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诗歌大门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neng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透过古诗词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徜徉于古诗词中的惬意,接受古诗词意境与情感的熏陶。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能够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价值,结合初中生语文学习需求以及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等现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力求能够有效地的解决其中问题,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价值;教学策略
  前言
  初中语文学科不仅承担着学生语文知识传授的任务,而且承担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古诗词教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展现的最佳渠道之一,其教育价值不容忽视。借助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量,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政治经济知识等,可以说古诗词包罗万象,对于学生大语文学习观的形成也能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价值分析
  首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借助古诗词教学能够引领学生深入体验我国传统文化,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以及古诗词拓展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更多形式的诗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其次,从课堂教学角度分析,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古典文化的窗口,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拓展阅读安排就能够清晰地了解古诗词的重要作用。
  第三,从学生发展角度分析,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教材中的知识,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和延伸;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本身就包含着知识拓展的过程,比如诗词写作背景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延伸作者所处朝代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从每一句诗词中也能够引申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等等。这些知识在无形中扩充了学生的知识积累量,对学生语文綜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从上述几方面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能够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而言,要深刻认识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价值,结合古诗词教学特征制订多样化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一)巧借诵读,感悟诗词内涵
  古诗词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所在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领悟与体会,两者缺一不可。古诗词含义的理解与内涵的领悟离不开诵读,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要充分地关注诵读的重要性。从课前预习开始下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感受诗词的内涵。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与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从预习阶段开始,通过诵读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感受不同诗词形式的不同特点和内涵。
  比如《观沧海》一文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借助微课制作了生动形象的预习课件,在课件中展示了一些优秀的诗歌诵读的范例和模板,还可以将自己的范读加入到预习课件中;然后借助语文教学辅助软件,通过人机对读或者一些拼音跟读软件,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预习诵读是基础,也是学生了解诗词的开端;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诵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通过预习初读学习诗词中的生字词、语句等;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的过程,在课堂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内涵;然后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感受诗词的情感,与作者达成思想上的共鸣,使得诗词的学习效果达成升华。
  (二)多样古诗词教学,延伸课堂内涵
  1.文史结合,感受诗词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诗词文化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诗词相关的知识,而且在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诗词是文学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其通过节奏感、韵律感非常强的一些语言反映写作时的生活、社会背景等,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古诗词根据创作方式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流派,如温庭筠的花间派,李清照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陆游的豪放派,不同的诗词流派展现的内涵不同,蕴含的情感也非常丰富;更有诗仙诗圣之称的李白、杜甫,李白的风流潇洒、杜甫的忧国忧民、陆游的豪放不羁……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文史结合的方式,从诗词写作的背景入手,将历史知识融入诗词的学习中,一方面增加课堂的内涵和容量,另一方面通过文史结合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与其中蕴含的情感,让古诗词的学习更有意义。
  同样以《观沧海》为例,这首诗歌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作,诗歌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同时也饱含着作者心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从这些背景入手,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融入诗歌背景中,曹操远征乌桓得胜回归时所作的,通过对周边景色的描写,抒发自己统一的期望……在了解诗歌背景的过程中,教师同样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课堂的形式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过一些影视剧资料和历史资料激发学生对诗词了解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结合课前反复诵读预习的了解,开展接下来的文史结合诗词课堂。
  2.多样课堂,领略诗词魅力
  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先学后教的方式,采用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古诗词课堂主人。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工具和软件,查询相关的资料;借助学习辅助工具对诗词中的生字词、语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合作学习的收获和心得。从基础知识到情感等,每一个阶段的分享都是学生再次感受诗词内涵的过程;在学生分享结束之后,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疏漏之处进行系统的诗词内容的串联,查漏补缺,提高翻转课堂的效果。
