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合唱声,声声入耳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ha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合唱越来越受到重视,合唱教学也成了广大音乐教师共同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已经成为探索研究的课题。我校在“竖笛与合唱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上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竖笛只要合理运用,对于合唱训练的确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竖笛 合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 辅助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05-02
  新课程标准要求:3—6年级的学生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新课标强调:从小学三年级起,应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来提高学生对节奏和音准的实际应用能力。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我校开展竖笛进课堂已经有3年多了,竖笛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实践证明:竖笛是歌唱识谱教学的最佳工具,又是歌唱教学辅助练习的最好帮手。把竖笛带进音乐课堂,不仅可以让合唱教学事半功倍,更能让课堂氛围活跃,富有色彩。下面谈谈将竖笛融入合唱课堂的经验和看法。
  一、心中有谱,竖笛定音
  任何歌曲的学习都离不开旋律的学习,旋律是由不同音高(也可以是相同的)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唱歌需要有正确的音准。合唱最大的天敌是音准。合唱教学的音准要求高,学生很难掌握,致使许多音乐教师对合唱教学望而却步。竖笛是一种有固定音高的乐器,竖笛能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把握音准和音高,培养学生的视唱视奏能力。所以用竖笛辅助合唱教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把竖笛融入到合唱课堂教学中,可以促进合唱的顺利、快捷发展。
  在教学三年级《柳树姑娘》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聆听歌曲范唱,学生在认真聆听后,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我接着让学生用“la”模唱主旋律,让学生在大脑中对声部的音高以及旋律线条形成印象。接着我用钢琴带奏主旋律,让学生用竖笛随琴做主旋律的指法练习。同学们沉着冷静的练着指法,有小部分同学按捺不住想吹奏了。等大家节奏稳了,指法正确后我才允许同学们吹奏出来。因为有了多次的聆听和指法练习,同学们个个心中有谱,对歌曲的演奏准确率更高,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同学们个个眉开眼笑,短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歌曲的识谱,视奏,几十个同学劲往同个音上使,音在同一个高度出,吹出了整齐的乐曲。此时我不忘及时地表扬他们,“你们是高效率的演奏家!”同学们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当中。这时候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哼唱主旋律,同学们出奇的认真,唱出了统一的单一声部,音准的问题解决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枝小小的竖笛短短的时间能让学生学会一首歌曲,飞出优美的音符,竖笛不知不觉成了同学们的好帮手。竖笛犹如一块磁铁,牢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竖笛辅助下的课堂教学比传统的视唱练习要节省一半的时间。
  二、气定神闲,游刃自如
  “歌唱是呼吸的艺术”,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是歌唱的关键环节。因此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的说法。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不仅能在合唱上大显身手,更能锻炼出平坦的腹部,丰满的胸部。竖笛的吹奏是练习呼吸的很好途径。
  1.用呼吸控制歌声
  底气不足,音域不宽,都可以通过学习呼吸技巧来改善。人都会呼吸,这是人类的本能。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的呼吸却不一样。平时,人们交谈时所需的音量较小,气息浅,不需要很大的力度。如果把说话的呼吸用到歌唱上,不仅音量不够,力度不够,用嗓的时间长了,嗓音也容易疲劳、嘶哑,更不能根据歌曲的需要,情感的变化有控制地输送气息,传递声音。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情,是要唱给别人欣赏的。因此唱歌的呼吸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唱歌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1)正确姿势:
  在吹竖笛之前,我要求学生上身保持直立,双肩放松,提眉,面带微笑,队员姿势统一。竖笛的姿势同样适应于合唱队。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技巧,把笑肌抬起来是要鼻、咽腔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笑肌呈微笑状,这样的微笑状态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喉咙,可以获得高位置的声音。让学生牢记“歌唱状态就是里边的哈欠,外头的微笑”。统一的姿势让团队特别有精气神, 精气神不仅可以带来视觉的愉悦,更可以给合唱队带来学习的动力,带来良好的团队风貌。
  (2)吸气
  气息是竖笛吹奏的关键之一,每一次吹的时候我都提醒学生们要先吸足气。学生们为了能一口气吹出完整的一句歌,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鼻子、口腔同时吸气,运用闻花式、叹气式、 惊讶式的感觉贪婪吸气。学生从鼻子和嘴角吸气,吸到胸部和腰部,小腹微微向里收。在教学生吸气练习上,我运用对比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没有下意识吸气进行吹笛和有下意识的吸气吹笛的声音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倾听前后音色的差别。再做长音与短音的练习,用训练过吸气方法的吹奏长音比较自如,尾音拉得更长,再让学生把有主观意识的吸气方法应用到歌唱上面。学生明确吸气的重要性,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烈。
  (3)呼气
