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在阳光下生长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h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17日,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
  女孩李燕揣着双手,站在家门前的大树下,眼巴巴地望着山路尽头。
  “他来啦!”一声欢呼,李燕雀跃般地朝山脚跑去。
  山脚下,一个身影正艰难地移动。
  几年来,这个身影每月都会准时出现。李燕知道,这是瞿秀泉叔叔为她送生活费来了。
  在秀山,还有很多孩子跟李燕一样,在每个月的周末,他们同时期待着瞿秀泉到来。
  对于他们,瞿秀泉就是他们的“爱心爸爸”。
  “如果一个孩子能多读点书,人生就会完全不同”
  2005年9月的一天,秀山县隘口镇坝芒村小学。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朗朗读书声飘出教室。
  教室外,10岁的张莹凤趴在窗台上,看着同学们上课。因为没钱交学费,张莹凤辍学了。张莹凤一岁半的时候,爸爸去世。7岁时,妈妈也离开了她。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这一幕,让进村巡查电网的国家电网重庆秀山供电公司职工瞿秀泉(现任城区供电所所长)看到了。瞿秀泉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全部给了张莹凤的爷爷,让他为张莹凤交上学费。
  由于供电所辖区服务对象大多是山区村民,瞿秀泉经常到山里巡查。每次到大山里,最让他揪心的,便是看到那些成绩优秀却因家境贫穷而辍学的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能多读点书,人生就会完全不同。”回到家里,瞿秀泉对妻子说。
  “你就是穷操心,那么多孩子,你怎么帮得过来?”妻子说。
  “有爱心的人很多,但总需要一个人去牵头,我得把他们组织起来。”孩子渴求上学的目光,让瞿秀泉辗转难眠。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瞿秀泉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大家很赞同。
  当天,在瞿秀泉牵头下,大家成立了一个“阳光爱心小组”。“纪律”很简单:会员每人每天节约一元钱,每月至少拿出30元,用来资助秀山当地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直至其高中毕业。
  当天在一起的六个人全部入会,瞿秀泉作为发起人,被推举为组长,负责管理爱心基金账目和建立资助名册。
  最初,大家筹集到的资金非常有限——不到6000元。但所有成员都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随即开通了QQ群,通过学校和网友获取贫困学生信息,每收到一份学生资料,大家就会向学校了解其学习、品德情况,逐一家访,再在QQ群中讨论是否给予资助,同时还主动在秀山在线“爱在秀山”中公示收支情况。
  “把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孩子身上,走多少山路都值得”
  2011年12月3日,秀山县溪口镇龙盘村。
  “你是陈永达吗?我们是秀山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想资助你女儿陈桃英上学。”瞿秀泉跟“阳光爱心小组”成员一块前来家访,确定资助对象。
  从溪口镇出发,在大山深处步行近一个小时,才到达陈永达的家。一条崎岖的泥泞小路,是连接山里和外界的唯一通道。
  瞿秀泉了解到,陈桃英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是陈永达在赶集时捡回来的。父女俩靠种地、养牛为生,年收入不足万元。
  “怎么有这么好的事情?”陈永达先是一愣,随后高兴起来。
  “我们想减轻你的负担,让你女儿安心学习。”瞿秀泉说。
  “哎,女儿在学校的生活费,就是家里几只母鸡下蛋卖的钱。有时,一只母鸡不下蛋了,女儿的生活费就少了。”陈永达说。
  “我们决定每月资助陈桃英200元生活费。”瞿秀泉说。
  一到周末,瞿秀泉就和同伴们辗转于各个乡镇、山寨考察。
  这让瞿秀泉的家人多少有点“意见”。
  “对别人家的孩子,比对亲生女儿还上心。每次开家长会,爸爸都不去。”女儿瞿杨说。
  由于山高路远,很多时候,大家一大早出门,直到深更半夜才能回家,山路颠簸,稍不留神还有摔下山崖的危险。但是,每次从拿到资料到上门家访,“小组”成员总会间隔不过半月,就能出现在孩子们面前。
  很快,陈桃英就收到资助的生活费用。
  两年来,陈桃英的生活费从未间断过。除了送生活费,每次来,瞿秀泉都会自掏腰包给她买鞋子、衣服……
  “每次都亲自去,走那么远的山路,可以直接把生活费邮寄过去啊?”妻子不解地问。
  “把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孩子身上,走多少山路都值得。最重要的是,每次去,能够跟孩子交流。”瞿秀泉说。
  “每位受到资助的孩子,都是一颗充满爱的种子”
  2013年7月2日,瞿秀泉的家,电话突然响起来。
  “瞿叔叔,我是吴启军,我想加入‘阳光爱心小组’,资助几名贫困学生。”吴启军是“阳光爱心小组”资助的第一个对象。
  2006年9月,走访途中,瞿秀泉来到溶溪镇老田村,遇到吴启军的父亲。
  为了让兒子完成学业,老吴每天都要担煤上山烤烟叶。一挑煤炭30多公斤,从山下走到山上,得花5个多小时,一天最多担3趟。村里没人能吃这种苦,只有老吴硬扛着。父亲挣来的钱,吴启军舍不得花,甚至每天只吃一顿饭。
  正是这份执着,让瞿秀泉萌生了资助吴启军完成学业的念头。
  有了资助,减轻了负担,2007年,吴启军顺利考上重庆交通大学。
  “没有瞿叔叔,就没有我的今天。”吴启军说。毕业后,经济有所改善,他决定加入资助队伍。
  这些曾经接受过爱心资助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正接过接力棒,让爱心得以传递。
  邓露琴,2008年在长江师范学院上学时,爱心小组获悉她家困难,曾经一次性资助她3000元费用。2013年11月19日,生活条件稍微好转一点的邓露琴也自愿加入到资助队伍中来。
