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a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试图探索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与作品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 情境 方法 互动 情感体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我以为,音乐是直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世界的艺术。真挚、生动、深刻的情感能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来”(贝多芬语)。因此,音乐教育的一切活动皆寄于情。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注重情感的体验,使教学过程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便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原则,我在教授小提琴曲《思乡曲》时,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导入情境化,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初步的审美感受力
  
  上课了,教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深情地向学生问好。虽然是很简单的语言,却让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学生在精神饱满、齐声有节奏的问好声中,心中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与老师的心灵之间便搭起了一座桥梁。
  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故事中营造的情境,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进学习的氛围。教师利用小故事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初步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思乡曲》的作者马思聪的生平,并产生欣赏此曲的强烈欲望。
  师:同学们,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城墙上跑马》。老师边弹琴边深情地演唱这首内蒙民歌。你们要思考:这首民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哀怨、幽怨、悲伤……
  师:是啊,这是一首内蒙绥远民歌。曲调非常简朴、生动,表达了流落在外的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接着学生开始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思乡曲》,同时教师播放多媒体音乐,并要求学生体会乐曲主题所表现的情绪,渐渐的,学生处于了陶醉之中。
  教师通过对话、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电教等手段,使“情境、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形成相互推进的多向折射的心理场,从而很快地缩短学生与教师、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以最佳学习状态主动投入艺术欣赏,从而产生初步的审美感受力。
  
  二、渲染气氛,做到融会贯通,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想象力和理解力
  
  歌唱给予人的感受是最直接、最深入人心的。我让学生先学会演唱民歌《城墙上跑马》,以此为切入点,进而使他们直接获得情感体验,提高音乐注意力,增强音乐主题的记忆力。我更注重让学生在逐段欣赏乐曲时,做到融会贯通。如:
  师问:你认为这首乐曲是采用什么调式?为什么要用小提琴来演奏?学生们极富表情地给以各种描述。一位学生的回答是:小提琴较接近人声,表现力极强,马思聪把西洋乐器与中国的民族音乐融为一体,真可谓“一种大胆的创举”,更能表现出缠绵的思乡之情。此时,我再让学生演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将那种哀婉、忧伤的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当音乐进行到第一变奏时,我让学生逐步深入作品的结构,探讨演奏的音色对比、调式、旋律、情绪等音乐要素的表现内涵。这样,学生就一步步加强了对作者那种缠绵、凄婉、迷惘、孤寂心情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发展其审美想象力和理解力,我着重抓住“听”这个重点,在欣赏第二变奏时,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第二变奏的旋律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的作用是什么?其二:音乐要素发生了什么变化?受到启发,学生们带着问题侧耳聆听。课堂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爆出生动又热烈的自由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在争执不下时,有些学生主动要求我再播放一遍甚至两遍。个别同学还用身体语言去模拟和表现作者的心情。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而无需动脑的局面。由于学生做到了主动聆听,积极体验,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理解力得到了充分释放。
  
  三、深化情感意蕴,拓展多彩画面,引导学生形成审美统摄力和创造力
  
  有关专家指出,“音乐内涵的多义、情感的丰富、意象的飘浮不定,让人在多次重复的欣赏中引起不同的想象、联想,获得种种不同的感受。音乐形式的复杂、丰富,音响在时间中的不断变化、伸展,也会使欣赏者在反复聆听中获得多层次的审美感受。”可见,反复聆听、多次体验,才能想象出音乐背后多彩的画面,才能体验音符串起的各种情感,才能获得深层次音乐感知,进而形成审美统摄力。为求得情感体验的步步深入,在欣赏第三主题变奏时,我让学生首先带着问题欣赏:
  (一)第三变奏与前面的音乐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通过欣赏这段音乐,你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能透过这段音乐发现作者内心在想什么吗?
  学生带着问题,配合电视画面欣赏乐曲所描绘的意境,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引起了感情上的深层次共鸣。这时,感受、想象、情感、理解开始融合起来,构成一种“合力”,即审美统摄力,学生的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艺术实践表明,审美统摄力既可弥补某一心理功能的不足,使之富有新的活力,又可使诸心理功能共同协作,和谐发展,把审美活动引向深入。审美统摄力实质上是人的健全的、完备的审美心理结构。有无这种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的精神文明、审美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高中的审美教育不只是培养人静观美、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中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当然,一般地说,这种“创造”是初步的、浅层次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它区别于艺术家、作家、诗人的创造活动。达·芬奇由“画蛋小儿”成为杰出艺术大师的事实告诉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培养中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必须从小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从每一节艺术欣赏课抓起。随料立意,因材施艺,临场发挥,常常是培养审美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的技艺原理。每一个艺术老师都应该乐此不疲地去挖掘这“一点一滴”,去激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基于这种思考,我在本课的尾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乐曲,学生们表现都很积极:有演唱;有舞蹈;有绘画;有乐器;有写短文的;还有激动地即兴吟诗的。一位学生脱口而出,琅琅吟诵:“千古不朽《思乡曲》,带着惆怅,带着永恒,带着思念和向往,倾诉对母亲的衷肠。思乡!思乡!此情此义久长!”实践证明,当学生们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潜能释放的气氛之中时,想象力的闸门就会把他们带入艺术再创造的天际,去自由地翱翔和驰骋。
  