  (三)丰富古诗词活动,提高学生素养   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活动相比小学阶段来讲形式更加丰富,内容也更加多样化。比如“传统文化入校园”活动,首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选,通过不同形式的诗词展示,在班级内选择优胜者;然后班级优胜者参与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选出年级优胜者……在一层层的比赛过程中,展现出很多对诗词文化兴趣浓厚的学生,他们或者采用朗诵、或者诗配乐、或者舞蹈与诗词融合多才多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艺,而且通过不同的诗词展示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比如詩配乐的方式,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配上了古筝曲,边弹奏边朗诵;这就需要学生有非常强的文学功底,首先需要对诗词的背景、内容、情感等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从众多的古曲中选择适合诗词韵味的曲子进行配合演奏,看似简单的配合过程实则需要学生非常深厚的情感的投入。通过传统文化入校园的活动,很多同学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都被激发出来,开始在课堂中、课后活动中自发地交流自己对于不同形式诗词的理解等,一部分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还组成了诗词社团,在课余时间针对古诗词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多样化的古诗词活动形式是初中语文课堂的外延,也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不断地搜集整理古诗词资料、讨论研究古诗词内涵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开始意识到古诗词学习的价值,在课堂上参与活动的热情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古诗词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教材要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透过古诗词与诗人进行心灵上的碰撞,与诗人形成情感上的交互。借助古诗词课堂教学以及拓展延伸,还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积累量,进一步地拓展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整个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吉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
  [2]李含笑,王玮.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设计——以部编本为例[J].文化产业,2020(15).
  [3]赵晓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科技资讯,2020,18(13).
  [4]刘琼.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古代文学知识的教学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0.
  作者简介:薛云,女,1980 年生,江苏南通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就开始着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启发者,要善于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契合学生生活实际,善于鼓励、肯定、激发与引导,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在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有质量的语文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可以借助游戏、激励评价、契合生活、延伸阅读等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关键词】
【摘要】朱自清的《春》历来为人称道,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的优秀美文。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文提出,在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以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关键词】审美教育;部编版教材;《春》;审美体验;审美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有意味的形式”,应该是师生一起探索语文美的历程、进行美的享受。但是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呢?本文以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的语文教学示范课为例,从名家谈教育、名师示范课、语文新探究三个方面分析什么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从而进一步探究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关键词】语文;教学;真实课堂;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关注课堂外。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活的教科书,对语文来说,时时能  学,处处能学。只有通过课堂之外广阔的生活,广泛地阅读,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观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外的生活中,课堂之外、生活之中就成了学习语文的又一个重要场所。单靠课堂上、课本上来提高
【摘要】群文教学打破了一篇篇文章顺次教授的习惯,突破了传统的单元式教学的习惯,从“一篇”到“一群”,从“课内”到“课外”,群文教学的价值不只是课堂教学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课内篇目教学与课外文章教学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诗歌单元群文教学”也是如此。本文对诗歌单元群文教学策略做了些初探:追根溯源,构建线索;寻找范本,触类旁通;联想比较,构建网络。  【关键词】群
【摘要】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国古代散文选篇题材选择广泛、文章结构灵活自由、感情描写真挚、艺术手法丰富独特,在作文教学中,探讨写作与古代散文选篇的有机结合策略,对于当前初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缺乏新意、模仿优秀范文、感情空洞等问题具有很强的补弊指导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古代散文选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作文教学
【摘要】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跑线,是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所以一直以来,拼音教学都是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拼音;教学;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内容,并且拼音
【摘要】练习钢笔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以及笔顺问题;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运笔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书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关键词】钢笔楷书;养成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汉字的传统意义  “华夏”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举世著称。“言为心声,字为心画。”“视其笔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是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案教学的实践上,笔者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学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在有限的时空中,基于课程的目标和实际学情
【摘要】本文针对诗歌教学中的难题,结合叶圣陶先生“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谈谈在诗歌教学中“依学而教”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依学而教;知识储备;读写;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歌以其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优美多变的形式,堪称语言表达的最高形式。同时,诗歌的创作又是很个性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诗人的经历、所处的环境甚至个人的才学、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