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合唱的生命之魂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a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富多彩的合唱训练手段能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发挥学生内在的情感。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动力。
  一、语言渲染
  在我们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讲解性语言,描述性语言及趣味性语言去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们排练“蓝色多瑙河”,这是一首描绘春天的作品,作品来自于作曲家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巧妙地运用音乐手段,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现出来。无论什么音乐作品,表情达意总是第一位。要想让学生较准确地把握音乐表达的感。教师用描述性语言进行启发是必要的。当排练“蓝色多瑙河”时,我们可以尝试去描述“阳光明媚,生机怏然的春天,到处孕育着“春的声音,我们来想象一下春天种子发芽的声音。柳叶歌唱的声音。鸟儿嬉戏的声音……让我们随着春天的声音,感受散发着无限生机的春天”教师的语言前导,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孩子们很快被带进充满春意的感觉里。
  大家都知道,合唱训练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阶段,每次排练时间要几个小时,在这过程中。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排练,孩子们很难提高兴趣更谈不上唱出情感。因此,趣味性的语言可以解除这种单调的训练方式。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愉快欢乐的学习心理,较快地进入学习意境。”趣味语言诱发了学生在实践中丰富体验。在交流中拓展了知识。
  二、画面渲染
  音乐与美术是不可以分割的姊妹艺术,通过画面内容,去涉及日月星辰、山川月急、花鸟鱼虫、林海雪原、风土人情、人文故事,这丰富了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气的童话世界和间丽多彩的现实无下引导学生畅游其中而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画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我们演绎一首描写纳西风情的民歌。孩子们不知什么是玉龙雪山,便不了解纳西族的民族风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让孩子们准确演绎这首民歌。为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语言给孩子们进行描述。还可以查找有关纳西族风土人情的画面,让孩子了解该民族的情况后再去体验歌曲的情感。相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动作带出感情
  艺术化的表情、动作其实也是语言艺术其中的一部分“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人类除了两耳是知音外,心灵的窗口眼睛更是我们的知音。教师在合唱训练指挥中,为了不影响全体学生的演唱效果。我们必须使用表情语言、动作、肢体语言对学生表演的情感进行调动。正如我们分析合唱作品演唱中力度的作用一样,教师在描述音乐作品时也同样可以运用mp、mf、pp 、ff.去表现作品。人的脸能做出的2500种不同的表情。我们用表情作为辅助手段传递音乐作品内涵的高超能力。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对作品中蕴藏的情感进行创作。令音乐更为真实、细腻、感人地诠释给学生。为学生所接受。同时,眼睛作为面部语言最主要的角色。在合唱指挥过程中,眼神更能传达人与人沟通的最清楚敏感的信号。用眼神与学生过同音乐作品,更能体验学生作品情感。而作为合唱队的指挥。我们的手势语言更为重要。教师通过用手,腕、臂来表达信息,通过每一个指挥动作让学生准确地表达歌曲情感。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曾提出:“手与脑是如此的联系紧密,以至于实际拘成了脑的一部分。文明的进步是由脑对于手以及反过来手对于脑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手势几乎能表达所有的语言。在合唱教学中,手势语言更起着十分特殊的作用。如训练学生音高相尔文手势就完全意义上的“视觉语言”,在指挥学生演唱歌曲时,手势与表情的结合对学生增强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以及把握作品风格。都产生影响。如在排《摇篮曲》时,教师可用手势塑造它静恬然的家学情境。而排《黄河大合唱》时,教师的手势则要挥出激情磅礴的黄河气势。这都说明手势与合唱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的挥臂 、摇头、摆手都可以表达出教师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强化孩子口语能力的训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各种各样的方式,使孩子学会用英语去交流。  一、 “歌曲和小诗”——说话前的练声  小孩子的特点是爱听、爱说、爱唱,通过英语歌曲与小诗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培养孩子的兴趣。因此,它们是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由于大部分的小诗都具有押韵的特点,因此它们具有帮助孩子训练语音语感的特点。我在教学歌曲和小诗的时候,首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与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其中NF-κB信号通路尤为重要.深入了解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对于研究乳
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始终围绕问题而展开的,从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因此问题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课型要求进行问题设计,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获取知识、技能与方法。  1. 问题设计要具有导向性  问题为学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连续多日的暴雨之后,埃尔南·埃斯皮诺萨朝他的田里望去.田里充满积水,有些地方被完全淹坏了.和秘鲁北海岸塔姆博格兰德小社区的其他人一样,他也在艰难求生.该地区2017年1月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方面,比较重视对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关于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培养状况分析的比较少,使得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安排、课外活动设计等方面几乎没
创设和谐小学数学课堂,为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着现实和深远的价值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将生活经验等同数学思考;用引导演示替代自主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