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课堂下的技术和人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vm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均是以学生整体发展为本,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也不应例外,因此即要重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传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养成。笔者基于此,对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了人文教育的渗透教学实践:课堂呈现以人文知识入手,教学过程人文关怀为途径,人文素质的养成为最终教育目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人文教育 多元引导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28-02
  我国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即被寄于了振兴中华厚望——电脑从娃娃抓起。这句话让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为之激动,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不得不看到——眼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很多的偏颇之处是将信息技术仅作为“技术”进行传授,2008年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终身发展”、“重视学生完满个性的养成”,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体现?本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就是本此课程思想的一个积极的教学尝试。
  我们不否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技术与人文曾经被当成矛盾的两个对立面,现今却越来越多被放在了一起——特别是在技术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一个以人为基本单位而组成的社会中,技术的确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之处,而如果仅仅有先进的技术的人类社会则是让人不能忍受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亦是如此,如果教师仅仅是将信息技术看成所有的课堂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学过程不仅难以做到,教学效果也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他的课堂中应该如何来渗透人文知识与人文素质呢?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希望能将技术传递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养成这两者能很好的融合于同一节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之中——哪怕只是将人文知识空插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从而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温暖沟通中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播。
  本文力从笔者将人文融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与课堂活动组织两个方面入手,记录本人教学实践尝试与对此的一些思考:
  一、技术课堂中的人文呈现
  构想之初,笔者认为:人文素质于信息技术课堂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因此,需要考虑长期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知识选择、因定时间安排、呈现方式的可行性,及学生的乐于接受,人文知识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支持作用等等。所有以上种种,对一个偏向于理科多一点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而言均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适合中学生的人文知识的系统性遴选。
  1、人文知识的选择
  本学期,针对我任教初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在与同组信息技术教师的商讨与协助下,结合初中学生阅读能力与兴趣特点,我把本学期的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目标分成了三个相对具体目标:(1)正确认识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信息技术学习习惯的养成;(3)有利于学习的人文精神的传递。与此三个目标相对,本人设置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选取不同的人文知识。
  第一阶段是开学第一周。这段时间我提出了要求,让学生接受这样的观念:“从今天开始,计算机是你最得力的信息处理工具”;“努力去尝试、探索,你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学生们意识到:计算机用好了就是得力工具,用不好就是消耗你生命玩具。
  第二阶段是第二周开始及以后的大约一个月。这段时间开始,人文知识的传递有形式有格言和小故事两种,内容是以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习惯为主,具体内容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做人以信仰为贵·做事以尽心为贵”等。这一时间,正是初中学们慢慢适应初中阶段学习与生活的关键时期,此举与学校、班主任的工作重心相呼应,互为补益。
  接下去是贯穿整个学期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我选择的内容比较多,有注重培养坚毅精神的寄语小故事,如“在大海上航行中没有不受伤的船”、“人生没有地图”;也有注重关爱的寄语小故事,如“母亲的星空”,“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等等。为了增加这学生阅读中吸引力和兴趣,内容涉及面较广,各类人文知识不再按一定的规律排放。
  2、呈现方式的确定——老师寄语和小知识栏目
  信息技术课堂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选择的知识呈现的方式比较丰富,在本人利用网站呈现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在课题右上角开辟了一个小栏目——老师寄语。选择这种方式时,笔者出发点有二:(一)不影响信息技术课堂知识;(二)凸显人文知识的地位,让学生一下子就能看到。
  “老师寄语”因为处于课题右上角,必然会受到篇幅的影响,人文知识的内容有限,故而,当内容较多时,我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超链接,加上了小知识栏目,内容可以是人文知识,也可適当扩展一些同学们很想知道的但之前又不理解得不正确或较模糊的计算机小知识,当同学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日益丰富时,我在小知识栏目中的内容就尝试加入了部分比较高级的计算机应用技巧,一些专业的知识系列讲座。
  这个两个栏目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受人文知识影响的前提下,自觉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时间,实现人文知识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支持,使人文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互为支撑。
  3、阅读时间安排:
  信息技术因为有了多媒体信息教室做了教学平台,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有了更多个性化选择。人文知识的阅读即可以放在一开始上课之前,也可以放在中间穿插的个人充裕时间,还可以利用好完成当课作业后的下课前几分钟。
  教师的一般建议是放在课前几分钟,实现将同学们的思绪由课间活动拉回到课堂教学氛围中的同时,增长一定的人文知识,如果能潜移默化影响到同学们的习惯是最好不过的。
  二、课堂组织——自主阅读与多层次互动
  初一信息技术第一册中的“数据统计”第二课——表格制作,如果仅仅从课程及教学大纲中设定的目标出发,这是一节“纯技术”教学内容的课。而本人在多年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师寄语”和“小知识”两块内容,在体现对学生成长指导的同时,寓学于用,寓技术于人文。将点滴的人文关怀体现于冰冷的机器、技术之间,力图让学生感受到:只有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贯穿于个体成长过程之间的技术,才是个体有效使用技术的更好方式。   1、自主阅读