  参考文献:
  [1]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2]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3]审美素质教育.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编.时代出版社,1998.
  [4]庄俊高主编.艺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潜能开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责编 黄 晓)
其他文献
中考现代文阅读旨在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以及初步的欣赏和评价能力。考生如果要在阅读理解上拿到好成绩,提高正确答题的命中率,就要在现代文阅读解题时掌握“三准”,即准确理解、准确定位和准确表述。  准确理解。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于看题目,应首先不带任何功利目的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章的中心。力求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文体,弄清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还是抒情等。因为文体不同,答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笔者根据当前我校(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对27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基本现状:    一、对自我认知    1.希望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2.在学校里,经常感到孤独。3.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4.不主动和父母交流学习和生活情况。5.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华裔警政厅厅长,他让刑事鉴识科学从无到有到蜚声海内外,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一年做别人三年的工作,他是华人奋斗在美国的励志典范。  他被称为现代版的“福尔摩斯”,辛普森杀妻案、肯尼迪家族丑闻案、锯木机杀妻案、克林顿总统性丑闻案……美国历史上众多震惊海内外的刑事案件都因他扭转乾坤、回归正义。  他说,要让证据说话。  他就是被美国人称为“华人神探”的世界知名刑事鑒识专家李昌钰。  
上个月,在BAidu Create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乘坐一辆百度和博世一起开发的、基于Apollo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前往会场。在会议的视频连线中,可以看到,在五环上,李彦宏还大家描述了乘坐自动驾驶汽车的实时体验:“现在车非常的多,但是还是很平稳,感觉非常不错。前面也有一个屏幕可以展示出来自动驾驶汽车探索的周边的情况,我们的车处在自动驾驶的状态。”  之后,李彦宏在山西大学为师生
《溪水》是一篇清丽灵动的写景美文。节选自苏雪林散文集《绿天·鸽儿的通信》。《绿天》是作者“结婚的纪念”,《鸽儿的通信》是作者新婚小别的一组通信,共14篇,《溪水》是其中的第二篇。《溪水》是回忆“我们”新婚半月后一次“由家里走到田垄上,迤逦走入松川”的野游描摹。  文章通过摹写夏秋二季溪流的三幅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心境。第一幅为“浓翠囚禁图”,这是全文的前两节,写
当前农村初中生因客观条件限制,阅读能力一般比较低。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老师除了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外,笔者认为还须抓住下面两点。  一、培养阅读技能  阅读离不开技巧和方法的使用。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1.寻找文段的中心句。一篇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在每段的段首,有时也出现于段落中间或段尾。中心句一般能鲜明、准确地
[题目一]  如图1,图甲中的半圆弧是30°N纬线的一段,O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N纬线的两个交点,∠MOX和∠NOY均为7.5°,OY为本初子午线;乙图是甲图Q点(70°N)一日之内的太阳视运动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M点的经度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该日P点的昼长为__小时。  (2)当Q地的太阳位于H处时,北京时间为__。  (3)图2所示中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呢?    一、充实表象内容,丰富想像基础    想像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表象越丰富,其想像越开阔、深刻。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像力的前提。    1、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想像不过是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所观察得到的融合为一件新的事
[提要]本文从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资源整合的意义谈起,从理论上解决什么叫“资源”,什么叫“整合”,然后再转入实践操作:如何整合作文教学资源。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展开论述,有理有据,较有说服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资源整合措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人们关注的目光似乎都停留在城市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上,多媒体作文教学的确让作文教学有声有色,鲜活生动,但对于物质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来说,用现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中学德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因此,加强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永恒的主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无声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