  吹竖笛时,身体要保持吸气状态,就像给篮球打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在呼和吸的过程中,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呼气时,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气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来,使气息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呼出。我用小游戏帮助学生体会呼气时的保持状态:1、吹灰尘:让学生缓吸后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练习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2、吹蜡烛:让学生缓吸气后集中气息急忙吹灭蜡烛,也就是做短音的呼气练习。3、小鸡啄米:让学生急吸气后用手做小鸡啄米时颈部灵活快速上下摆动的姿态,嘴巴发出“突”的声音,舌头动作要短促而敏捷。把这种“ 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顿音像啄米”吐气的感觉在竖笛中演练几次,接着提醒学生口腔打开,放松,把吹笛的感觉应用练声中,为唱好合唱做好热身。   (4)气息支持
  优美动听的声音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字正腔圆离不开气息的巧妙安排。那些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唱歌时常常脸红脖子粗的,青筋直爆,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是因为气息没有保持住。唱歌时要有气息支持点,这个支持点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当我们咳嗽或大笑时,可以直接感受它的支持作用。我用“闻花”和“打呵欠”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在腰部周围产生压力,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气息呼和吸的对抗。竖笛对于气息的对抗作用更容易体会。我让学生在气息支持的基础上有主观意识有控制地去输送气息,做长、短、强、弱、高、低音的转换。在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唱出来。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到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学生们唱歌有了气息的支撑,唱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在唱《小纸船的梦》时,我让学生先吹竖笛,同学们在吹笛时运用气息比较自如,再把这种气息的感觉把持住,进而转移到唱歌上。因为有了气息的支撑,加上对歌词学习和理解,同学们能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悠长、平稳的气息演唱这首歌,尾音的附点二分音符同学们控制得很好,两个附点二分音符连音六拍子也能拉足,歌唱能力提高了。
  2.声音呼吸技巧的训练
  竖笛与合唱的结合,也是一种气息到发声的有机转移。真正意义上流动的气息是一个巧劲,全然不只是力量。气息在腰腹控制下,当以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大的声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对于竖笛的演奏已经有一定的功底,都非常自觉的先按好孔,能够吸气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合唱之前,让学生先用竖笛吹奏旋律,不仅能让学生熟悉音乐,酝酿情绪,更能够让学生运用气息带动歌唱,抒发情感。在懂得气息的运用的基础上,模仿老师的发声方法和音色,让所有学生的声音往老师的音色上靠,边唱边听,有利于学生音色的和谐、统一。
  三、合二为一,笛声带唱
  在音乐合唱教学课中 “听”与“唱”是课堂的老把式。合唱过程中特别需要耳朵的听,并能从听中学会辨。竖笛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准确地掌握这项能力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概念。培养学生的视唱、视奏能力。
  在合唱教学课上我充分利用竖笛进行二声部教学,让孩子们通过演唱、聆听、视奏、合唱等环节自主地学习。在教唱《小小少年》的时候,我先教会孩子唱合唱歌曲的高声部旋律,我没有直接教二声部的旋律,而是让学生用竖笛随钢琴做二声部的指法和吹奏练习,练熟后,我让一部分同学用“la”唱第一声部的旋律,另一部分同学用竖笛吹奏第二声部,我会适时引导学生互相关注,争取听到对方的旋律,然后进行声部互换,交替进行。最后我要求和孩子们合作,我演奏的高声部旋律和他们演唱低声部旋律的歌声产生共鸣达到和声的效果。孩子们在轻轻地演唱自己声部的旋律时还睁大眼睛注意我的一举一动并竖起耳朵认真的聆听我所演奏出的声部旋律。
  此刻,我将竖笛这件小小的乐器已经魔术般地融进了合唱课堂。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孩子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自己学会吹奏高低声部的旋律。当孩子们学会吹奏两个声部的旋律后,再去分角色演唱一个声部,就会发现合唱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容易又那么美妙而有趣。在这种互听、互奏的教学中,学生轻轻松松掌握了二声部的旋律。
  四、笛声飞扬,唱奏相随
  在竖笛辅助合唱中,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在合唱中取得一定成效,竖笛成了合唱教学的大功臣。但我们大可不必让竖笛功成身退,在合唱曲中编配有关竖笛的伴奏,引奏,让竖笛与合唱相伴相随,让竖笛的悠扬引领人声,让合唱的圆润甜美渲染竖笛。在《顽皮的杜鹃》一课上,我让学生唱到“咕咕”之前立刻停下来 ,让一组同学用竖笛吹“53”模仿杜鹃的叫声,二组同学吹“31”创编出低声部。三组同学模唱高声部,四组同学模唱低声部。最后四组同学合奏合唱两遍,这样的形式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同学们在玩中唱,唱中玩,很快地掌握了音高,音准,更能够抓住杜鹃顽皮、机灵的特点,把歌曲唱得富有情感和活力。我在教唱《嘹亮歌声》时,我让一部分同学吹奏旋律,一部分同学接唱歌词,先听竖笛演奏一句,再唱一句。这样不仅让学生的音准、旋律线条清晰,在乐句与乐句的衔接配合中也不知不觉地奠定了轮唱的基础。通过多次的輪换唱奏,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这首歌的合唱问题解决了,师生皆大欢喜。
  竖笛进合唱课堂全面地运用眼、耳、口、手、等器官,它可以培养孩子们思维的多向性,促使视觉、听觉、触觉更加敏锐、灵活、协调地发展,有利于调动兴趣、注意、记忆、想象、意志、创造等心理过程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样不仅可以促成学生对音乐审美心理的成熟、发展,而且也达到了开发智力的目的。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运用竖笛进行合唱、合奏训练强化了孩子们在合唱、合奏的节奏感、协调感、和声感又提高了合唱能力。也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顾全整体的优良品质。并丰富了音乐合唱教学内容,改变了合唱教学课堂的面貌,大大增强了合唱教学的吸引力。同时有效提高了孩子们的整体音乐素质,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竖笛辅助下的课堂教学,降低了二声部教学的难度。学生的二声部演唱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二声部歌曲教学时,以前的那种畏难情绪一扫而空。当然,也同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难度较大的二声部歌曲依然存在音准问题,学生演唱的能力会明显弱于演奏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杨鸿年编
