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语文课堂的脸悄悄地在改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ea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贯彻,让我们每天面对着的是变化无穷的课堂,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小脑袋。在观摩校内外教师的公开课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全新的理念、精辟的点评、深厚的底蕴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们绘声绘色的朗读、情真意切的体验、精彩纷呈的汇报,博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课堂变成了放飞心灵、释放情感的芳草地,变成了充满诗意、焕发生机的殿堂,语文课堂在悄悄地发生以下变化。
  一、师生关系:由“至高利益”变成平等对话
  以前,学生被单纯地看做接受教育的对象,甚至是储存知识的容器,教师一厢情愿地往容器中装自己的“一桶水”。教师是“主人”,学生是“仆人”,教师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主宰整个课堂,学生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感受不到玫瑰的芳香、草儿的柔嫩、山水的超脱、露珠的晶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一声声“惊雷”唤醒了教师,从而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变成了学生学习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辅助者。老师们不再吝啬甜蜜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轻柔的抚摸、热情的话语。以前挂在老师嘴边的话“课堂上不要胡思乱想、信口开河”、“自己独立思考,不要交头接耳”、“请听老师的标准答案”等,如今变成了“谁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请大家广泛发表意见”……单从几句简单的话语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教师愿做春风,悄悄地唤醒含苞的花蕾;愿做春雨,轻轻地滋润沉睡的心灵。
  二、学习方式:由被动牵引变为自主探究
  以前的语文课,教师把一篇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肢解”得索然无味,认为不讲解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敬业,学生被牵着鼻子走。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营造良好的探究气氛,和学生一起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合作探究,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灵气十足展现自己的佳境。
  如一位老师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有学生提出看法:“老师常要求我们做个诚实的孩子。公仪休却在撒谎,我们不能向他学习。”老师没有放过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认真读“论吃鱼”那段话,品味其中蕴含的意思,最后在学生合作交流中,意见归于统一:公仪休的“说谎”是一种婉转地拒绝,更是一种自我保护。这样,公仪休正直、机智、廉洁的形象更加丰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三、教学过程:由繁琐变为感悟欣赏
  往常的语文课就是字词句段分析课,就是听说读写训练课,教师在津津乐道地概括段意、分析思想时,学生却是心猿意马,身在教室心在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今天,我们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一起感受蕴涵在课文中作者的感情,用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解读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读出“北风的得意忘形、小鱼的毫不示弱”。有的学生神采飞扬、笑容满面,有的学生气势汹汹、双手握拳,还有的学生站起来,做要和对方一决胜负。学生通过表演朗读,真切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
  再如教学《恐龙》一文时,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讲了恐龙的种类、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在此,老师避免了单一、繁琐的逐句分析,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愿式”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留下较多的空白,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恐龙,再用最形象的词汇有创造性地把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恐龙编成谜语给大家猜。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变成感悟,而由“编”到“猜”,这一过程一举两得,使学生在“编谜”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发挥有创造性的认识,而在编的谜语被猜出,被同学认可的情况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猜谜”这一过程充分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信息,增加新的了解。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更加乐学、爱学。
  四、作业设计:由硬性规定变为单项选择
  以往每次上完课后,老师总要布置抄写生字、背诵课文、完成书后练习等统一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拓宽学习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持续发展。”今天,老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的、有层次性的作业:有的布置摘抄喜欢的词句,到图书室、上网查阅其他相关的资料等,还有的布置排一排课本剧、仿照课文创作一首诗歌……所有的一切,都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新课程理念还将给语文课堂带来其他更多的变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步入课堂,进行心灵的感悟,走近课文,吮吸它的甘霖,语文课堂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影响学生思想、净化学生心灵的精神家园。由于新课标的思想已在教师的心中扎了根、开了花,只要我们把它运用到实践中,语文课堂的“脸”就将“变”得更加灿烂,更加迷人。
其他文献
为研究隐孢子虫鼠基因Ⅰ型(Cryptospotidium mouse genotypeⅠ)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特征,从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的试验动物中心收集17-20日龄小鼠的粪便,收集的粪便样品使用蔗糖
Fc受体(Fc receptor, FcR)是一类能特异亲和免疫球蛋白Fc区域的免疫细胞表面分子。Fc受体通过与配体结合可触发和调控机体多种免疫学效应,是机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间的联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人们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是说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悟,应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对此,我对阅读教学模式多方实践、多番思索,竭力改进,深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应由“导、读、议、练”这四个程序组成并加以运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的能力,使阅读教学在
新课改的着眼点在于创造符合学生个性的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开展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注意教室内视听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配备外,更应注重教师的举止和心态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结合自身的实践体验,我从以下方面加以说明。  一、点燃求知之火,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靠重复的讲解,不如靠积极的情绪更易行。因此,激发积极的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着重倡导提高的一个基本能力,包括字、词、句的理解,段落大意的概括,文章层次的划分,因而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在学校学习阅读的时候,教师告诉他们的方法是从左往右逐字读,如果一句话中某个字词不认识或是不理解含义,就会严重影响阅读速度,让阅读变得十分艰难。据调查,小学生语文阅读困难,都是在速度和理解上面出了问题。速度就是阅读文章的快慢程度,理解就是把
十年来 ICI 炸药集团已研制并评价一种原型电子雷管,旨在开发一种电子起爆手段,以提高破碎质量,降低地震效应,全面提高爆破效果与效益。1987年2月,ICI 集团在澳大利亚使用这
一  作为课程改革的一线实施者、参与者,语文教师该如何面对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首先,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积极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个性。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倡导“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理念,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体现这一理念,但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我们总是在不经意中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并形成了一些僵化的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属于犬的主要烈性传染病之一,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犬细小病毒从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