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357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绘本,指的是以绘画为主,文字为辅的课外读物。它凭借自身精美的画面、曲折的情节,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目光。如若教师将绘本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将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语文素养形成以及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三个方面挖掘绘本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意义,通过调动阅读欲望、深化文本理解以及培养阅读习惯等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绘本;低年级;阅读欲望;文本理解;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54-02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不但要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还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语用以及阅读等能力的培养。而绘本读物正好能够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需求出发,合理选择优秀绘本读物,并且找到绘本读物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阅读课堂,让学生在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现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是语文课程的生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讀整本的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在五万字以上。”由此可见,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教教材”,使得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升。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消耗在了游戏、兴趣班以及课后作业上,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阅读;有部分家长往往是给孩子购买习作类读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少数学生则被质量低劣的漫画读物影响,造成了身心的不健康发展。
  将绘本运用到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绘本适当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带来别样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个人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绘本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巧用绘本故事,调动阅读欲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由此可见,要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首要任务就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药”,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身心尚未发育完全,难以长时间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且对于部分抽象、繁杂的知识无法全面理解,如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那么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就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绘本则有着极其显著的优势,如画面色彩醒目、故事情节生动以及人物特征鲜明等,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传统节日》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融入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绘本故事,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展示《牛郎织女》的绘本,随后进行引导性提问:“同学们,由于你们今天的表现十分优秀,所以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话音刚落,学生纷纷表示想听故事,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是最浓厚的。教师应当把握时机,引出绘本故事:“传说,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都为天空织彩霞。久而久之,她厌倦了这种生活,就私自下凡,与牛郎开始了新的生活。有一天,突然……”故事戛然而止,但学生仍然兴致勃勃,都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如果你们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就请认真阅读这一绘本。”同时,教师将绘本分发给学生。当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邀请一个学生逐句朗读,再让另外一个学生讲述故事,轮流交叉进行。这样操作不但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还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在加深学生对文本认知和印象的同时,有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由此可见,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巧妙地选择一些趣味、生动的绘本读物辅助教学,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巧用绘本故事,深化文本理解
  在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形势下,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宽泛,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更加丰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以更加有趣、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换言之,即将课堂教学的内容转变成直观的绘本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值得说明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播放音频或视频课件,让学生将绘本故事中的情节演绎出来等,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内化文本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时候,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绘本动画:“同学们今天坐得很端正,表现得也很不错,老师现在播放一个动画片段奖励大家,好不好?”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兴趣,纷纷回答“好”。这样一来,教师就以生动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了文本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当学生对文本人物形成初步的认知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学生大致把握文本内容后,教师可邀请几个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演绎主要情节:“同学们认为老师播放的动画片段好看吗?现在我们来演绎动画片段中的故事情节,怎么样?”学生结合动画片段与文本内容演绎以下情节:首先,询问鲤鱼阿姨是否知道妈妈的下落;随后,将乌龟误认为自己的妈妈……在不知不觉中,小蝌蚪长成了小青蛙,也找到了妈妈。值得说明的是,在演绎过程中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动作、语言。当学生演绎完毕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评价。   通过绘本故事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还能够让学生在观看、阅读以及演绎中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成长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三)巧用绘本故事,培养阅读习惯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当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阅读习惯,才会自主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从而不断地强化自身的阅读能力,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并逐步探索出适合个人发展的阅读路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消化课堂所学知识,仅凭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教师就很有必要为学生设置相應的课外作业。
  例如,在教学完《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发现有部分学生意犹未尽,在课后自觉询问教师是否有相似的故事。对此,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认知习惯作为切入点,给学生推荐绘本读物,如《小毛象乌莉》《池塘里有一只大怪兽》等,同时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即在课后进行阅读,并以文字的形式叙述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还要在结尾处加上个人的阅读感受。教师给学生提供交流探讨的时间和平台,结合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相应的交流,谈谈自己对于绘本读物的理解,对于其中人物的理解。如:“小毛象乌莉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池塘里真的有一只大怪兽吗?”如此一来,不但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内容形成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切实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真切地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上了阅读,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此可见,课外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促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教师在设置课外作业时,可以与绘本故事有机整合起来,全方位地发挥绘本读物的功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绘本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它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完善,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巧用绘本故事,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此一来,学生必然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丰富自我。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园园. 绘本引入小学低年段阅读课堂的实施策略探究[J]. 语文建设, 2018 (23).
  [2] 宋道晔. 发展语言与阅读识字并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 语文建设, 2016(06).
  [3] 王佳佳. 悦读绘本 培养语文能力:《我想把路口照亮》绘本阅读课微思[J]. 语文教学通讯, 2016(03).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选自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7课。教学本课,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诗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其中的含义。在理解整首诗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水真正有价值的人。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练习、自主探索、自主实践,培养学生餉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以《忆读书》为例,从预习、导入、朗读、讨论、延伸五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摘 要]关注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能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从激发思维、延展思维、活化思维、深度思维、生成思维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关注思维;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62-02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摘 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意识,丰富学生的文本阅读体验,选取合适的文本切入点帮助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状态。教师可通过线索梳理、主旨挖掘、分析提炼、语言鉴赏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构建多视角文本阅读认知,以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本阅读;阅读视角;多点筛选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
[摘 要]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理解能力、生活阅历限制了学生学习与理解古诗词的效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教师可以在古诗词的各个教学重难点环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如诵读情境、历史情境、比较情境、模拟情境等,并结合互联网资源提升情境教学的质量,这样就能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赢得家长的认可和信任;家长支持教师、配合教师,抱着和老师一致的信念共同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发展。就作为班主任如何和家长携手合作,让祖国的花朵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欣然怒放,谈谈所作的探索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引,以活化教学方式为路径,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可从找准关联点、创建思维场以及设计活动课等方面活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活化;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
[摘 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展开语文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前瞻意识,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践,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展开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借助网络平台、多媒体平台、远程教学平台等,开发课本资源、校本资源、师本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支持,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资源;互联
[摘 要]小学阶段是语文教学的黄金时期,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技巧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语用教学的重视,通过夯实基础、体验积累、拓展延伸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用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用教学;语感基础;审美鉴赏;语用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一课通常不是教师心目中的“大课”,一方面它不属于概念的起始课,另一方面从掌握方法的角度看其内涵并不复杂.甚至在有的版本教材中并没有安排特定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