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河北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矛盾、改善环境质量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构建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必要性,并从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整个社会这三个层面上探讨构建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
  
  一、 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北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加快了循环经济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推行清洁生产。围绕“降耗、减污”,对重点企业开展耗能、耗水和环保情况统计评价,促进企业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消耗和环保标准。目前,河北省的部分企业按照清洁生产标准进行了技术改造,多数产品出口企业都申请了IS014000认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组织生产。
  2. 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2004年,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到1.97吨标准煤,节能率1%,节约标准煤160万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5.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节约用水1.2亿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50%以上。
  3. 生态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建设,推广采煤——发电——粉煤灰——建材、城市垃圾发电和废水回收利用等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形式,促进各相关产业间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建设农业生态县,并在农业生态县试点建设中取得阶段性成果。
  4. 积极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培育形成了保定、唐山、衡水、邢台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廊坊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在整个辖区内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中等城市。唐山市成为全国第一批节水型城市。
  目前,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强调它在降低消耗、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和减少污染等方面的作用,这样做在发展循环经济初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当循环经济发展到一定层次我们应该理性地按生态系统中生物代谢规律调整自己的行为,遵从物质在环境社会系统中循环流动规律来进一步的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从总体进程上来看河北省循环经济的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尚未出现详备且操作性强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还存在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低、实践中上下不能协调一致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在不断深化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同时开始加快循环经济实践的步伐,科学构建河北省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 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
  
  1. 微观层面(企业内部)。在这个层面,重点发展生态工业,侧重于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仿照自然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工业生产系统,使系统内各生产过程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互相关联,实现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达到资源和能源的最优利用,保证经济和环境的共同效益。
  实现清洁生产,不是单纯从技术、经济角度出发改进生产活动,而是从生态经济角度出发,根据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考察工业产品从研究、设计、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它所着眼的不是消除污染引起的后果,而是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下面我们根据河北省相关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1)改变原料路线。采用清洁工艺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原料代替那些有污染的原料,如在化工行业,用丁二烯制异丙苯合成新工艺、改良丙酮氰醇法、CO2代替光气生产异氰酸酯等。(2)改革传统的工艺、开发新工艺。原料确定后,改革传统工艺,开发和采用新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就成了是防止工业污染的重要途径。如环氧丙烷的生产,国外将传统氯醇法已逐步为无废少废的共氧化法所替代,生产过程不用氯气,无需依托氯碱厂,且生产成本比改良氯醇法低,基本无腐蚀,“三废”排放少。(3)实现工艺过程的闭路循环。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作为原料返回到生产流程中加以利用。如铜电解精炼中的废电解液,经处理后提出其中的铜再返回到电解精炼流程中。(4)打造多元化企业。把企业由单一产品生产变为生产多元化材料的工业企业集团,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如许多矿石加工企业利用的大部分是铁矿石,而对共生的霞石、檐石和钦磁铁矿等利用不高,甚至作为尾矿废弃。应在清洁工艺思想的指导下,开发整套矿石的加工工艺,把其它矿石加以利用。
  根据产业发展特点,河北省应在冶金、建材、轻工、电力、医药等重点产业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大清洁生产的推行力度。要求企业开发和使用降低物耗和能耗的新工艺、新的生产流程,积极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清洁生产技术,在企业内部实施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循环使用,从源头上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及促进清洁生产的环境政策、法规条例,建立清洁生产审核认证制度、完善产品环境标志和认证等。对于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2. 中观层面(企业之间)。在这个层面,涉及到多种产业的规划发展,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等,侧重于企业(产业)间通过产品和废物交换建立生态产业链及共生网络。从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则,把不同的企业(产业)联接起来形成资源共享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生态产业链是通过对相关企业的物流和能流的实际分析,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代谢机理,而构建的,可有效提高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经营和管理成本。因此,构建生态产业链及共生网络已成为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旋律。其主要包括企业间和区域内产业间生态产业链及共生网络的构建。
  (1)企业间生态产业链构建。企业间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多以产品和废物为着眼点,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基于产品代谢和废物代谢两条主线,通过中间产品和废物的相互交换把相关企业衔接起来。它是建立在企业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是以若干个企业为大结点,产品和废物为小结点纵横交织而成的网络状系统。例如,钢铁企业间的生态产业链,基于产品代谢的“矿石——铁精矿——烧结矿——铁——钢——机械加工业”产业链;基于废物代谢的“矿石——铁精矿——烧结矿——铁渣——钢渣——建筑材料”产业链。
  根据河北省的产业布局和资源状况,依托河北省产业集群优势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间的生态产业链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主要是由于地理上邻近,大量专业化的企业集中在一起,企业之间相互协作和补充,可以节省采购、运输、销售等费用,信息沟通流畅,容易形成上下游的合作关系。
  (2)区域内产业间生态产业链及共生网络的构建。区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多以产业(企业)为着眼点,可以通过对相关企业进行产业组合,也可以借助不同产业的多业联营构建,主要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生态经济为约束,采用清洁生产、工业代谢、副产品交换、生态设计、生命周期分析等思想和方法,着重分析区域内产业(企业)间物流、能流,通过探讨各产业(企业)之间“链”的链接结构、运行模式等,找到其生态经济形成的产业化机理和运行规律,并以此调整诸产业(企业)的“序”与“流”,开发各种相关产业(企业)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新流程,实现生产资源的链式循环,形成不同产业(企业)之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过程中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完成物质的反复循环流动。
  构建区域生态产业链及共生网络可遵循以下步骤和方法:
  第一,区域产业发展分析。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监测,了解区域系统的性质、特点,明确该区域资源概况、产业类型、各产业原料输入与输出、产品及副产物的产量及流向、污染物的排放及利用等情况。通过了解这些基本的情况,规划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产品规模、支持项目等。
  第二,优选关键种产业。在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中,也存在类似的“关键”物种,因此在构建生态产业链和共生网络时,应首先根据区域内资源环境状况和产业特点,优选关键种产业(企业),它是能源和资源消耗较大,废物和副产品排放量大,对环境影响较大且能带动和牵制着其它企业、行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企业),它一般处于共生网络关键节点处。
  第三,构建纵向主导产业链。优选出关键种产业(企业)后,分析其产业(企业)之间的工业代谢特性,进行生态产业链的设计。因地制宜,构建突出区域产业优势的主导产业链,它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链条,集中了区域内主要产品的生产与流通。
  第四,横向耦合共生产业链。分析以关键种产业(企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链,以其原材料需求、副产品和废物利用、产品的流通为突破点,在主导产业链的基础上横向耦合多条共生产业链,对产业链进行扩展,构建共生网络。
  第五,引入补链产业(企业)延伸产业链。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通过引入相关补链项目和资源回收型企业来延伸生态产业链,丰富工业系统的多样性,使得许多传统技术在生态产业链中得到升华,赋予新的生态产业创新价值。
  目前,河北省还大量存在钢铁、石油化工、医药、建材建筑、装备制造、水泥等能耗高、污染大、集中度不高的产业,就目前发展现状来说,河北省应根据自己产业发展特点,重点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运用生态产业链构建理论,以钢铁、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建筑、食品等作为关键种产业,构建生态产业链;围绕建设“中国药都”、“全国纺织基地”、“化工园区”等主导产业的战略思路,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特色生态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区域生态化建设,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 宏观层面(整个社会)。在这个层面,侧重于社会层面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就是以生态链条模式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之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比如把净化后的城市废水用于农业灌溉,把农业养殖的动植物作为工业原料、消费产品等等,使不同生产主体之间资源共生互补,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一个有序的生态化循环圈。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路。
  在这一层面上,河北省应以乡村、城镇为重点积极营造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积极推进生产行业、服务行业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有机和无公害产品,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循环利用,努力提升生态农业发展的规模水平;发展生态旅游、绿色饭店、清洁交通运输以及各种绿色服务业;积极研制和推广使用各种有利于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保护和扩大市内及其周边的绿化,发挥其生态调节功能。
  
