浓度超标等事故.基于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磨煤机入口一次风圆形管道的流场进行了研究,分别计算了原始设计和将风管道取直后的一次风流场分布.结果 表明,随着一次风流量的提高,位于管道转弯后1~3倍直径处的一次风流速分布存在一个明显的转捩点.入口风流速在9.5 m/s时,位于该点前后的风量测量失真造成风量大幅波动.取直入口管道,一次风道流场更为规则,流场的转变趋向平缓,避免了一次风测量失真.通过安装整流装置,将风量测量装置移至风粉管底部,适当延长直管段长度等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规避风量测量失真的现象发生.若现场空间不具备条件,避免在较短的管道内出现三通、转弯、变径或阀门等容易引起流动稳定性变差的部件或结构,同样可避免一次风量测量失真对机组扰动的影响.
其他文献
选煤是煤炭洁净利用的源头技术.长期以来,湿法分选是煤炭分选的主流方法,但我国煤炭资源整体上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约2/3煤炭资源分布在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并且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一带一路”核心地区,如俄罗斯、蒙古等地大多干旱缺水或气候寒冷,难以采用湿法分选技术.干法选煤技术因其独有的不耗水、低成本、无污染等优势可为干旱缺水、高寒国家和地区的煤炭分选提供有效途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明确指出,亟需在煤炭精细化重介质分选、高效干法分选等洁净煤技术上进行创新.因此,进行煤炭清洁高效干
期刊
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经减压蒸馏产生了约30%左右的煤液化残渣,煤直接液化残渣主要由未分离的重油、未转化的煤、催化剂等有机质与无机质构成,开发煤直接液化残渣的高效清洁利用方式,有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化应用,有利于提高煤液化工艺的完整性、降低液化成本.论述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组成与结构,介绍了煤直接液化残渣中有机沥青烯、前沥青烯、有机大分子残渣、无机灰渣、催化剂的化学组成,通过不同的萃取方式,可以实现煤液化残渣的高效萃取及应用.系统介绍了煤直接液化残渣在气化制氢、气化制浆、共气化工艺及气体排放等方面研究,煤直接液
硅酮密封胶因其优异的粘结密封性、对基材无腐蚀性、优良的耐候性且使用方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电子电气、航天航空、汽车工业、医药卫生等领域.但硅酮胶受影响的因素众多,主要研究了有无烘烤的气相白炭黑、不同添加量的气相白炭黑和不同含水量的纳米碳酸钙对单组分脱醇RTV-1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脱醇型硅酮密封胶配方中加入气相白炭黑含量为20%其力学性能能达到最佳;当纳米碳酸钙的水分含量在0.2%~0.5%时,其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会更好.
水煤浆气化和燃烧技术是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水煤浆质量对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大的环境和经济价值,其中水煤浆分散剂是影响制备水煤浆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发新型高效的水煤浆分散剂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以腐植酸磺酸盐和木质素磺酸盐为代表的常规分散剂具有明显的制浆成本优势,但水煤浆浆体的稳定性较差且表观黏度较高,不适合长时间存储或长距离运输;以萘型和聚羧酸型为代表的分散剂在上述两方面显著优于前2种,但吨浆成本较高,虽然通过几种分散剂的复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不足,但利用化学改性提高分散剂性能的
2-甲基萘是煤衍生油、石油焦油、重质芳烃中含量较高、用途广泛、价值较大的重要化工原料.为了延伸2-甲基萘的加工产业链,提高其资源利用率,论述了2-甲基萘的各种合成化合物的特点、性质及用途,以及合成这些化合物的技术特点、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2-甲基萘合成制2-甲基萘醌和萘基高聚物前驱体2种关键技术,并对主要合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2-甲基萘氧化合成制2-甲基萘醌可以分为气体氧化法、过氧化物氧化法和其他氧化物氧化法.气体氧化法以空气为原料,廉价易得,适用于连续操作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不过反应条件苛刻,
目前燃煤电厂烟气汞的治理主要依靠常规污染物净化装置协同脱除.为了解我国超低排放电厂污染物净化设施的协同脱汞能力,对电厂汞排放现场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相同类型的污染物净化设施对汞的脱除能力有很大差别,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的汞氧化效率在13.2%~91.1%,平均氧化效率为52.7%;不同类型除尘器对汞的去除效果差异很大,其中低低温电除尘器(LLT-ESP)>电袋除尘器(ESP+FF)>普通电除尘器(ESP).湿式石灰石-石膏法(WFGD)脱硫系统脱汞平均脱汞效率为54.3%,大部分WFGD的
烧结烟气是钢铁工业污染物的最大排放源,现阶段冶金脱硫除尘工艺逐渐成熟,但NOx的脱除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企业存在NOx排放超标现象,随着环保指标进一步提高,优化NOx治理工艺,降低冶金烟气中NOx排放成为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应当给予更多重视.介绍了烧结过程中N的作用机理,其中挥发性氮参与氧化还原反应,高温低氧条件促进还原反应生成N2,抑制NOx生成,同时高温促进焦炭氮吸附及异相还原反应;总结烧结烟气特点,其成分较为复杂、污染物含量高、含水量和含氧量大、烟气温度较低导致对SCR催化剂温度窗口要求较低
针对湿法选煤工艺中难沉降煤泥水净化处理过程存在的煤泥沉降困难、处理效率低、成本高等难题,从煤泥水源头控制、煤泥水处理方法及煤泥水终端处理装备等方面着手,结合神东矿区难沉降煤泥水处理的生产实际,讨论了煤泥减量化技术和药剂制度优化、水质调节、电磁场强化、微波处理、微生物处理、高效浓缩压滤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难沉降煤泥水全流程处理技术在工业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煤泥减量化技术是难沉降煤泥水处理的源头,通过采用驰张筛等对物料进行高效干法脱粉,可减少进入煤泥水系统的煤泥
气固流化床以其高效、可灵活操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煤化工、煤燃烧和煤炭分选等领域.最小流化速度作为气固流化床最主要的操作参数之一,与流化床的操作设计紧密相关.现有的最小流化速度预测模型大多为经验或半经验公式,其准确性和便捷性还存在较大问题.为准确预测气固流化床最小流化速度,基于机器学习建立气固流化床最小流化速度预测模型,并探索模型的内部信息.从颗粒性质与设备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气固流化床的最小流化速度,以系统评估对最小流化速度的综合影响.采用随机森林模型验证了其预测最小流化速度的可行性,并考察了设备参数、
半焦具有固定碳含量高、反应性好、孔隙发达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吸附剂,其表面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易被修饰,通常用作吸附剂或催化剂,经过改性的半焦可以产生更多的孔隙,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为了研究化学改性对半焦吸附性能的影响,以神木气体热载体立式热解炉生产的半焦为原料,采用酸、碱等不同改性处理方式对其进行改性.通过FTIR、SEM、氮气吸附等方法研究了酸、碱对半焦的孔结构、形貌、比表面积以及脱灰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半焦经过处理后灰分降低,酸碱联合处理脱灰率高达89.5%.酸改性后的半焦其羧酸、酚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