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说开去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楚辞·九辩》开始,悲秋的主题便奠定了,其流传时间久远,遍及地区广大,形成了“悲秋”文化,也逐步形成了中国诗人善于借用表达主题的途径,秋思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出我国文人对于生命的思想意识、审美意识及价值观.本文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说起,对我国古代文人特殊的悲秋情怀做出一定的论述,以求得对悲秋写作主题的初步理解和掌握.
其他文献
[设计背景]rn群文阅读的整合价值不可忽视,不管是教材中的篇目还是教材之外的篇目,只要有鉴赏与探究价值,就可以整合做群文阅读.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是“知识性读物”单元,单元学习任务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中国建筑的特征》是自读课文,概括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除了建筑,还有与之相关的园林,于是我联系当代文学的创作动态,选择了教材之外王澍的《造园与造人》,旨在引领学生探索中国建筑与中国园林的特征,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使学生学会热爱中华文化
期刊
《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咏秋诗词的名篇,抒发了古典传统诗词中为数不多的赞秋情怀,营造出阔大豪迈的艺术境界.秋,在诗人的笔下褪去了萧瑟与寂寥,生机盎然,这些“秋”的句子汇聚成一组革命赞歌.通过阅读评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审美意蕴.
期刊
小说教学对话设计应指向文本的深层理解.人文层对话设计,指向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文本个性化解读,并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理念;技法层对话设计,指向文本的艺术特色,教学中应注重与作品的深层解读融通;模拟层对话设计,让学生获得阅读、思考和写作的有效方法,直接反映着课堂“效益”;创造层对话设计,引导学生有创见地解读文本,展现他们敏锐的洞察力、积极的求异性和创造性的想象,从而获得能力,培养思维.
让知识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层走向深入,由脱离生活转为实际运用是单元整体教学核心思想.小说阅读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主要有:以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语为纲,构建目标;探究作品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求同存异;融合阅读写作、课内课外,拓展思维;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整体建构;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框架,巧设情境.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三个方面描写莲的高洁形象,分别象征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朋而不党、淡泊明志的君子品性.《爱莲说》中不仅描写了莲,还提及菊与牡丹.菊背后的隐逸者代表陶渊明,牡丹代表普罗大众,与爱莲的作者形成对比关系.在这背后,作者对待菊与牡丹的态度又有着微妙的不同.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缺乏有效沟通是乡土社会、农业社会的典型特征,这种欲言又止的内敛和含蓄是边城美的所在,也是边城人悲剧的所在.因为缺乏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成了贯穿《边城》全文的关键问题.因此,对《边城》的赏析可以紧紧抓住“误会”这个容易引起人的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的切入点,逐层设计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边城》中的人性、人情之美好,帮助学生对这种有遗憾的、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有一些全面的认知和思考.
期刊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思维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讲授一些具有深度内涵的学习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大雁归来》这篇文章入选了教育部统编教科书,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生态思想.
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目前存在功利化、简单化、无趣化现象.运用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语境、虚拟语境实施古诗词阅读教学,能达到准确把握古诗词内涵、细致触摸作者内心世界、深度理解诗词文化意蕴、有效辅助诗词鉴赏、真切体验古诗词情感的教学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的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窄化为字词教学和句子翻译.文言文教学应该见“言”见“文”,依据“这一篇”的语体和文体之特征,解剖表达密码,学习古人的表达智慧,提高表达能力,培育语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保持生机活力的精神支柱.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要从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三方面把握其价值核心.从了解传统文化常识、把握中华文化精神和重构精神价值体系三方面明晓其主要目标.从依循文化发展逻辑、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三个原则来落实.在增强语文教师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彰显课堂教学艺术、整合教学资源和发挥评价功能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课堂落实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