  三、 结论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非线性经济,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地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因而,根据河北省资源环境、产业特点及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加快构建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从不同层面上充分发挥循环经济优势,有利于推动河北省循环经济建设步伐,实现循环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是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淑娟.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对策.河北学刊,2006,26(4):189-191.
  2.钱汉卿.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行业分析,2003,(6):3-4.
  3.唐沙砂.河北:发展循环经济刻不容缓.河北日报,2005-03-01.
  4.吴光玲.论循环经济及其产业体系的构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4):47-49.
  基金项目: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研究”(200607025);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研究”(054572246)。
  作者简介:李艳双,博士,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军花,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7-1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具有抽象性与难以理解性的特征,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益于数学教与学质量的可持续性提升。本文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进行了全面性的分析,旨在为相关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教学融入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但由于此门课程独具的逻辑性强、抽象性特点,使得较多学生的学习非常吃力,所以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并不是十分
在观课中,由于一次真实的对话,让笔者看到“翻转课堂”中师生追寻到的幸福和快乐,进而引发了笔者对“翻转课堂”的思考探究.
“露迹”是最重要的元小说叙事手法之一,也是先锋小说家们常用的写作策略。“露迹”手法的使用是新生代小说对先锋小说多元化创作的一种继承。但新生代小说家们将“露迹”手法
摘要:家族制企业的制度实质是家族对企业拥有持续控制权。对于我国家族制企业的发展,控制权转换是当务之急,而不是简单地寻求继任或接班。家族制企业控制权转换总体上表现为从传统控制权向现代控制权转换的一个连续动态过程,其转换路径应注意类型转换的顺序性、力度调控的梯度性和质量结合的同步性。  关键词:家族制企业;控制权;控制权转换
对某体育馆超倾斜大型型钢混凝土斜圆柱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外架搭设、型钢柱芯吊装、钢筋绑扎及模板施工等关键工序操作要点,并通过效益分析指出本次施工所采用技
目的:探讨CO2点阵激光在外阴白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外阴白斑患者78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9)与对照组(n=39),对
先秦诸子之作中,多有关于宋人的言论,而其中多是愚人形象,这种情形在《庄子》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而结合庄子流亡于宋国的楚国贵族的身世以及宋国封闭、黑暗的社会情况,我们不难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