  本节课我给同学们准备的寄语是一则小故事“自助餐馆”:讲的是一位东欧的老人在美国的自助餐馆等了半天都吃不到饭的事,结尾部分提示:“人生是一顿自助餐。自助,就意味着你要靠自己,要主动出击,寻找机会。成功固然需要机遇,但是幸运女神不会垂青于守株待兔的人。” 这节课的小知识栏目内容是“色彩知识”系列讲座中的“连续对比效应”、“亮度对比效应”、“色相对比效应”部分。
  2、多层次互动
  这节课的寄语小故事很短,同学们很快就可以有感觉:“有备而来“是作用于个人的生命是巨大的。之后的思考:我们中国是不是这样的坐等食物送上门的事很多呢?是同桌之间可以互想讨论的。
  如果课堂时间充裕的话,教师可以当堂在引导一下全班同学对“人生是一顿自助餐。自助,就意味着你要靠自己,要主动出击,寻找机会。成功固然需要机遇,但是幸运女神不会垂青于守株待兔的人”的讨论。
  三个层次的互动,我相信会对学生们有所启发:也许,这个小故事可以当堂课就对同学们产生触动;也许这个小故事可以让某些同学们受益终生。
  此外,学生通过浏览本节课的小知识栏目,在“连续对比效应”、“亮度对比效应”、“色相对比效应”等等新名词的灌输下,很多同学的图表配色不再选用大红大绿这样鲜艳的配色了,实现了设置中人文知识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支持的目标。
  三、思考与改进
  我们不能指望:人文知识与开成在一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能渗入每一个学生的心底。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期的教学知识中穿插,肯定会给学生一点更多人文素养方面的影响。
  笔者认为本轮教学实践中的最大收获就是以教学实践证明了技术课堂与人文培养是可以在同一课堂下进行的。本人认为需改进的地方,主要的两个方面:(一)人文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机结合,一堂课中安排两类关联不大的知识,于学生而言是知识的扩展、于完整的一节课而言是美中不足的;(二)同一個教学阶段,有前后联系的人文知识,给学生持续的影响,才能发挥人文知识的更深远的作用。
  技术为人,人文润人,课堂育人。当信息技术和人文培养在同一课堂中得到较好融合,并发挥出一定功能时,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说“信息技术课堂体现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信息技术(上册),主编:李元生、蔡绍稷,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2]本轮教学中用到的人文知识只要来自http://www.duzhe.com。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制约了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营造书香班级,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落实检查,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农村小学生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撑起一片多彩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农村
期刊
【摘 要】小学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有了良好的看图写话教学训练,就会给随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今后的整体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看图写话能力的形成要有一定的过程,要靠长期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途径,帮他们入门,提高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看图写话 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88-01  一、主题背景  任何一个集体都应该有一种属于集体的专属的文化,它是一个集体之所以被定义为一个集体的关键与标志,也是成员间强力的粘合剂。同样,一个班级,必须要有一种文化来引导学生共同前进,作为学生默认的参加集体生活的共同准则。这就是班级文化,是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公开或潜在地给班级学生一种精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学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好了,家长可以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可以取得家校协同教育的良好作用,可以达到事半攻倍的效果;反之,因为教师不善于和家长沟通,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费力不讨好。  【关键词】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87-01  从教以来,班主任工作也做了十多年了,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90-02  2016年6月3日下午,最后一节班会也结束了,一个学生兴奋的跑过来“1000天,老师,刚好1000天!”三年,1000天,就这样一晃而过了。看着即将走出高中校园的学生,我忽然想起一句话:“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学到很多。”是的,三年来,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而我们又何
期刊
【摘 要】在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历史题材的教学成为近两年品德教研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笔者认为在历史题材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活化历史,消除现在与过去的隔阂,要做到活化历史细节,故事化历史事件,生动化历史人物。其次教学中要贴近历史,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教师要帮助学生立足自身经验,解读真实的历史,并神入历史人物内心,感悟丰富的历史。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互通,要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找历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97-01  引言:  农村小学普遍人手紧、任务重,往往一个老师要教授好几门课程,而家长和社会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比较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质量,把品德课程看得可有可无。导致教师平时对品德学科钻研较少,缺乏对品德学科的归属感,校内品德教研活动开展得也较少,品德课教学质量提升难度很大。笔者有幸参
期刊
【摘 要】“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合唱越来越受到重视,合唱教学也成了广大音乐教师共同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已经成为探索研究的课题。我校在“竖笛与合唱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上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竖笛只要合理运用,对于合唱训练的确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竖笛 合唱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采取互动教学方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自学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更加有效。  【关键词】高效课堂 合作意识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32-02  1.教学设计  1.1 教材分析  本节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教学,是在学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讲解时特别注意所提供得模型以区别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不同,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模型下探索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后再反思应用。培养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