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98~99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演示、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能借助图形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
2. 通过折一折、划一划、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体验分数的产生与应用过程,感受分数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2. 能借助图形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同学们,以往你们在家或学校,有没有分过东西?分过哪些东西?
今天,就利用同学们分东西的经验来研究数学知识.
2. 老师这儿有四个蛋糕,要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还可以怎么分?(课件出示蛋糕图)你认为哪种分法能让这两个小朋友都满意?为什么?
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人分得同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谁来说说,怎样分叫“平均分”?
3. 如果把两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
4. 如果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
“半个”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1,2等数来表示吗?那该用哪种数来表示呢?
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分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就需要产生一种新的数——分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一) 认识二分之一
(1) 现在老师用一个圆来表示一个蛋糕,请仔细观察:这个圆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平均分成几份?
(2)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这个圆的 ,那另一份呢?
也就是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圆的 .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是怎么来的?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再找学生来说一说.
(3)怎么写呢?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条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在分数线的下面写上2,“2”叫做“分母”;最后在分数线的上面写上1,“1”叫做“分子”.
请同学们拿出右手在空中写一个 .
(4) 刚才我们从圆上表示出它的 ,你能在其他图形上也表示出 吗?
① 先拿出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形纸片,任选一个. 先折出它的 ,然后在其中的一份上画上斜线,最后在斜线上写出 .
② 折出圆的 的同学请举手. 你是怎样折出圆的 的?对折的目的是什么?
谁折出了等腰三角形的 ,你是怎样折的?
折出长方形的 的同学请把长方形纸片举起来. 还有没有其他的折法?为什么都可用 来表示?
③ 纸片的形状不同,为何画线的部分都可用 来表示?
(5) 有一名同学也折出了几个图形的 ,你认为对吗?(课件演示)
① 通过前两个小题你知道了什么?
② 第三小题平均分了,为什么不对?
(二) 认识几分之一
(1) 要说红色部分是圆的三分之一,必须要把这个圆怎样分?(课件演示)
(2) 那橙色部分呢?
(3) 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4) 谁能说一说 表示什么?
(5)的分子、分母各是几?
(6) 练习:(课件演示)
① 前两个小题分数的分母为什么都是5?
② 后两个分数的分母为什么不同?这三个分数的分子为什么都是1?
(7) 像 , ,分子都是1的分数我们称之为“几分之一”的分数. 你还能举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吗?
(三) 分数的大小比较
(1) 同学们认识这么多分数,想不想折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学习的效率高. 先在组内比一比正方形纸片的大小. (同样大小)
(2) 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① 折分数,画斜线,写分数.
② 比一比分数的大小并说出理由.
(3) 学生分组活动.
(4) 小组学习成果汇报.
(5) 师生共同研究:
① 涂色部分各能用哪些分数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②和 哪个大? 和 哪个小,在 , , 这三个分数中哪个最小?
③ 第四个正方形可能被平均分成几份?猜猜看?涂色部分该用哪个分数表示?
④ 这四个分数哪个最小?你是怎么比的?
⑤ 你能举几个比 还小的分数吗?
(6) 练习:先按照分数涂上颜色,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书上100页“想想做做”第5题)
三、联系实际,活用分数
1. 出示课本“黑板报图”. (书上100页“想想做做”第6题)
用数学的眼光,联系今天所学的知识,看看能发现什么?
2. 联系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四、小结评议,激发兴趣
1. 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谈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 能用一句话评价一下自己或班级一名同学这节课的表现吗?
3. 评一评,连一连. (课件演示)
> >.
① 表现较好、好和最好的同学,老师应该各奖励这个西瓜的几分之一?
② 理由是什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98~99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演示、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能借助图形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
2. 通过折一折、划一划、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体验分数的产生与应用过程,感受分数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2. 能借助图形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同学们,以往你们在家或学校,有没有分过东西?分过哪些东西?
今天,就利用同学们分东西的经验来研究数学知识.
2. 老师这儿有四个蛋糕,要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还可以怎么分?(课件出示蛋糕图)你认为哪种分法能让这两个小朋友都满意?为什么?
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人分得同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谁来说说,怎样分叫“平均分”?
3. 如果把两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
4. 如果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
“半个”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1,2等数来表示吗?那该用哪种数来表示呢?
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分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就需要产生一种新的数——分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一) 认识二分之一
(1) 现在老师用一个圆来表示一个蛋糕,请仔细观察:这个圆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平均分成几份?
(2)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这个圆的 ,那另一份呢?
也就是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圆的 .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是怎么来的?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再找学生来说一说.
(3)怎么写呢?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条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在分数线的下面写上2,“2”叫做“分母”;最后在分数线的上面写上1,“1”叫做“分子”.
请同学们拿出右手在空中写一个 .
(4) 刚才我们从圆上表示出它的 ,你能在其他图形上也表示出 吗?
① 先拿出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形纸片,任选一个. 先折出它的 ,然后在其中的一份上画上斜线,最后在斜线上写出 .
② 折出圆的 的同学请举手. 你是怎样折出圆的 的?对折的目的是什么?
谁折出了等腰三角形的 ,你是怎样折的?
折出长方形的 的同学请把长方形纸片举起来. 还有没有其他的折法?为什么都可用 来表示?
③ 纸片的形状不同,为何画线的部分都可用 来表示?
(5) 有一名同学也折出了几个图形的 ,你认为对吗?(课件演示)
① 通过前两个小题你知道了什么?
② 第三小题平均分了,为什么不对?
(二) 认识几分之一
(1) 要说红色部分是圆的三分之一,必须要把这个圆怎样分?(课件演示)
(2) 那橙色部分呢?
(3) 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4) 谁能说一说 表示什么?
(5)的分子、分母各是几?
(6) 练习:(课件演示)
① 前两个小题分数的分母为什么都是5?
② 后两个分数的分母为什么不同?这三个分数的分子为什么都是1?
(7) 像 , ,分子都是1的分数我们称之为“几分之一”的分数. 你还能举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吗?
(三) 分数的大小比较
(1) 同学们认识这么多分数,想不想折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学习的效率高. 先在组内比一比正方形纸片的大小. (同样大小)
(2) 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① 折分数,画斜线,写分数.
② 比一比分数的大小并说出理由.
(3) 学生分组活动.
(4) 小组学习成果汇报.
(5) 师生共同研究:
① 涂色部分各能用哪些分数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②和 哪个大? 和 哪个小,在 , , 这三个分数中哪个最小?
③ 第四个正方形可能被平均分成几份?猜猜看?涂色部分该用哪个分数表示?
④ 这四个分数哪个最小?你是怎么比的?
⑤ 你能举几个比 还小的分数吗?
(6) 练习:先按照分数涂上颜色,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书上100页“想想做做”第5题)
三、联系实际,活用分数
1. 出示课本“黑板报图”. (书上100页“想想做做”第6题)
用数学的眼光,联系今天所学的知识,看看能发现什么?
2. 联系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四、小结评议,激发兴趣
1. 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谈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 能用一句话评价一下自己或班级一名同学这节课的表现吗?
3. 评一评,连一连. (课件演示)
> >.
① 表现较好、好和最好的同学,老师应该各奖励这个西瓜的几分之一?
② 理由是什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