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从高校走进乡村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lao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用艺术激活乡村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艺术院校作为艺术教育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运用學科优势为艺术乡建作出贡献,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机遇。毕业展览作为艺术院校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通常将举办地放在校园内,面向的群体也主要是学生与教师。如果将毕业展览与乡村振兴结合,让艺术走出高校,走进乡村,对高校和乡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本文以2020跨媒体艺术节暨第二届东钱湖国际艺事季为例,观察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艺术学院与乡村如何构建新型合作模式,并对相关问题提出思路建议。
  从城市到乡村:艺术节的拓展
  漫步在宁波东钱湖畔的韩岭古镇,不时会看见新奇的装置陈列在水道小巷间,熙熙攘攘的游客驻足观看,就好像过去、现在与未来三重时空在此交错,而这幻境的缔造者,便是一场主题为“近未来:可能生活”的跨媒体艺术节。
  2020年10月31日,第6届跨媒体艺术节暨第2届东钱湖国际艺事季在宁波东钱湖畔的韩岭小镇开幕。本次跨媒体艺术节(2020)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和宁波韩岭古村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包含2个展区(韩岭展区、东钱湖教育论坛张永和建筑艺术展区)、6个展演板块(国际跨媒体艺术邀请展、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虫洞日志影像展、烟火行星装置作品展、意识圈开放媒体展及跨媒介巨构DISEGNO)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虫洞日志影像展、烟火行星装置作品展、意识圈开放媒体展和跨媒介巨构DISEGNO的举办地都位于韩岭,在10天的展期内,超过180位艺术家的160多个艺术作品将在韩岭展出,包括装置、影像、雕塑等多种表达媒介。1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展览的设计和布置是由跨媒体学院的三个系(实验艺术系、媒介展演系、开放媒体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完成,许多作品是同学们的毕业作品。
  “跨媒体艺术节”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于2015年开始筹建,属于跨媒体艺术国际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和学习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从第1届到第6届,跨媒体艺术节走过了杭州、上海、北京、法国斯特拉堡等城市,还以合作模式参加了上海当代艺术双年展、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2但是本次在东钱湖畔举办的跨媒体艺术节,是其首次将举办地放在乡村场域。在艺术乡建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将以毕业作品为内容主体的节庆带到乡村,这对于院方和举办地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本次跨媒体艺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跨媒体学院的实验艺术系构筑了虫洞日志与烟火行星,媒介展演系承担了“DESEGNO”,开放媒体系创建了“意识圈”,三个学科的学生各自承担一个主题,以集体创作的形式作为艺术乡建策略与路径的探索,将作品带出校园面向社会,在艺术乡建的语境下发起对“近未来”的追问。以“烟火行星”板块为例,30多位艺术家将自己的装置作品放置在韩岭的街道、河川之间,往来的游客不时拍照留念。将当代艺术作品放置在公共空间,不仅打破了与观众之间的空间隔阂,让观众以更轻松的“游览”姿态欣赏艺术,还与韩岭的古色古香形成鲜明对比,产生时空交错的感受。
  举办地韩岭原是一个水乡驿站,自古是商贸文化的交汇点,近年来积极将艺术引进乡村并于2019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东钱湖国际艺事季。本次跨媒体艺术节在第一届艺事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合作不仅提升了艺事季的内容质量,还在品牌传播方面获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据统计,本次艺术节拥有全国近100家媒体参与,累计产生200多条报道,累计总点击超100万,报道形式多元化、多平台,在学界、业界和大众领域都引起了广泛热议。3但是短暂的热闹过后,跨媒体艺术节又将开始新的云游,那么作为举办地的韩岭又该如何应对呢?
