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表演在人类音乐审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人类的艺术活动可分为创作和欣赏这样两个方面,没有艺术作品的创作,就没有艺术欣赏的对象,若没有艺术欣赏,艺术作品的价值就无从实现。音乐艺术就本质上来说也属于这类艺术,即以表演作为创作与欣赏中介环节的艺术。
  【关键词】音乐表演 音乐欣赏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12-02
  一、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环节
  在早期人类音乐生活中,音乐表演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它最初是同音乐创作合二为一的。在记录音乐的符号——乐谱并未出现或尚不完善的时代,音乐创作就体现为表演活动,作曲家往往也就是其作品的直接演奏者。口传心授的方法虽然也能够使音乐作品称为其他人边沿的范本,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是音乐作品传播的主要途径,由于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作曲家的创作范围就收到了一定的限制,原因在于他只能创作自己能够演奏出来的东西,同事,在专业音乐表演队伍没有形成的情况下,音乐作品大范围的广泛传播也是不可想象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近代,欧洲18世纪虽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记录音乐的符号体系——五线记谱法,但是作曲家与演奏家集于一身的情形仍然十分普遍,如: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著名作曲家,同时也都是出色的演奏家。
  音乐表演对于听众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听众的欣赏趣味同音乐表演的审美追求二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成功的音乐演奏者或演唱者都善于了解自己的听众,乐于倾听来自听众的意见并不断地改进和调整自己的表演,但与此同时,杰出的音乐表演大师也总是以自己高品位的审美情趣积极地影响和引导听众,通过出色的表演来提高听众的音乐鉴赏力,改善听众的欣赏趣味。日本当代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经讲过:“既不能不考虑听众,也不能一味讨好。”无论在演奏曲目的编排上还是在演奏风格的把握上,小泽征尔都将这一准则贯穿始终,其结果证明,不脱离听众而又不失自己个性的音乐表演,总会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喜爱。
  二、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的第二度创造
  音乐表演就是把音乐作品从乐谱变为实际音响的过程。表面看来,这项活动似乎只是在完成某种传达和再现的任务,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音乐表演必须以乐谱为依据,必须把作曲家的创造成果作为出发点,准确、忠实地体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按照乐谱上的标记把音乐的音响复制出来就算是完成了音乐表演的使命,在音乐表演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表演者自己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所特有的创造性。
  人们把音乐表演称作“二度创造”是有事实根据的。首先,乐谱只是就音乐作品的符号,当作曲家把作为自己内心活动的乐思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时候,仅仅是把声音表象的某些方面确定下来,二大量的信息都在转变为符号的过程中被过滤掉了。虽然记谱法总是在不断地完善,但无论怎样,任何符号体系都不可能把一部音乐作品的全部活的生命容纳进去。因此,音乐表演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创造性地发掘蕴涵在乐谱符号背后的音乐作品的灵魂,并将这一灵魂实现在具体的音响之中。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一部音乐作品从无生命的符号变为活的音乐的时候,这活的音乐已不属于作曲家一人的创造,它已融汇了表演者的心血,确切地说,我们所听到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是由音乐表演者直接呈现给我们的,正是从一遍一遍的具体演奏中,我们才获得了对某一作品的印象。如果说一部作品仅属于作曲家,那么除非这个作品是人们从未听到过的,只要我们听到了这个作品,它就必然是经过演奏的名因而也就必然包含了演奏者的创造。未经演奏的音乐作品是不完全的音乐,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只有经过音乐表演这种二度的创造过程,它才会真正获得生命。正如当代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所言:“指挥家不只是总谱的执行者,而且是赋予总谱以生命的人。”
  音乐表演作为创造性活动的另一有说服力的证明是:不同的演奏产生出不同的审美效果。假如人们从音乐表演中所期望获得的只是千篇一律的复制,那么,一部作品的每一次演奏就该分毫不差,全部相同,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一方面,不可能存在两次完全相同演奏,虽然在乐谱所规定的范围内不同的演奏之间保持着相对的一致性,但是在力度、速度的变化以及微妙的情感表现和内在韵律等方面,即便是同一演奏者本人的两次不同的演奏之间也不可能毫无差别。从另一方面看,音乐作品的听众历来不喜欢毫无生气、缺乏创意的音乐表演,当他们走进音乐厅的时候,不仅怀着对音乐作品的兴趣,而且也期望着表演者给他们带来新的感受。同时还能够通过表演者富于创造性的表演,产生比作曲家的设想更为丰富的审美效果,每当人们听到这样的演奏,使听众对那些本拘泥于乐谱的、呆板而无个性的音乐表演,只会损害人们对音乐作品的兴趣,破坏音乐作品的生命力。
  从以上事实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音乐表演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演奏家、演唱家绝不等同于复制音响的机器,他们不仅传达者作曲家的声音,而且在作曲家创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着审美的再创造。
  总之,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于音乐欣赏之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作曲家需要通过表演者的活动来实现自己的意图,而听众则需要通过对某一次具体演奏、演唱的聆听来了解和新生一部作品。因此,音乐表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音乐审美的各个方面,没有高水平的演奏,再好的作品也不能体现其真正的美妙;同样,若没有音乐表演艺术家的演奏、演唱活动,听众也不鞥能听到美的音乐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2]林逸聪《音乐圣经》.华夏出版社.1999.3
