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模具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模具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无法全面培养人才的问题,采用“课程融合+时空耦合+过程结合”的方式开展人才培养研究.以注射模设计与制造生产过程为导向,构建大项目牵引下的跨越课程、跨越学期的课程融合新模式,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传统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教学生态,构建多元多维互动的时空耦合教学新关系,以全方位评价为引导,构建课程多元多维的评价新机制.以3个班级为对象开展不同模式下的教学,对试验班级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课程融合+时空耦合+过程结合新模式培养的学生更好地完成了综合项目,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介绍了某轿车行李箱外板的翻边侧整形模设计过程,行李箱外板的侧法兰翻边上存在凹包,其翻边方向和凹包成形方向不同,常规需要2道工序分别完成翻边和凹包成形.该模具突破了传统的设计结构,在翻边机构中设置了凹包成形机构,将2个不同方向的成形复合到1道工序中,减少了模具数量,降低了冲压成本和工装成本.
针对座椅头枕支架的结构特点,介绍了细长型塑件的主分型面确定及脱模方法,将其长度方向设置为开模方向,两侧的特征采用哈夫滑块成型,采用锁模器组件实现顺序开合模和推板推出.经生产验证,模具开合顺利,生产稳定,可为同类塑件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阐述了工学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模具专业教学中的涵义和意义,从6个方面提出模具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针对这6个问题介绍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为同类院校模具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某冲模正常使用中发生早期异常断裂,借助直读光谱仪、金相和扫描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等工具对其材料M42模具钢的断口形貌、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显微组织和表面硬度进行检测与观察,分析并讨论了造成模具零件断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材料的化学成分、硬度指标、非金属夹杂物级别和大块碳化物最大尺寸均符合标准要求,但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和组织平均晶粒度级别较高,碳化物沿晶界呈不连续网状分布,与锻造工艺不当、材料变形不充分、铸态组织遗传共同导致碳化物不均匀度超标;其次淬火温度偏高时会使模具钢的显微组织粗大,这都会降低其强韧
研究了旋压主轴转速、进给比、吃刀量等工艺参数对旋压成形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实际旋压成形试验对薄壁高压气瓶旋压工艺相关参数变化影响规律,得到了薄壁气瓶旋压成形的工艺参数,对薄壁气瓶旋压成形具有指导意义.
阐述了局部增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发动机支架压铸模中的应用,通过挤压机构的设计及挤压工艺参数的调整,解决了发动机支架压铸模设计的问题,满足了特殊结构和高质量要求的铸件生产,提升了铸件成型质量.
针对煤气发生炉加煤系统煤气泄漏的问题,研制出一种基于氮气吹扫封堵置换及双阀联动智能控制技术的防煤气泄漏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及技术原理,并进行了氮气吹扫结果、防煤气泄漏效果、煤气质量对比等应用效果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装置在保证煤气质量的同时,向储煤仓泄漏的CO的质量分数降低了90%,向大气中泄漏的CO基本消除,有效实现了防煤气泄漏.
在规划汽车压合件的外板生产工艺时,需要根据压合件总成的制件数模,设计出压合前的外板展开数模.讨论了外板展开尺寸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应用方式,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常态的背景下,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出发,对标工程教育标准,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改革实践表明,基于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符合现阶段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对学生综合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通过分析多嵌件外框的结构特点及要求,对模具结构、工作过程及各系统设计做了详细的阐述.模具首次侧抽芯采用延时结构设计,确保卡扣不被拉断,二次侧抽芯强制脱出卡扣;侧抽芯前端作圆角处理,避免合模时侧抽芯撞坏嵌件;正确的收缩率设计保证了塑件尺寸的精度,一次试模成功,模具量产稳定,塑件质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