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园互动起来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一直是我最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当了班主任之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与家长沟通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基础。平时,我们与家长见面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搭建能够与家长互动的平台就十分重要。“家园栏”是我们与家长沟通的重要窗口,怎样发挥“家园栏”的作用,让它能够与家长互动起来呢?我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平时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总会问一些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如,孩子挑食怎么办?孩子中午不睡觉怎么办?孩子胆小怎么办?等等。我想我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如果把这些问题公布出来,让家长们互助,也许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于是,我在“家园栏”新开了“大家来支招”子栏目。家长们纷纷叫好,马上有家长响应,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从中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第一期的讨论内容,家长的参与度非常高,有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的通过邮件进行交流,有的家长特意摘录育儿书上相关章节与大家分享……可是好景不长,第二期的问题已经公布一段时间了,可家长们参与的热情似乎不高,只有个别家长参与交流。我有些困惑了,为什么这么快就没人参与了呢?几天后一位家长的来信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位家长在信中提到,她觉得“家园栏”中的“大家来支招”栏目非常好,并且自己也有很多问题想得到大家的帮助,但是她并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孩子的问题。看到这儿,我似乎明白了栏目的问题所在。很多家长有解决问题的需求,但是不愿意把孩子的问题公开。“家园栏”是个公开的平台,家庭教育中的有些问题涉及家庭隐私,他们自然不愿意公开讨论。于是,我决定对“家园栏”进行调整。这一次我为每位家长准备了一个小口袋,在口袋上贴了代表他孩子的小标志,当然,只有家长和老师知道标志代表的是哪个孩子。然后,我把小口袋固定在“家园栏”上,再准备一个大一点的口袋固定在“家园栏”的一边。家长们可以将自己想说的话或者育儿困惑写在纸上插入有自己孩子标志的口袋里,我每天都会查看,选择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在征得家长同意后以不记名的方式公布出来。其他家长同样可以以不记名的方式参与讨论,将自己的建议或经验写在纸上插入一旁的大口袋里。最后,我将家长们的建议、经验进行适当编辑、整理后公布在“家园栏”上。果然,家长们参与的程度明显提高了。口袋给家长们搭建了一个无声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家长们反映,这样的交流虽然无声,却很贴心。而我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更加全而地了解家长的想法、孩子的表现,并能从家长那里学到很多教育经验。
  幼儿园里无小事
  张瑞丰
  下午,我园中班岳岳的爸爸和奶奶来到园长办公室,拿着一封表扬信,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幼儿园的老师,多亏了他们,要不孩子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原来,早上来园时,岳岳的奶奶由于疏忽,错把成人服用的“养心氏”药片当成“消食片”装到药瓶里带到幼儿园让岳岳服用。午饭后,值班的康老师在为孩子核对、分发药品时发现了这一问题,班主任陈老师在第一时间通知了家长。
  督促因身体不适而带药来园的孩子服药,看似简单,却关系着幼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要在每天早上与家长做好生病幼儿情况的交流和药品的交接工作,时刻将哪些孩子需要服药、服什么药、因什么病服药记在心中。正是因为心中装着孩子,才使得年轻的康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了一场可能危及孩子身体健康的事故的发生。
  组织幼儿进餐、盥洗、喝水等生活环节,看起来似乎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成就了幼儿健康成长的大事。幼儿园里无小事,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小事”中蕴含的价值,将幼儿健康放在首位,坚持做好这份平凡与琐碎的工作。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14年7月5日,教育部公布了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共有417项成果获奖。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历时10年完成的“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一等奖(学前教育共有5项成果获一等奖)。该研究项目通过对多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开发出了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内容,构建了适合不同区域幼儿园、不同幼儿发展需要,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综合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垒高经验。在该活动中,我们以积木为操作材料,以垒高为主线,调动幼儿已有的垒高经验,运用对比观察、猜测、尝试等方法,组织幼儿进行合作学习,开展竞赛游戏。最后,结合生活中的垒高现象进行拓展与延伸。整个活动将学习科学知识与建构游戏合二为一,幼儿在垒高过程中体验到了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成功与满足。  目标:  1.探索垒高的方法,进一步积累有关垒高的经验。  2.能注意
我们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绘本包含着童趣美,能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充分的乐趣。在阅读活动“小蛇散步”中,我尝试从童趣的角度去分析与挖掘绘本的价值,在设计活动过程时力求让幼儿充分参与,在阅读中、游戏中理解绘本。体验童趣之美、童趣之乐。  一、研读绘本,挖掘“童趣美”  《小蛇散步》描写了小蛇在散步时看见一个小水坑,便把自己的身体搭在小水坑上变成小桥帮助大家的故事。经过研读,我发现绘本中蕴含
设计意图:  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设计活动前,我先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设计活动时,我围绕幼儿诗歌学习的形式经验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这首散文诗较长,从便于幼儿理解、记忆的角度出发,我选取了其中的三段“花园里看得到的是……”“花园里看不到的是……”“有一些东西,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作为教学内容;基于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的特点,我带孩
顾荣芳,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在2014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就如何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顾荣芳教授。  记者: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似乎进入“多事之秋”,前不久媒体曝光的“喂药事件”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幼儿园的信任危机。这一事件的发
一、研究背景  我园在研究园本课程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了“三四四”班级管理制度,包括三个转化(变管为导、变规定的课程安排为弹性的课程安排、变行政检查评估为教师自主监控调整)、四个放权(给教师一日活动组织的自主权,课程内容选择权,适度的计划、记录权,教研自主管理权)和四项制度等。但是在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过渡的过程中。课程监控与管理仍存在一定问题,保教过程与管理过程若即若离,课程质量难以保证。园长如
中国儿童营养显著改善  在六一儿童节时,卫生部向全社会发布并解读《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报告称,近年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民生,更加重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使我国儿童的营养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儿童营养改善问题,不断完善儿童营养相关法律法规,深
案例中的教师能相信孩子,给孩子自行解决问题的机会,不盲目干预,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就这个案例来说,当莉莉向教师求助时,教师若置之不理,寄希望于莉莉自行解决问题,就会让她感到失望和无助。我认为,教师在介入干预幼儿的冲突未果的情形下,不应转身退出,放任其自行解决,而应积极回应,以表达对有理一方的支持。从案例描述来看,莉莉的妥协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意义上的谦让,而是她失去教师支持后的无奈之举。从嘉嘉的表现
自主游戏时间,小班幼儿格格、乐乐和豆豆围坐在一张桌子前一起玩游戏。他们把彩色夹子一个挨着一个有规律地夹到一个大纸盒的边缘,夹完夹子,格格开心地观赏着这个作品,但乐乐和豆豆的兴趣马上转移了。只见乐乐麻利地捧来一筐乒乓球,“哗”地一下把它们全倒进了纸盒里。豆豆见状,立刻兴奋地把双手伸进纸盒里不停地搅动起来,乐乐放下筐子后也开心地伸手拨弄起乒乓球来。格格愣了一下,等他反应过来也想伸手和他们一起玩时,乐乐
期末,沙盘游戏治疗室来了一位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我教过她,在《游戏心理学》课上。当初她带大家做游戏时的轻盈快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天她说:大学四年过得很痛苦,去学校咨询过,抑郁。我很吃惊:可你给我的印象是那般的轻盈快乐!不料她说:那是硬装的。我愕然。  她摆了这样一个沙盘:最前面摆着三只蹲着的连体猴子,一只蒙着眼睛一只掩着耳朵一只捂着嘴,还有一个滴泪的精美面具。中间站着一个穿着盔甲翕着盾牌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