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目前的数学教学课堂模式来看,虽然不断在改革教学手段,但还是逃不出以教师为主,学生为客体的现象。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和学会交流分享,可尝试用导学预案的方式进入数学课堂,通过让学生先预习学后精讲教,先相互练后自我检测的模式,学生相互教学,教师精講点拨。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应由五部分有机结合起来:1.建立小组;2.预案的设计;3.预案的使用;4.课堂教学;5.畅谈收获。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预案;课堂教学
“预案导学”是以预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精讲为主导,生生、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分享的有效途径。“导学预案”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应如何有效地进入数学课堂?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目前教学现状的分析
1.教师方面存在不明朗的位置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要求学生晚上回家进行提前预习,但是所布置的预习要求不明确,没有语文科预习那么明确。应如何怎样预习?预习什么还没有明确的指引,造成学生回家对着例题文本看看、读读,找出概念或者了解所学的内容,没有形成带着所学内容和问题思考进行预习的习惯,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的课堂看似是常态的、热闹的,事实上,如果学生没有带着目的去预习,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多数就会是浅层、简单、机械地对知识的理解。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导?“导”过多、过细,让学生觉得预习只是形式化,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导”少,学生就回答不出或者不理解,造成教师无可适从。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习惯,阻碍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信心的培养。
2.造成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原因
(1)学生自学目标不明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于将自己定位于接受者的角色,接受教师指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然后按部就班进行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心理指向十分明确,即教师要求教什么就学什么,强调什么就注意什么。学生很少会去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部分材料?也很少有学生会去进行独立的价值判断:哪些学习的问题是自己真正需要,真正感兴趣的?因而,一旦学生改变了原来的学习方式,学生忽然发现,面对新的学习材料、新的学习情景,自己竟然提不出学习的问题,不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知道学些什么才好。这是造成学生自学无所适从,感到心理充满压力、充满焦虑和恐惧的原因。
(2)学生自学方法不会
众所周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及教师。因此,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由于学生对文本解读能力的不够,难免对文本重难点的把握、知识点的全面性了解、内容理解的深度等都不够到位。学生关注的仅仅是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而不是知道了怎样解决学习中所遇到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的训练也只是解题技能的操练,是学生应试能力的模拟预演,是从知识到知识的单纯复现而已。对学生而言,一方面是盲人摸象,不知道怎样学;另一方面是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两相碰撞,学生内心自然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这是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下,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又一重要原因。
(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在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接受式的状态,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或者思考的学生只局限于个别优等生,其他学生很少举手表达自己的个人见解和答案。因此,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有时回答问题时,难免会出现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使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偏低,从而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能力训练目标难以达成。
二、“导学预案”模式进入课堂
在教学中尝试用导学预案的模式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导学预案”教学模式应该由以下五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并且每一部分都必须细心处理,分别是:1.建立小组;2.预案的设计;3.预案的使用;4.课堂教学;5.畅谈收获。其中第2部分的预案设计是整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第3部分的预案使用的课堂点拨是整节课高效与否的重心。
1.建立小组
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的好坏取决于班级的核心、好的班委等等,同样一个小组是否优秀取决于小组成员的优劣和一个优秀的小组长。如何进行小组的建设?首先,小组长的选拔、组员的搭配都应该要合理。笔者根据班内学生学习基础、生活习惯、性格爱好和各科座位安排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分组,每个小组6-8人。以推选和委任两结合的方式选举各小组组长、小组长助理,并确定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并把学生编上学号,方便相互出题练习。其次,小组长学习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组织能力应当是最强的,采取AABBCC形式搭配组员,加之一套完整的小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如此,学生便有了当家作主的学习情感。
2.预案的设计
一篇好的导学预案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预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预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预案的设计特点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自学。预案不是教案的翻版,不是课本,也不能是从一些课外辅导书中找一些练习或者照抄课本的例题,而是要深度挖掘教材,站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角度上进行设计,它需要教师立足于课本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及经验,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进行的。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紧扣学习内容来进行设计。这样,从内容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在课前就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思考问题。
笔者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为例编写了一份预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预案;课堂教学
“预案导学”是以预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精讲为主导,生生、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分享的有效途径。“导学预案”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应如何有效地进入数学课堂?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目前教学现状的分析
1.教师方面存在不明朗的位置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要求学生晚上回家进行提前预习,但是所布置的预习要求不明确,没有语文科预习那么明确。应如何怎样预习?预习什么还没有明确的指引,造成学生回家对着例题文本看看、读读,找出概念或者了解所学的内容,没有形成带着所学内容和问题思考进行预习的习惯,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的课堂看似是常态的、热闹的,事实上,如果学生没有带着目的去预习,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多数就会是浅层、简单、机械地对知识的理解。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导?“导”过多、过细,让学生觉得预习只是形式化,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导”少,学生就回答不出或者不理解,造成教师无可适从。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习惯,阻碍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信心的培养。
2.造成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原因
(1)学生自学目标不明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于将自己定位于接受者的角色,接受教师指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然后按部就班进行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心理指向十分明确,即教师要求教什么就学什么,强调什么就注意什么。学生很少会去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部分材料?也很少有学生会去进行独立的价值判断:哪些学习的问题是自己真正需要,真正感兴趣的?因而,一旦学生改变了原来的学习方式,学生忽然发现,面对新的学习材料、新的学习情景,自己竟然提不出学习的问题,不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知道学些什么才好。这是造成学生自学无所适从,感到心理充满压力、充满焦虑和恐惧的原因。
(2)学生自学方法不会
众所周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及教师。因此,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由于学生对文本解读能力的不够,难免对文本重难点的把握、知识点的全面性了解、内容理解的深度等都不够到位。学生关注的仅仅是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而不是知道了怎样解决学习中所遇到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的训练也只是解题技能的操练,是学生应试能力的模拟预演,是从知识到知识的单纯复现而已。对学生而言,一方面是盲人摸象,不知道怎样学;另一方面是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两相碰撞,学生内心自然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这是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下,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又一重要原因。
(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在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接受式的状态,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或者思考的学生只局限于个别优等生,其他学生很少举手表达自己的个人见解和答案。因此,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有时回答问题时,难免会出现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使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偏低,从而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能力训练目标难以达成。
二、“导学预案”模式进入课堂
在教学中尝试用导学预案的模式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导学预案”教学模式应该由以下五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并且每一部分都必须细心处理,分别是:1.建立小组;2.预案的设计;3.预案的使用;4.课堂教学;5.畅谈收获。其中第2部分的预案设计是整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第3部分的预案使用的课堂点拨是整节课高效与否的重心。
1.建立小组
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的好坏取决于班级的核心、好的班委等等,同样一个小组是否优秀取决于小组成员的优劣和一个优秀的小组长。如何进行小组的建设?首先,小组长的选拔、组员的搭配都应该要合理。笔者根据班内学生学习基础、生活习惯、性格爱好和各科座位安排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分组,每个小组6-8人。以推选和委任两结合的方式选举各小组组长、小组长助理,并确定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并把学生编上学号,方便相互出题练习。其次,小组长学习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组织能力应当是最强的,采取AABBCC形式搭配组员,加之一套完整的小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如此,学生便有了当家作主的学习情感。
2.预案的设计
一篇好的导学预案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预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预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预案的设计特点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自学。预案不是教案的翻版,不是课本,也不能是从一些课外辅导书中找一些练习或者照抄课本的例题,而是要深度挖掘教材,站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角度上进行设计,它需要教师立足于课本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及经验,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进行的。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紧扣学习内容来进行设计。这样,从内容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在课前就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思考问题。
笔者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为例编写了一份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