  从落地到云游:热闹背后的忧虑
  从本次跨媒体艺术节的举办效果来看,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和举办地韩岭可以说达到了双赢效果。对学院来说,一方面是将展览场地从城市场域向乡村场域转变的尝试,探索U(university)-C(country)-E(economics)结合的新模式,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将学生创作成果面向社会,接受社会检验的机会。
  对于举办地韩岭和东钱湖来说,跨媒体艺术节一是给韩岭带来了大量的客流,在10天的展期内,吸引了超过50000人次的观众,更有许多艺术爱好者从北京、上海出发,专门赶去宁波看展。4二是通过跨媒体的艺术节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了东钱湖和韩岭的影响力,全国有近100家媒体参与,累计产生200多条报道,累计总点击超100万,报道形式多元化、多平台,在学界、业界和大众领域都引起了广泛热议。5三是在文化上给韩岭增添新内涵,在第一届东钱湖国际艺事季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主动与更前沿的跨媒介艺术接轨,为韩岭的文化版图绘上当代跨媒介艺术的色彩。
  虽然本次跨媒体艺术节的成功举办给韩岭和东钱湖带来了显著的声誉,也给艺术院校毕业展与艺术乡建合作提供了新思路,但是对于举办地韩岭来说仍然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韩岭自身品牌的鲜明度不够。从传播效果看,人们更多熟悉的还是“中国美术学院的跨媒体艺术节”,对于韩岭本土品牌“第二届东钱湖国际艺事季”认知度不强。二是落地性不足,本次跨媒体艺术节与韩岭本地居民的生活融合度较低。6大板块中只有“烟火行星”板块的展览是放置在户外,其他板块的展出都在室内,与户外环境没有联系。即使是在户外展出的作品中,能与韩岭的古镇、水道、小巷等建筑特色产生关系,让人深思的作品也不多,更多的只是一种街头的“奇观”,并且参与人群也主要是艺术家与游客群体,本地居民无论是在物理空间或是文化空间与本次艺术节的联系都较弱。
  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从韩岭两届艺事季的举办模式上可以寻找到一些原因。两届艺事季具有一个共同点便是艺术作品与韩岭的乡民和乡情割裂,艺术家在韩岭所创作的作品没有与韩岭本身的环境、风俗和乡民产生密切的、情感上的联系,并且乡民对艺术创作的参与度很低。在韩岭实地考察期间,有一个细节触动到我,那便是整个韩岭经由整体设计改造后,目前成为了一个“半成品古镇”,与韩岭的精致的水道和商业街一墙之隔的地方便是尚未经由改造的原始居民区,他们的生活是尚未被艺术传播到的角落,还保留着原始的宁静。
  从外来到内生:艺术乡建的机制
  艺术学院和乡村该如何合作,构建一个可持续生长的艺术乡建模式?四川美术学院的“羊蹬计划”,中央美术学院的“60%公共艺术计划”和“贵州雨补鲁村”都是国内较为经典的高校与乡村合作模式,通过对以上三种艺术乡建模式的共同点研究,笔者认为艺术院校与乡村建设合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为对策拟定提供思路借鉴。
  一是找准一个定位,首先要充分了解乡村的自然禀赋、区位交通、人文历史和产业结构等客观条件,以乡村的需要为基准,以乡村的素材为基础;其次要明确乡建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艺术不是万能药,不能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院校需要在旅游发展、乡村宣传、社区改造和景观设计等目标中作取舍;最后是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艺术院校在艺术乡建中应该扮演策划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将参与者的主体让渡给乡民和游客。
  二是建立一种机制,一个具有内在生命力,成熟的运行机制是成功的重要保障。首先是人、钱、物的整合管理,院校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担起艺术策划、艺术管理和艺术宣传的责任,乡村则需要提供住宿、餐饮和交通等公共服务支持。在经费方面既要通过乡村产业的艺术增值来提供,也要积极争取政府资金和社会捐赠。其次是共建共赢,院校和乡村在艺术乡建中各取所需,院校通过艺术乡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乡村则通过艺术的引入被重新激活。
  三是形成一个转变,一个转变就是让村民从“参观者”的身份转变为“参与者”,增强其内在主动性。将创作主体从艺术家让渡到乡民,让乡民实现从参观到参与的转化,同时更多地关注本地文化,以乡土文脉为创作基础,深入到社区生活,在韩岭的山川水道、古镇文脉、乡俗乡情寻找创作素材。一方面可以举行一些形式简单、参与度广的活动来调动乡民的参与热情,提高乡村的整体参与度;另一方面鼓励艺术家创作乡村群像、文化聚落和土地历史题材的作品,让乡民在艺术作品中看见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深度参与的效果。
其他文献
