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导入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ang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论什么事,只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信心才会十足,干劲才能倍增。教学也不例外,要想上好一节课就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这个开端就是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艺术环节,巧妙而正确地运用导入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而且还能起到连接知识、沟通师生情感的作用。所谓“创设导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把教学中的情形、状态、形象等表现出来,用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和创造思维。“兴趣是获得学习动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因素”,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驱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从而促使学生爱学、乐学。
  怎样做到“创设导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呢?下面浅谈几种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就是刚开始上课,教师就开门见山地向学生讲明这节课的目标、要求,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等,教师可直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和生词的读音、词义,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音乐导入法
  
  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通过有关的音乐或歌曲叩开学生的心扉,燃起学生的激情。如: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师先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风风火火闯九州》,然后提问:同学们熟悉这首歌吗?是哪部电视剧中的主题歌?这部电视剧中有哪些英雄人物?随着步步提问学生会回答出《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当说到林冲时教师揭示课题,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便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但愿人长久》一课,教师在导入时告诉学生:这是宋朝伟大词作家、诗人苏轼的词,《但愿人长久》有一首歌,同学们愿意听吗?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了学习状态,这样学生既学得快又记得牢。
  
  三、故事导入法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有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有一些发明创造诞生的经过。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讲一些这样的故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兴趣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进而引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如:《诺贝尔》一课,教师可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知道了诺贝尔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了解了他的事迹。特别让学生敬佩的是他把200万英镑奖金和专利费全部存入银行,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学生对科学家有了崇高的尊重和爱戴,同时激发起了学习积极性,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知道了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掌握科学,将来运用科学为人类做出贡献。
  
  四、多媒体导入法
  
  学生是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经常发生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多媒体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力,也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内容中。如《翠鸟》一文,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见过翠鸟,对课文中翠鸟的描写理解起来十分吃力。可利用多媒体出示翠鸟图片,让学生先认识翠鸟,再让学生观察它的嘴、爪子、羽毛等特点。这些特点有什么用途呢?大家想知道吗?这样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进入学习内容。再如《虎门销烟》一课,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这里有一些他们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你认识的就说一下他的名字。电脑出现他们的画像和名字,出示林则徐画像时停在哪里,问:有谁知道他的故事吗?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五、讨论导入法
  
  讨论导入法就是在学习课文前教师给学生三至五分钟的时间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进入新课题。这样才真正体现出“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找到正确的答案,这种导入方法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总之,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只有认真去研究、去挖掘,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乐学”,由“乐学”到“会学”、“善学”,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人应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變革。本文结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整合的必要性、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整合的定位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期刊
一、案例  星期一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到校,准备为学生上早读课。可刚走进教室与学生打过招呼,学习小组的组长就向我报告说:“徐启航又没完成作业。”一个“又”字,再次勾起了我的重重忧虑。这个徐启航是学校出了名的“问题学生”,违反学校纪律、不完成作业是他的“家常便饭”。为了帮助他转化,我对他批评教育过,也找他的家长沟通过。试了很多方法,结果都是当面接受批评,决心下次一定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和睦相处并遵
期刊
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困扰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学生厌学、老师怕教、教学质量低下,职中数学似乎一直摆脱不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我们知道,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智力因素,一个是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相比,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要大得多。实际上,很多职业中学学生成绩上不去,并不是智力上存在先天的缺陷,而是因为他们在非智力因素上存在问题。如缺少学习动力、目的不明确、
期刊
语文学科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和根本,而语文教育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支解的人、被窒息的人。而人文精神的残缺和人文价值的流失,是影响语文教育的根本原因。如何有效地遏制人文底蕴的流失、避免人文精神的陷落,出路在于教育者自身人文精神的提升以及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和个性    语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走读写一体化训练之路,才能走出困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写作    事实证明,读和写作是互动促进的关系。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不知道阅读哪些读物、如何阅读才更有收获;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指
期刊
课堂教学目标是根据布卢姆的目标教学理论,围绕教学目标,按照各个要素之间的固有联系组织起来的。它的基本步骤为:确立课时教学目标→公布课时教学目标→教师指导学生达标→评价结果是否达标→补救教学达标。   我的尝试和体会如下:     一、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付
期刊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要讲究艺术。教师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所提的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迪思维,能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各个具体目标。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问,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所以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明确提问的目标:为引出新课、为突出重点、为
期刊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那么怎样才算读懂、怎样才能读懂呢?应该先将诗歌浏览一两遍,借助各种暗示,对它有个总体印象与感受。高考诗歌试题本身的一些暗示对我们读懂诗歌很有用,但我们往往会忽略它。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读题,识人,辨文,看注释。    一、读“题”明“眼”可破意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读懂标题对诗歌鉴赏很关
期刊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规律。古人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说过“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很好地体现出问题导学法的原理。教师教学的目的首先不是老师讲解书,而是引导学生看懂书、理解书,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解惑能力——亦即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求学素质,获得自学能力、探索能力、独立解决实际
期刊
贵州省大方县六龙中学自2006年9月以来,坚持不懈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作为该校的一名物理老师,对此深有体会。未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之前,我只会孤立地教物理,对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其物理素质,方法单一,效果欠佳;学校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之后,并试着有意将古典诗词学习与鉴赏切入到物理教学中,发现两者可以整合,做到比翼齐飞。我的做法是:  首先,从多方面学习古诗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