  受到过资助的杨小彬已资助过两名贫困学生。
  九年来,“阳光爱心小组”共收到成员会费、各界人士捐款24.1485万元,为贫困生送去生活费17.901万元,结余6.2475万元;已有32名学生受到资助,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
  “每位受到资助的孩子,都是一颗充满爱的种子,无论飘到哪里,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瞿秀泉感到很欣慰,“有一份希望,就有一种力量,自己会一直走在这条路上!”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2日,重庆市江津区鼎山街道公共服务中心。  办完每月一次的低保审核,低保户陈卫群心情很舒畅。  以前,月度低保审核要先跑居民小组、居委会,然后再到街道办事处审核,程序繁琐。  “现在,只跑一趟就审核好了——这得感谢街道推出的权力清单!”陈卫群用手一指公示栏里的权力清单流程图。  图上,低保审核该找谁、怎么办?一目了然。  “模糊”乱象  2010年10月,因在村里征地拆迁过程中违法,
英国《金融时报》曾如此形容芝加哥:“通往美国欠发达地区的必经之路,是公路、铁路和水路的交通枢纽,是西部不可或缺的经济中心。”  这句话,现又被英国《经济学人》拿来类比重庆:“看到满是公寓的山丘,你会想起香港;看到横跨两江的桥梁,你会想起纽约;看到温馨的生活,你会想起巴黎。”  一种突破传统观念、传统体制桎梏的“重组”动力,推动着这座城市,像山脉般隆起。     重组“八大投” 为城建提供动力   
2015年7月3日—4日,重庆召开全市扶贫攻坚工作会议。  市委书记孙政才要求:立下“军令状”,倒排时间表,啃下“硬骨头”,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  7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从2013年至2015年5月,共查办涉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28894人,占同期查办职务犯罪总人数的22%。  “总的看,涉农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仍在高位徘徊,处于易发多发的态势。”专家分析。  对此,市委常委、市纪委书
米开朗琪罗可以写出耐人寻味的十四行诗,不过大多数画家还是以书信传世,19世纪英国风景画家约翰·康斯泰博尔的书信则洋溢着隽永又细密的情思。高更的书信集,几乎难以置信的流畅和斯文,在有些信件中,这位对文明充满怀疑的“野蛮人”甚至有些谄媚他的赞助人。而最著名的画家书信出自文森特·梵高之手,如今保存下来的书信一共有819篇,其中658篇是写给他弟弟提奥的。文字的魅力在这位艺术家的细胞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每
这两年,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越来越“火”了。  “火”源于它是合川众多农村里的“高富帅”——光是微企就有90余家;全村年人均纯收入2015年突破1.6万元,比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高出一大截。  就在几年前,亭子村还是一个不起眼的传统村,与其他村相差无几。它是如何变成“高富帅”的呢?  抢抓机遇 找准症结  上世纪90年代,亭子村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业村,村民仅靠种玉米、红苕维持生计。  当时,
23年前,可爱的女儿才1岁,妻子却被严重的类风湿病突然击垮。难以言表的疼痛如恶魔般驱之不散,撕心裂肺的绝望也如阴云久久笼罩。今天,作为巫溪县中学校的校长,丈夫李建初得到全县20万个家庭的敬重;作为巫溪县最让人感动的一家之“主”,妻子陶世琼支撑起一个家庭的幸福。  幸福像腊梅花开放,经过冰霜,分外动人,格外芳香。     20万个家庭与1个家庭的故事李建初心语:这些年,我就像推着一块巨大的石头爬上坡
2012年6月,一张大网收拢——涪陵区国土资源局清溪管理所职工彭康、骆宏被逮捕。  被带走时,彭康身上还揣着局里发放的《给国土干部的一封信》,可惜他看都没看一眼。  一个月前,涪陵区纪委、监察局据群众举报,对彭康、骆宏展开调查。随后,区检察院立案侦查。  很快,彭康、骆宏两人违纪违法事实浮出水面——贪污受贿达300余万元。  短短两年多,两只“小蝇”何以成长为“贪虎”?  “第一桶金”  2010
一路上,小和尚不时地对老和尚抱怨:“坐在禅房里念经多舒服,为什么非要千里迢迢去化缘不可呢?”  走到江边,小和尚看见几只逆水而游的鱼,又开始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  “明明很辛苦,怎么会快乐呢?”小和尚嘟哝着。  “它们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啊!”老和尚说。  “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一种更大的快乐吗?”小和
2015年6月26日,北碚国家大学生科技园(以下简称大科园)。  方物科技总经理杜鑫望望自己“家徒四壁”的办公室,露出一丝苦笑。  “隔壁刘雨松把我的装饰品都借去当道具拍宣传片了。”杜鑫说。  不过,杜鑫心里是为刘雨松感到高兴的:“他的智能耳机马上要去美国众筹了,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而杜鑫又何尝不是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他的众包物流业务即将拓展到渝北区的光电园。  在大科园,一个个创客天马行空的
2014年春节,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边检大厅。  “欢迎!”文质彬彬的杨彬戴着一副眼镜,微笑着为入境旅客服务。  作为重庆边防总队执勤业务二科副营职检查员,杨彬默默工作着,平凡的身影投射在边检台上。  然而,平凡的背后,她曾用稚嫩而坚毅的肩膀担起世界和平使者的重任。  无悔选择  2006年6月,毕业季,四川外语学院(现四川外国语大学)。  21岁的杨彬抱着一摞法语书徜徉校园,梳起的马尾辫随着轻盈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