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 促进发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tml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教学中就要时时树立学生意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多角度关注学生。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关注学生呢?
  
   一、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关注学生。课堂学生学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也许有的老师说:课堂学什么是教材内容决定的,是教参讲解决定的。这样的理解未免有些偏颇。的确,教材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参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更主要的是如何利用好教材这个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如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兴趣爱好、能力程度来确定一节课让学生学什么内容。这里就有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也就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一篇课文涉及的内容很多,诸如:立意、选材、结构、艺术手法、语言训练等。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要有取舍,要突出一两个训练内容。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选好教学的内容,就要结合课标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内容选择准确、适合学生,才能使教学切合实际。这是从教材中选取符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站在九年一贯制整体目标的角度,结合阶段目标去安排好每节课教学内容。如果教材内容不足,我们要适当地开发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二、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关注学生。在选择了教学内容后,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好三维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才有高效的可能。目标要具体、全面、科学、准确。
  
   三、从教学的方式、方法的角度关注学生。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是促进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如多媒体的使用、小黑板的使用、练习篇的使用等,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是否能激发兴趣,是否能化抽象为具体,是否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加快课堂节奏、促进课堂高效。如用一句话能表达的内容,你非要做一个幻灯片,本来半分钟能做完的内容,你用幻灯片却费了2分钟,这不但是没有促进学生学习,反而浪费了时间。
  
   四、从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角度去关注学生。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不等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让学生去小组合作学习。关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专家也有许多论述,我所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选择,首先要适合学生,体现在教学内容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体现在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体现在用哪种方式效果最佳,我们就引导学生运用什么方式。避免流于形式的无效学习。
  
   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关注学生。我们都知道“文以载道”,绝大多数教师对教材本身的思想内容关注得很好。但教学不仅仅要关注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的思想,还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心理、健康等。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
  
   六、从课堂生成的角度关注学生。教师要善于课堂拾贝,利用好课堂新生资源,这是教师教学机智与教学艺术的一个体现。课堂师生的双边活动,往往会产生课前预设之外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新生成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这些内容,利用好课堂的生成资源。如学生回答问题的精彩内容,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课堂出现的问题等。
  
   七、从课堂教学反馈的角度关注学生。课堂教学反馈不仅仅局限在巩固练习、拓展练习的教学环节中,而是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教师要始终观察学生、了解学情、分析学情,以便矫正思路,促进教学。如导入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被激发起来;在学生研究问题时,观察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分析学生为什么这样回答;了解多少学生学会了,会学了,对没会的学生怎样辅导等。
  
   八、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关注学生。一节课是否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了规律,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师要心中有数。
  
   九、从作业的角度关注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提高,但作业一定要适量、适度,符合实际。量是多少,度是难易。尽量按学生情况分层留作业。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作业要有布置,有反馈。
  总之,培养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的教学坚实地迈好每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只要我们坚持,那么一学期下来,几年下来,学生一定会有很大发展。春华秋实,只要我们春天播下种子,只要我们科学的耕耘,就一定会有秋日的收获。
  
  李秀文,教师,现居辽宁抚顺。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自古以来,历代名家对广泛阅读一贯予以高度重视。南朝梁代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说要“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文学修养,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培养远大的理想抱负,高尚的趣味情操,并寓智力开发的目标于其中,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思维的能力,以至创造思维的能力”。既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走窑汉》开始,刘庆邦已经写了百余篇短篇小说,其中《梅妞放羊》《鞋》等文章被广为传阅,为他赢得了“短篇王”的称号。刘庆邦以农民的身份在河南沈丘的农村生活了19年,然后进煤矿成为一名普通矿工。由于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他写作的题材也相对集中在乡土和矿区两个类型。他把目光聚焦在农民和矿工这些底层人身上,冷静地描绘城镇化进程中他们平淡生活的苦乐酸甜,挖掘他们的内在灵魂。刘庆邦说:“好的小
从无数个课堂走过来,也曾为这无数个课堂做过无数次努力,课堂早已成为我们播种希望的地方,然而,这土壤是否真正适合生命的成长呢?我们似乎很少认真去思考。笔者已经听过无数节示范课、教研课以及很多专家的讲座,从他们那里也汲取了不少宝贵的东西,现就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商榷。    一.调动主体参与兴趣,给课堂确定预期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自主参与意识,
高考阅卷,一般要求阅卷老师在90秒钟之内阅完一篇作文。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文如果构思千篇一律,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视觉疲劳,作文分数一定不会高。如果在千篇一律的作文中有那么几篇构架巧妙,令人眼睛一亮的作文,作文分数就会相对高多了。下面就是我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巧妙构思,打造亮点的方法。  一.拟分论点:巧构议论文框架  写议论文拟分论点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紧扣分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语文学习中联系生活。    一、语文试题解答过程中存在
现在,考试越来越频繁了,章节考、单元考、周考、半月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专项竞赛考、全市统考,不一而足,不厌其烦,既耽误了师生时间,影响了教学工作,又违反了教育规律,破坏了学生心态,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许多伤害,给正在振兴的中华民族造成巨大的伤痛。  这让我想到了看病。一个正在发育的小孩跟着大人去看医生。医生说,这孩子太瘦了,需要补一补。于是望子成龙的大人给孩子恶补,不但加餐,而且提高质量
许多教师在教学古文的时候,都使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厌恶感,更加不愿意学习古文。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让学生能够对古诗文产生兴趣并且自觉地学习它,这是语文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我在此就自己的实际经验谈一点感受。我总结出了一条古文的兴趣教学模式:“寻找——引入——释疑——读悟——移用”的教学过程。    一.寻找    “寻找”就是在讲新课之前,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相关的
荆楚东北,大别山南。群峰迭起,逶迤千里;中有一水,蜿蜒回环。曾传璧人之香殒清波,有芙蕖出水;说爱侣之赴水相随,则并蒂莲开。自此苾扬香远,此地因名白莲。  山有仙而名,水因莲而清。应是造化钟情,赐给人间胜境。看此地山奇岭峻,谷幽沟深;森林茂密,河水丰盈。畴昔曾兴水利,坝起两山之间;养鱼发电,福泽一方百姓。自白莲库成,水患不生:喜湖光山色,更添风景。  而后莲蓄立项,要留库水蓄能。白莲库畔,高山耸立;
文学,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足以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要求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大都在高考指挥棒下为功利而“奋战”:面对一道道试题,文学的“教”变得模式化,文学的“学”也逐渐僵化了。我们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文章,一线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现代文阅读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重点的板块,同时,也一直是学生感到最没有把握的内容。尽管很多老师在现代文阅读复习和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方面花了大量时间,但是由于复习不得法,致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缺乏了恰当的复习策略。因此,必须采用恰当的复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