  [3]韩勋国、吴晓娜《音乐表演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作者简介:
  高雨佳(1975.8-),女,汉族,集宁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0-01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回顾过去的从教生涯,我对爱的理解及诠释渐渐的发生着一些变化。  初为人师时,我满腔热情,意气风发,带着“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这一信念投入到教学中。认真地备课,讲课,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试着去和学生做朋友,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们。  然而,
我国经济在过去30年来迅速发展,大量的建造需求使得建筑行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建筑机械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外行业巨头的进入和国内新进入者的增加,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1-01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辛苦而繁琐的工作。针对当前中学生的现状,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方法。下面体验一下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与大家探讨。  一、对学生要付出爱心  “爱”不见火焰,却热度无限;“爱”没有翅膀,却飞翔在人们心间。班主任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爱自己的学生。每天要提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3-02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使得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在探究过程中,大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猜想探究。这样阻碍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发挥,也大大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  一、创设
【摘要】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是每一位老师一辈子研究的课题,当前教师要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单靠课堂上的说教是很难奏效的。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教学因素,让学生通过亲身主动参与,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的主体,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几点看法,希望对其他老师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课
盈余信息是会计信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首先就是要强调盈余的质量水平。过去,由于股权分置的存在,控股股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便很有可能会对盈余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而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实际上,控股股东已经与股权分置背景下的控股股东有了本质上的不同,一方面,后股权分置时代,大部分控股股东所持有的非流通股已经或者终将可以实现上市流通;另一方面,后股权分置时代,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将会得到一
【关键词】学生 抄袭作业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5-02  学生抄袭作业现象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小学,都是很普遍的,抄袭作业最明显、最直接的后果,是该课程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与同学之间的学习水平差距逐步加大。长此下去,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为了使教师在教学中制止或减少学生抄袭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作
【摘要】调查显示,高职生健康意识不强,为一些疾病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反映了提高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此,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健康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 健康意识 提高健康意识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6-02  健康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载体。高职生作为国家的栋梁,是经济建设发展的后备力量,具有健康的体魄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8-02  现在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对孩子的教育发愁。小孩子在家难伺候,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上网玩游戏比成人还聪明 。让他们主动学习真是难上加难,原因是什么?就是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家说:“培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业余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问题进行调查,对运动损伤多发时间、损伤部位、损伤原因、预防措施作了重点分析。中学生在业余训练中不同运动项目受伤的情况不同,笔者通过对本校体育特长生训练情况的调查分析对其预防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力求使学生和体育教师明确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训练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 业余训练 损伤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