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980_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小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论文首先梳理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概念,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通过大量的训练,经过培养与锻炼产生。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不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强化他们的质疑意识;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与解决问题。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相关人士起到借鉴和启示的意义。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疑问 独立思考 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本文将就小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展开探讨,期待能够对相关人士起到参考的价值。
  一、何谓“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话题展开探讨,就有必要先多“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相关概念进行解读。
  所谓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ought),主要指的是有创意的思维形式,也即人们通过思维不仅透过现象看到事务的本质,而且还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创见、可行性高的建议。相对于一般的思维来说,创造性思维不拘泥一般的思维形式,在思维特点上,求新、灵活,思维具有跳跃性,能够提出新颖有创见的提议。对于小学创造性思维来说,就要求学生能够激发自身思维的活力,提出一些具有个性的想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的思维具有创新性,具有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通过大量的训练,经过培养与锻炼产生。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不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强化他们的质疑意识;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与解决问题。
  二、如何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疑问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偏向于让作为语文课程接受者的学生,习得相关知识或者是一些结论,而对于这些知识或者结论的深入思考,是在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之中,被忽略的。学生的质疑精神严重缺乏,往往被课文中的情节吸引,被文章中的结论影响,而对这些在特定情境下的结论,学生们忽视了思考。这是对小学语文课的创造性思维来说,是不妥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疑问意识。例如,笔者在教授《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激发学生对本文中的一些词汇的内涵质疑的意识,一些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提出了不少疑问。一学生提出敌人所说的“飞过来吧”中的“飞”字,与本课的题目中的“飞”字的含义,感觉是不同的,我接着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飞起来了”与“我飞奔过去”中的“飞”的含义,引导学生们边质疑,边细细揣摩,最后,学生由质疑激发思索,理解了两个“飞”的不同含义,也加深了对本课的理解。
  (二)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语境下,做好小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们理性思考问题,对遇到的问题,尽量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查阅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加以解决。充分训练学生的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荷花》一文时,该文章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学生向我提问,“老师,为什么此处的表达不用‘长’而用‘冒’呢?”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并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们开动脑筋,并结合手中的工具书,进行查找,思索。通过给学生们五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训练独立解决课堂疑问的能力,各个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并不是相同的。此时,我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的表达,言之成理,都是可以接受的,这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独立思考的兴趣。此课结束后,每次上课,学生都能用自己创造性思维来解决课堂疑问,并且能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笔者通过对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科学引导与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也是有益的。
  (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与解决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就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握问题,认识事物,并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例如笔者在教授《称象》一文之时,对学生们发问,“同学们,为什么曹冲把大象到船,划线,然后用装石头称重的办法测得了大象的重量。在我们现在的条件下,除了用此法之外,还有其他的称重方案吗?”问题一出,同学们开始思索。看同学们冥思苦想状,我积极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同学们,你们可以把大象想象成汽车、集装箱,或者其他的大型物体,想想看,如何称重?”这时学生们进行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起来,提出了种种可行的见解,比如脚印法、排水法、地磅法等,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得到了很多有益的答案。可见,发散思维模式,让学生们不局限于一般的思维,激发了创造性的思维,训练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与解决问题。通过以上举措的教学实践,必将提升小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我国初等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雪芳.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6).
  [2]周霞.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 科学大众,2008(01) .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 如果掌握得好, 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小学生施以良好的教育和影响, 可以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等, 掌握其一般规律, 培养他们一定的数学能力, 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但是, 现阶段,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比语文数学要来得严重。因为,语文数学上的学困生,家长一般都能给予一定的辅导。而懂英语的家长毕竟不多,因此,英语学困生问题成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如何转化这些学困生,成了英语老师的当务之急。  一、正确认识学困生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总会出现一些学困生。教师要正确认识了解这部分学生,要走近他们,更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英语
【摘要】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形式, 可以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 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集体备课不仅能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 还可以通过研讨的方式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文就提高初中英语集体备课的问题展开讨论, 试图找到提高其有效性的合理方案。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
【摘要】课堂讨论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探讨了基于教材内容上组织英语课堂讨论的类型、作用, 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一、引言  英语课堂组织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参与课堂的活动。“课堂讨论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活动,它不同于讲授法的单向信息交流, 也不同于谈话法的双向信息交流, 而是讨论者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赵叶,2003)《新课程标准》要求每
【摘 要】本文旨从“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以及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来论述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名著阅读,旨在交给学生一把打开“名著阅读之门”的金钥匙,努力给学生一个撬动“名著阅读之球”的支点,让学生在激发兴趣、提高认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的运作中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最终达到新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名著 阅读 支点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