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策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師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秉承“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并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使生活化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紧密融合起来,从而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而助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立足于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就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兴趣;情境
  一、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然而,有些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有效地融入教学实践中。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是一种负担。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这时,教师若能使生活化教学法与教学有机融合,那么这有利于消灭这一拦路虎。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利用生活化教学法,积极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俗话说“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强调了质量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取有效策略,提升教学质量。然而,有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的问题。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会影响学生的运用能力。这时,教师将生活化教学法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有效地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这能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并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生活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友好往来”,还能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二、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策略
  (一)设计生活化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自发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握这一特点。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设计生活化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例如,教师教学“认识钟表”时,可以使生活中的实物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钟表吧,那么请你们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钟表是什么样子的呢?由于教师所设计的导语十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当学生一听到这个导语后,他们就立即兴奋了起来,喜悦之情从心窝里不断地涌现出来。有的学生说,我见到的钟表是圆形的,它还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还有的学生说,我见到方形的钟表,它由三个指针构成;还有的学生说,我家里有一个大掉钟,每当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它总是准时地发出“当当”的声响,这告诉我要准备吃午饭了;还有的学生说,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闹钟,这个小闹钟很漂亮,它是唐老鸭的形状。这样不仅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总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生活化导入语的方式,有效使用生活化教学法,这在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兴趣的同时,还能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做好铺垫。
  (二)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往往采用对知识进行灌输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还会使学生无法尽情地体会数学知识的美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需要有效地使用生活化教学法,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插上腾飞的翅膀。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数乘法”这一内容的讲授时,可以设置生活化数学课堂。首先,教师向学生描述一个生活化情境:星期天的下午,小明的妈妈带着小明去菜市场买菜。当来到菜市场后,妈妈和小明发现这里的蔬菜品种十分齐全,有新鲜翠绿的豆角,有绿油油的大白菜,有红彤彤的萝卜,还有水灵灵的西红柿,还有……简直是应有尽有。当售货员阿姨递给明明妈妈一个价格单后,妈妈看到:一斤西红柿2.5元,一斤黄瓜2.3元,一斤白菜2.2元,一斤豆角4.6元,一斤土豆1.8元。经过仔细的挑选,妈妈买了3斤豆角,2斤土豆,2斤黄瓜,请你们算一算妈妈一共需要支付多少元。于是,学生纷纷积极地思考,认真地计算。这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描述小明去菜市场买菜的生活情境的方式,将生活化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有利于数学教学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而言之,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的共同心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把握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从而让“生活化教学”之水滋润“小学数学教学”之花的绽放,进而打造和谐快乐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文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4).
  [2]宋仪松.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摘 要:《鋤禾》是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教材当中的一首古诗,在教学过程当中,如何结合古诗更为有效地开展识字教学是现实教学当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其中,将识字与古诗所包含着的情感意境相结合,在引导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进行学习的同时,使古诗当中的每个字都能够生成与之相对应的图像,借助图文并茂以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与思考,即“因理识字,举象造境”。这样一来,不仅达到了识字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助
作为培养小学生艺术萌芽的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通过引领小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不仅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通过音乐教学,帮助小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假恶丑,认识真善美,从而形成有效的美感教育。为此,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必然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环境的创设,学生能够从音乐知识的习得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具体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循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性、活动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丰富实践内容,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设计;策略  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发展阶段,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
摘 要:“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既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因为这部分内容较之前面学过的没有余数的除法,难度明显增加,所以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畏难情绪。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这些畏难情绪,教师必须要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浅显论述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的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法  
摘 要: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然后取得最大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先教学生怎样去学习,学习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必须从小、尽早培养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自读、自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留下的学习经验之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土地辽阔、河山壮美,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无数的赞美。今天我们要继续跟着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去游览。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请大家回忆游双龙洞的路线。  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品析词句,探究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学习2~3自然段  思考: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
摘 要:从老师范读入手,教会学生在朗读中表达真情实感,在朗读体验中体会朗读的乐趣,成为热爱朗诵的朗读者。  关键词:范读;真情实感;体验乐趣  文字,是有温度的。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通过朗读者把这种温暖传递出去,感染听众。  书声琅琅,这是对语文课最基本的要求。但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的朗读普遍都比较糟糕,看似有很多形式,可是往往流于形式,老师也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只是为读而读。这些现象和语文老师平时
摘 要:紧紧围绕《化简比》一课的教学,从解读文本入手,具体分析了活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解读文本;活用教材;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解读教材和实施教学,是值得每位教师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教学应源于教材,但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而要高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数学教学的灵活性。本文就以《化简比》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正确“解读文本”是“活用教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西大街小学)  摘 要:英文绘本通过图画或图文结合的方式对故事进行描述,使得英语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英文绘本作为补充教材,充分发挥其优势和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英文绘本;小学英语;英语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
摘 要:《老人与海鸥》应该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应该抓住关键语段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走进“海鸥送别图”;应该通过音乐渲染等手段,引领孩子们体会老人和海鸥之间那种血肉相连的信赖。不断地在看似寻常的地方营造浓浓的情境化氛围,并在其中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是语文教学的要义之一,也是新课程倡导的课改方向。  关键词:以读为本;抓住关键;情境渲染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位普通老人和一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