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探索教学方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ei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索语文学习课程的改革,着力基础,对现有教材的重组与选择,着眼发展,把握随机性的学习内容。探索语文学习中教师更多起着指导作用,在相互的学习与合作中,教师以自己的智能优势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
  【关键词】探索学习
  语文探索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着自己的智能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着丰富的感受、体验。语文学习是培养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一种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学生学习语文,应获得一定水平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语文知识指的不仅仅是书本语文知识,还包括与生活、生产、经济、科技等广泛联系的应用知识;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素养指的是通过语文学习,语文的知识、能力智能结构不断完善,促进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显然,这样的培养目标,对学生在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用融合了方法策略指导、实践活动历练,显现创造精神的语文教学方式,而探索语文学习方式因其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式的培养、思维水平的提高的过程性特点,学以致用的应用性特点,重体验、重参与的特点在达成语文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可以提供较其他方式更有效的支持。笔者多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此对农村小语语文学习作些理性的探讨。
  一、探索语文学习课程的改革
  语文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会“正确的理解并运用规范的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达到涵育人、发展人的终极目标。所以,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通过有效形式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有教育界体制的课程体系里,虽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也逐步拥有一定的位置,但学校主要使用的还是国家的统一教材。除却统一教材在不同地区适用性强弱的因素,统一的固定了的、成形了的教材在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还存在着局限,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显得很必要。
  (一)着力基础,对现有教材的重组与选择。
  现有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在结构和写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课文异化成了便于分析的对象,而不是让学生感悟、审美、体验的凭借。所以,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以丰富学生对在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的文章的感受,从而在“意相近。”的层面上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及文章的奥义。现以人教板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为例谈谈课文的重组与学生探索语言学习的关系。教材原本将《飞夺泸定桥》、《丰碑》、《狼牙山五壮士》、《冀中的地遭战》、《毛主席在花山》、《革命烈士诗两首》、《难忘的一谍》等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的数篇文章散排在几个单元里,而本年段的《社会》教材内容的第二单元正是“中国近代社会风云(二)”,它由“中国共主党的诞生、北伐战争与四一二政变、南昌起义与井冈山会帅、红军不怕远征难、神圣的八扑抗战、荫种命运的大决战”等篇构成,语文课本里的几篇谍文的背景正是这段历史。为了充分利用教材间的内容联系,我引导学生在明确了《社会》课的目录及内容编排后,对语言谍本上的这几篇谍文进行了重组,将它们归为一组。
  (二)、着眼发展,把握随机性的学习内容
  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应是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而在对课本形态的教材进行重组的基础上,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着眼于发展,通过补充、探究收集、调查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吐故纳新。让学生在专题性的收集、整理、讲座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汉语言文字的风采、韵致。这样,语文学习使学生扎在课堂上习得的技能
  在实践中转化,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课本教材的内容进行印证和强化,并在广泛收集资料时丰富词汇,积累感性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1.赏析类
  这一研究内容主要结合课文,包括:(1)对某一作家作品的研究。许多名家作品进入课本,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由这些名家的基本篇目生发开去,因为选文一般都是删改后的形态,而删节后的文章在文意表达上与原作可能有距离,甚至有些删节妨碍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惑;或者选文不足以表现名家的写作、为文的气质和风格。因而,用探索的态度去寻求原作的本来面目、原汁原味,就显得必要了。(2)不同作家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在名家更广阔的作品里学生自然会感受。
  2.问题解决类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在研究必语文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并指导学生用研究的方式践行“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学生利用文献资料可以展开研究,而社会生活现象、问题更是研究的不竭源泉。所以,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可资进行语文实践的情境与场景,作为语文教师要对这些保持敏锐。
  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从班级男女生课间活动的差异、同学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到工厂、商店某个时间段的经营情况等,许多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课题”都能成为学生探索语文学习的对象。这样的语文学习除了具有认识功能外,更具有实践性功能,它使用权学生在了解社会现实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情意体验,促动学生用内化了的或生成中的语文素养进行历练,由此获得提高。
  二、探索语文学习的方法
  指导探索语文学习中教师更多起着指导作用,在相互的学习与合作中,教师以自己的智能优势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上的传授者,而是方法上的指导者。所以,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提供帮助。在学习着力基础的课文时,侧重语文其体具体学法的指导。首先就是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才是操作层面的方法。如怎样通过删、添、换、比、辨等形式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在了解文字负载意义的同时,学会清楚表达的方法;如何收集、处理信息并进行创造性运用等,由此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探索语文学习的课堂
  课堂乃是探索语文学习的基地。在课堂上是要习得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要发挥好“范文是一个例子”的功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准确使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探索的学习方法、途径是贴近学生需要的,在实践中,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小先生”,自己钻研教材并上课;创设更多表演的情境,使用权学生在形象的层面上感受,在理性的思维中领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确;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所以,无怪乎有学生这样说:“在教室上课时发现的确只能是有的同学在做小动作,或有的同学在专心致志听讲,而在外面可以发现的却是蚂蚁搬家、蚯蚓松土……因此探索语文学习的课文品评;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排;现状的调查、分析;为担当“小先生”而以对教材的钻研、探究;对研究成果的讲座、展示等就是一个开放看的状态,学生在这种不断运动着的作业形式中创造、发展!
  四、学生探索语文学习的评价
  探索语文学习的评价,伴随着学生研究的过程,旨在激励与启发,重在推动学生主体的强化,着眼学生发展性的提高。通过举办展览、出专辑、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发展、锻炼的同时感受来自外界的评价。获得成就感,进而实现附属内驱力到自我实现内驱力的转变。在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评价表内,我们分设了学习态度、完成作业、课堂发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科活动等栏目,指向语文学习的全程,从知能力、情意态度、策略、习惯等角色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既引导学生着力基础,又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提高。使学生自觉地将语文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与自身个性、特长的发展融合起来。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探索语文学习的效果与功能,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依靠基础课程,着力基础;通过随机课程,着眼发展、着眼创造,使学生在语文生活中历练、体验、积累、更新,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改革探索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
  [2]《课堂密码》周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中央彻底取消了农业税。此后,农民负担更加减轻,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注意
今天,上海的时尚地标“新天地”的背面,顺昌路550-565号已是一处嘈杂拥挤的居民住宅。此地一些年长的住家仍然清晰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搬入时,楼宇里留下的上一段历史的痕
亭廊水榭,松花酿酒,春水煮茗,侍花弄草,对弈抚琴。人生唯简单方可静雅,唯朴素得以长久,唯清淡方有滋味。  我喜读诗。多少名胜古迹,人情物意,山水花鸟,皆落诗中。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的春雨,妙意無言。读“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落人”,日暮春风,时闻鸟啼,如痴如怨;纷纷飞花坠落,随风飘逝,凄美绝伦,读“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此诗言辞
期刊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高耗低效现象严重,本文从激发习作兴趣、丰富习作内容、拓宽习作空间三方面谈谈自己见解,与各位同行切磋学习,搞好小学生习作教学,达到共同提高。  【关键词】综合性 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从总体上看,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仍不尽人意,特别是中高年级,高耗低效的现象仍很突出。综合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习作教学主要存在这几方面的问题:如学生的习作兴趣不高甚至出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新世纪教育的主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语文教学肩负着重要的神圣的使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有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才能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学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语文是培养人思维能力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
在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重复无效、繁琐机械的练习,令学生苦不堪言。这既不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不利于提高审美情趣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样不但制约了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而且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张扬,缩小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而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钥匙;提倡自主阅读,注重专题性阅读,突出探究性阅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良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