  [2]《竖笛与教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韩中健编著
  [3]《音乐教育》第194期
  [4]《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法,探究音乐美》徐青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加强字理识字的同时,适当渗透一些书法教学,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不仅能使学生记牢生字,还能使学生写好生字,大大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质量。  【关键词】字理 识字 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57-01  书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表”。《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养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66-01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好作文命题是作文创新教学的第一步。好的作文命题,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命题时打破常规,渗透创新思想,注重命题的新鲜、活泼和生动性。  一、先活动后命题  让学生先动手、动脑体会生活,有了写作内容,有了切身感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作文 评改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4
期刊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制约了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营造书香班级,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落实检查,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农村小学生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撑起一片多彩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农村
期刊
【摘 要】小学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有了良好的看图写话教学训练,就会给随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今后的整体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看图写话能力的形成要有一定的过程,要靠长期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途径,帮他们入门,提高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看图写话 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88-01  一、主题背景  任何一个集体都应该有一种属于集体的专属的文化,它是一个集体之所以被定义为一个集体的关键与标志,也是成员间强力的粘合剂。同样,一个班级,必须要有一种文化来引导学生共同前进,作为学生默认的参加集体生活的共同准则。这就是班级文化,是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公开或潜在地给班级学生一种精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学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好了,家长可以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可以取得家校协同教育的良好作用,可以达到事半攻倍的效果;反之,因为教师不善于和家长沟通,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费力不讨好。  【关键词】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87-01  从教以来,班主任工作也做了十多年了,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90-02  2016年6月3日下午,最后一节班会也结束了,一个学生兴奋的跑过来“1000天,老师,刚好1000天!”三年,1000天,就这样一晃而过了。看着即将走出高中校园的学生,我忽然想起一句话:“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学到很多。”是的,三年来,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而我们又何
期刊
【摘 要】在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历史题材的教学成为近两年品德教研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笔者认为在历史题材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活化历史,消除现在与过去的隔阂,要做到活化历史细节,故事化历史事件,生动化历史人物。其次教学中要贴近历史,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教师要帮助学生立足自身经验,解读真实的历史,并神入历史人物内心,感悟丰富的历史。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互通,要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找历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97-01  引言:  农村小学普遍人手紧、任务重,往往一个老师要教授好几门课程,而家长和社会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比较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质量,把品德课程看得可有可无。导致教师平时对品德学科钻研较少,缺乏对品德学科的归属感,校内品德教研活动开展得也较少,品德课教学质量提升难度很大。笔者有幸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