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跑线,是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所以一直以来,拼音教学都是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拼音;教学;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内容,并且拼音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及生活。所以,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确、写规范是件很重要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学者在课堂中巧妙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好拼音。
一、“汉语拼音教学”编排的变化
在2017秋季推行的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汉语拼音教学”的编排与原苏教版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位置推后
在原来苏教版的教材中,刚一开始安排的就是“汉语拼音”的教学板块,然后才是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在新部编版教材中,第一单元则安排的是集中识字,然后才是系统的拼音学习。这一改变改变的不仅仅是位置的先后,更体现了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和保护:学生在幼儿园学习的经历中并没有系统地接受汉语拼音的教学,对此比较陌生,刚一入学就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比较难学的汉语拼音,学生在接受上还是比较有难度的。部编版教材由学生较为熟悉的汉字引出拼音的学习,不仅是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学习方式方法和内容上过渡更自然,更有益于学生接受,同时也是让孩子的汉字学习和拼音的学习互为辅助、互为拐杖,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加重情境图的作用
在原苏版教教材中,也有大量的情境图出现,以帮助学生朗读、理解、识记拼音,新部编版教材则把情境图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化。每一课都有整合的情境图,改变了原来以单幅图为主的呈现方式,将本课几个拼音的教学情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融入意境图中,通过情境图帮助学生将情境图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降低学习难度;且板块清晰,层次递进,易于教师在课堂上操作。比如《d t n l》一课,就将四个声母的教学借助“艺术节”这幅情境图呈现出来,不仅是用图来提醒字母的音或形,帮助学生借助具体的形象建立字母音与形的关系,而且包含着一定的故事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这些或明或暗的意图,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音节的呈现方式有所改变
新部编版音节的呈现方式与以往有所改变,不再是以射线的方式呈现拼读的过程,而是将要求学生拼读的音节带调号呈现,并选用学生常见的音节,结合情境图,帮助学生借助生活中各种事物来建立“音义形”之间的联系,加快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也为今后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以组合排列的形式呈现出所学字母组成的音节,横向是同声母音节,竖向是同韵母音节,横读、竖读各有训练效果,也避免了学生拼出一些不存在的音节。
(四)拼音识字量减少
在整个拼音教学的阶段,借助拼音认识的汉字量大大减少,原教材拼音教学期间每课学习5到8个汉字,新部编版每课学习2到4个汉字,而且是只认读不要求会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能集中精力来学习汉语拼音。
二、一年级拼音教学的尝试
从拼音教材的编排我们就可以看出,部编教材的价值取向已经从原来的“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运用”,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遵循特点,顺势而教。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有益尝试: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故事对学生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所以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创编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音节和具体的事物有机地链接,借助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的口语发音,帮助学生顺利地拼出音节,并逐步形成语感,掌握方法。比如在教学《d t n l》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用捉迷藏的形式来寻找隐藏在图中的字母,并根据画面内容编成一首字母歌:敲小鼓d d d,小伞把t t t,彩虹门洞n n n,一根鼓棒l l l。再把它编成几个小动物参加艺术节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我們老师不仅可以自己创编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把学生带进拼音学习的情境中,还可以做个教学的有心人,注意发现搜集一些有助于拼音教学的绘本、故事,师生共读,润物无声地把拼音知识渗透给同学们。比如就可以借助绘本《跑跑镇》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复韵母的拼读,并让学生知道复韵母其实就是两个字母碰撞在一起,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既有趣又
【关键词】拼音;教学;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内容,并且拼音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及生活。所以,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确、写规范是件很重要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学者在课堂中巧妙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好拼音。
一、“汉语拼音教学”编排的变化
在2017秋季推行的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汉语拼音教学”的编排与原苏教版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位置推后
在原来苏教版的教材中,刚一开始安排的就是“汉语拼音”的教学板块,然后才是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在新部编版教材中,第一单元则安排的是集中识字,然后才是系统的拼音学习。这一改变改变的不仅仅是位置的先后,更体现了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和保护:学生在幼儿园学习的经历中并没有系统地接受汉语拼音的教学,对此比较陌生,刚一入学就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比较难学的汉语拼音,学生在接受上还是比较有难度的。部编版教材由学生较为熟悉的汉字引出拼音的学习,不仅是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学习方式方法和内容上过渡更自然,更有益于学生接受,同时也是让孩子的汉字学习和拼音的学习互为辅助、互为拐杖,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加重情境图的作用
在原苏版教教材中,也有大量的情境图出现,以帮助学生朗读、理解、识记拼音,新部编版教材则把情境图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化。每一课都有整合的情境图,改变了原来以单幅图为主的呈现方式,将本课几个拼音的教学情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融入意境图中,通过情境图帮助学生将情境图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降低学习难度;且板块清晰,层次递进,易于教师在课堂上操作。比如《d t n l》一课,就将四个声母的教学借助“艺术节”这幅情境图呈现出来,不仅是用图来提醒字母的音或形,帮助学生借助具体的形象建立字母音与形的关系,而且包含着一定的故事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这些或明或暗的意图,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音节的呈现方式有所改变
新部编版音节的呈现方式与以往有所改变,不再是以射线的方式呈现拼读的过程,而是将要求学生拼读的音节带调号呈现,并选用学生常见的音节,结合情境图,帮助学生借助生活中各种事物来建立“音义形”之间的联系,加快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也为今后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以组合排列的形式呈现出所学字母组成的音节,横向是同声母音节,竖向是同韵母音节,横读、竖读各有训练效果,也避免了学生拼出一些不存在的音节。
(四)拼音识字量减少
在整个拼音教学的阶段,借助拼音认识的汉字量大大减少,原教材拼音教学期间每课学习5到8个汉字,新部编版每课学习2到4个汉字,而且是只认读不要求会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能集中精力来学习汉语拼音。
二、一年级拼音教学的尝试
从拼音教材的编排我们就可以看出,部编教材的价值取向已经从原来的“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运用”,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遵循特点,顺势而教。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有益尝试: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故事对学生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所以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创编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音节和具体的事物有机地链接,借助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的口语发音,帮助学生顺利地拼出音节,并逐步形成语感,掌握方法。比如在教学《d t n l》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用捉迷藏的形式来寻找隐藏在图中的字母,并根据画面内容编成一首字母歌:敲小鼓d d d,小伞把t t t,彩虹门洞n n n,一根鼓棒l l l。再把它编成几个小动物参加艺术节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我們老师不仅可以自己创编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把学生带进拼音学习的情境中,还可以做个教学的有心人,注意发现搜集一些有助于拼音教学的绘本、故事,师生共读,润物无声地把拼音知识渗透给同学们。比如就可以借助绘本《跑跑镇》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复韵母的拼读,并让学生知道复韵母其实就是两个字母碰撞在一起,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既有趣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