2003年经历了SA贴,现在又有禽流感、疯牛病等。艾滋病仍然困扰着人们。2003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年增长率达到4%。中国的CDP增长率仍然在7%以上。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率比2002年低,但是仍然在5%-6%之间。中国药品市场的增长率在20%左右,估计2004年仍然会有15%-20%的增长率。老年人和儿童仍然是药品消费的重要对象。
期刊
人类世这个时代,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变得如此强烈。我们见证了海洋和气候的变化、若干物种的消失,同时也将人类自身置于毁灭的边缘。人类世宣告了未来的瓦解:“迈向原始主义的缓慢分裂,永久的危机和行星生态的崩溃。”人类世没有被想象成未来政治经济体系的一种抽象图景,相反它已经沦为人类和世界终结的末日幻想。过去十年间,拉斯·冯·提尔的《忧郁症》(2011)等电影将世界的尽头描述为启示录的、末日的叙事,可能以某种道
期刊
今年,FIAPF新设立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中上海国际电影节与戛纳电影节并肩,成为仅有的由FIAPF直接指定的两个成员,奠定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世界电影大家庭中的权威地位,也体现了上海国际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增加。擦亮“上海文化”品牌金字招牌可期,出人才、出作品,正能量、大影响可期。  前不久上海国际电影节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指定为新设立的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FIAPF是国际电影节行业的
期刊
2004年,至少有10种药物有望能获得美国FDA的上市许可。这些药物的年销售峰值均可达10亿美元以上,某些药物甚至每年可产生几十亿美元的收入,成为未来的“重磅炸弹”。
期刊
方老师离开我们一年了,作为学生,我颇有一种五味杂陈的心情。没有方老师,就没有今天的冯远,跟着他当研究生的那段日子里,有很多点点滴滴值得我回忆。  星辰陨落,让我心理上的寂寞感油然而生,那个时代,优秀的、杰出的人才都陆续走了。当然我相信当下的年轻人都有着不一样的优秀,我毫不怀疑未来的事业将继续走向繁荣发展。只是我在想历史会怎么评价方老师。  方老师从艺数十年,我认为他的一生有三个阶段:为时代的艺术、
期刊
《基督山伯爵》,无论以任何一种舞台剧的形式呈现,都有足够的能力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但2020年国家大剧院版的话剧《基督山伯爵》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原著完成了重构。我们不能轻而易举地去评价这部原创话剧作品如何超越大仲马的小说原著。这样做是轻浮的,毕竟原著是一部自带19世纪40年代法国文学批判倾向之创作背景的文学经典—通俗文学经典也是经典。  但我们可以找到两者的不同,以及舞台剧用什么样的方式完
期刊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国家政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浴血奋战的历史不容忘却。因此,新中国所造就的时代影响下,图绘中国革命历史的绘画也应运而生,新中国美术史中表现重要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其中重要的一类便是表现革命圣地题材的美术创作。革命圣地作为一种重要题材出现在美术作品的表现题材范围内,其表现内容一方面与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活动地、重要节点相关,另一方面也与
期刊
十六年来,不!准确讲,是二十五年来,这个题目一直就在我心里,时不时翻转,但话到嘴边,欲说还休。我与陈逸飞的第一趟见面,是在柯灵先生家里。逸飞与我互留了联系方式离开之后,柯老对我说,侬勿要向伊学习,写文章就写文章,勿要去开公司,我就一再告诫伊,侬画画就画画,去拍啥个电影?!我居然为逸飞辩解,我说,陈逸飞是画家不错,但要换一种眼光看待他,至少在我看来,陈逸飞是一个永远与他理想中的世界擦肩而过的人。柯老
期刊
2008年底,我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工作。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希望父亲过多过问我的课堂教学。但没想到,父亲非常关注,一来因为当时系里人物画教授都是他的学生,他担心我胜任不了这个工作,给大家添麻烦。二来我刚开始当老师,有个成熟过程,而我教的本科一年级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搞砸了,学生这辈子的职业生涯都会蒙上阴影。父亲规定我把学生作业都拍成照片带回家给他看。几乎每一件作业,他都仔细看,
期刊
我们已经习惯于用一个固定的视角、一种不变的色彩来处理我们面对的艺术现象文化现象。尤其是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着喧哗、热闹的时代。画家方增先也被各种热闹包围着,特别是作为“新浙派人物画”的开创者、奠基人、推动者,他成就卓著,声名煊赫。而且作为美术教育家,他桃李满天下,影响深远,不乏人数庞大的艺术追随者。但我总觉得,他内心有着不为人知的寂寞和清冷。  2007年5月,上海美术馆举办《跋涉者—方增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