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要指导学生扎实学好物理基础知识,夯实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二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三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反思和深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技巧,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物理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学习物理思维方法,从而勤于思考,独立探索,善于发现,探究创新,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物理思维能力是指会从物理角度观察,设计和进行物理实验,对物理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猜想和分析,对物理现象问题和结论进行综合、抽象和概括;会对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物理概念、思想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解释物理现象,形成良好的思维特性。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呢?
一、扎实学好物理基础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学科,同时物理教学课程体系又相对完整系统,教材各章节知识点联系相当密切,相互关联,每个环节的教学都非常重要。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冲量与动量、功是能量转化、气体的性质、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等知识,相互联系极为密切,在以后其他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起到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学习物理知识,搞好物理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尤为重要,搞好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熟悉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紧扣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突出“双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解要详细,解疑要耐心,物理概念,物理定理定律的条件、属性及适用范围要特别明确;要掌握各种基本物理方法和思想的来龙去脉;学会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牢固过硬的基本功,熟悉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学会梳理总结物理知识,利用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巩固,加强理解和记忆,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物理思维系统化和条理化。因此,在教学高中物理时,要让学生吃透概念,学习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方法,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互汇。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培养思维能力。
二、增强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
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导入,也要从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激发积极思维的情境,教学语言要力求饱满生动,教学环节要适当创设诱人的悬念,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维,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让学生真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要积极开展求异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的侧面去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少用、慎用指责,禁用惩罚,积极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每节课,备课时要优化课堂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逐步进行;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思维训练,变换思维模式,启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使学生易于接受,鼓励创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习惯。
三、引导反思和深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技巧
反思的过程就是一种深度思维的过程。在解完一道题目之后或在解决某个物理问题后,不是一了百了,而是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等各环节进行反思、推敲,进一步思考与强化,总结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有助于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加深理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有助于以后开阔解题思路,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反思的过程有助于舉一反三、触类旁通,进一步理清解题步骤,提高解题技巧,有利于物理思维的锻炼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深刻、广阔,赋予创造性。
物理教学中的深度思维训练一般是以解题训练、归类练习为内容来实现的。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定量的解题练习,就不会练就过硬的解题本领,也不会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当然要避免题海战术式的训练,以免造成学生思维疲劳。在物理解题训练中,应把握试题的内容、结构和特征,确定解题训练目标,归类训练,目标训练。如训练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联等有关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训练。又如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式训练,发展思维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比较方法,分析技巧,探索最佳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角度、多渠道的,我们要千方百计挖掘教材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每一个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重视思想思维方法方式的引导,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绍清.物理课的复习必须克服死记硬背[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02).
[2]朱明先.学物理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1,(04).
[3]马巨贤.改进物理教学刍议[J].江西教育,1980,(02).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物理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学习物理思维方法,从而勤于思考,独立探索,善于发现,探究创新,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物理思维能力是指会从物理角度观察,设计和进行物理实验,对物理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猜想和分析,对物理现象问题和结论进行综合、抽象和概括;会对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物理概念、思想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解释物理现象,形成良好的思维特性。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呢?
一、扎实学好物理基础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学科,同时物理教学课程体系又相对完整系统,教材各章节知识点联系相当密切,相互关联,每个环节的教学都非常重要。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冲量与动量、功是能量转化、气体的性质、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等知识,相互联系极为密切,在以后其他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起到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学习物理知识,搞好物理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尤为重要,搞好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熟悉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紧扣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突出“双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解要详细,解疑要耐心,物理概念,物理定理定律的条件、属性及适用范围要特别明确;要掌握各种基本物理方法和思想的来龙去脉;学会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牢固过硬的基本功,熟悉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学会梳理总结物理知识,利用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巩固,加强理解和记忆,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物理思维系统化和条理化。因此,在教学高中物理时,要让学生吃透概念,学习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方法,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互汇。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培养思维能力。
二、增强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
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导入,也要从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激发积极思维的情境,教学语言要力求饱满生动,教学环节要适当创设诱人的悬念,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维,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让学生真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要积极开展求异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的侧面去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少用、慎用指责,禁用惩罚,积极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每节课,备课时要优化课堂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逐步进行;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思维训练,变换思维模式,启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使学生易于接受,鼓励创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习惯。
三、引导反思和深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技巧
反思的过程就是一种深度思维的过程。在解完一道题目之后或在解决某个物理问题后,不是一了百了,而是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等各环节进行反思、推敲,进一步思考与强化,总结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有助于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加深理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有助于以后开阔解题思路,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反思的过程有助于舉一反三、触类旁通,进一步理清解题步骤,提高解题技巧,有利于物理思维的锻炼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深刻、广阔,赋予创造性。
物理教学中的深度思维训练一般是以解题训练、归类练习为内容来实现的。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定量的解题练习,就不会练就过硬的解题本领,也不会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当然要避免题海战术式的训练,以免造成学生思维疲劳。在物理解题训练中,应把握试题的内容、结构和特征,确定解题训练目标,归类训练,目标训练。如训练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联等有关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训练。又如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式训练,发展思维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比较方法,分析技巧,探索最佳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角度、多渠道的,我们要千方百计挖掘教材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每一个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重视思想思维方法方式的引导,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绍清.物理课的复习必须克服死记硬背[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02).
[2]朱明先.学物理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1,(04).
[3]马巨贤.改进物理教学刍议[J].江西教育,19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