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法初探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yang0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好比较法,能让学生在比较中拓宽视野,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比较法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效果良好、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比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44-001
  一、对比较教学法的认识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同类知识的比较,使学生牢固识记的一种方法。比较法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找出优劣、生存竞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而初中教学的对象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能否从众多的教学内容区分、拾取知识,俱佳的教学方式就是比较,“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学生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发现异同,正确辨别事物,树立“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想的基础”的观念。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训练学生比较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是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初中语文教学自身的价值取向。
  在思维过程中,依比较的形式可分为前后比较(纵向比较)与同时比较(横向比较),也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这些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关键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操作运用这些比较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却是一个永不止境的话题。
  二、当前,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并熟记于心,考试考到则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教学与新课标所期望的目标的落差度。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三、比较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误区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学习内容的学习方法都有自己的见解,并在课堂中得到体现。有的教师总喜欢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来代替学生的学习方法,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已有知识结果和经验的积累是教师教学的财富,要充分挖掘、充分利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法往往运用单一,仅限于字、词、句的比较,而不对篇章结构的比较,或只比较篇章结构,而忽略了写作风格的差异、主题思想的变化,等等。实际上,比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句、段、篇的比较,也指写作风格、主题思想的比较。因此, 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必须明白,只有走出狭义比较的误区,才能更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对比较教学法运用的体会
  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比较教学法运用深有体会,如果能灵活运用,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应用时,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的几点:
  1.对所传授的知识烂熟于心,精心构思课堂结构
  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后讲什么,要层次清楚,有条有理,对所讲的知识与自己的教学结构设计相通相融,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成竹在胸,游刃有余。甲知识与乙知识间的相似点、不同点,易混淆之处,都要把握好尺度,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2.采用启发式,寓教于乐
  在这里所说的启发式并不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启发式,光是一问一答,应善于设疑,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前一个问题应是后一个问题的前提,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由教师的乐教引发学生的乐学,教师起好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就水到渠成。如讲诗词,先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讲起,以引起对所学诗词的兴趣,在比较中过渡学习。
  3.渊博知识,得心应手地使用好比较教学法
  平时教师要多方面的涉猎知识,上知天文,下略地理,这样在同类知识的比较中才能有活动余地,才能做到精比、细比、比得合适。如讲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送别诗时,就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使人不难发现,同是送别诗,王诗意似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而岑诗有惜别的情意,怀担忧的心情,送别时的情绪是复杂的。由此可见,在比较时通过列举其他送别诗,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4.在讲授时应紧扣知识要点,通过比较把知识讲解透彻
  如在小说单元的教学中,就要重点抓住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较,理解小说的写作意图。在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成了一个好吃懒做,穷困潦倒,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读书人,最终自灭;在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范进也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开始穷困潦倒,但最终爬了上去。两者相同之处:他们本来都是老实善良的读书人,但是毫无反抗精神,因备爱封建文化的毒害,甘心受科举制度的愚弄,热衷名利,迂腐可笑。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这种制度不但造成了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而且造成了一大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致使当时社会面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世态炎凉,人心势利。通过两相比较,给学生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五、运用比较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比较的知识内容要有可比性,不能牵强附会,比较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突出重点,不必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2.比较要先确定标准。没有标准,无法进行比较;标准不一致,也无法进行比较,否则会产生错误。
  3.注意比较与分析的综合的联系。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分析和综合。因此,不能为比较而比较,要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比较。
  4.比较分析后要归纳小结,深化肤浅的,补救遗漏的,并把知识系统化、概括化,便于牢固地保存在学生的头脑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好比较法,能让学生在比较中拓宽视野,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不但能巩固原来了解的知识,还能在相互联系中发现新的含义,起到习旧知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判断思考、求同辨异的创造能力。运用比较,只要恰到好处地发挥“比较”的特长,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比较法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效果良好、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学思想;夯实基础,培养创新应用能力;改革教学,培养创新思维方法,真正做到在创新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思维; 有效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47-001在当今社会,要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有一定真才实学的人才,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而培养创新思维乃是学校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满堂灌”、“题海战术”越发显示出对学生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的压制,极大阻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而学生对于电视综艺节目和电子游戏的痴迷,清晰地表明:游戏是人的天性,将知识性、趣味性统一的数学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词:游戏; 代数; 几何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48-
摘 要: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学习语文要学会通过思维掌握语言文字间的逻辑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比较是一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思维能力,出示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自主地发现语言材料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经常在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比较; 语言材料;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举例说明。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楷模作用; 教材; 课堂教学; 课后活动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
信息文化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已经成为人类文化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失陷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加以
"问题"是形成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质。课堂提问是教师言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使用最为广泛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