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做法、经验与成效,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职业教育集团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林业 职业教育集团化 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91-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高职衔接、产教深度融合,形成“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办学理念。广西教育厅下发的《广西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要求》明确指出要通过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创新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激发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的重要作用,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彰显职业教育集团在地方产业发展及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功能,让职业院校与龙头优势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深层开展教学、科研及项目合作,真正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产、学、研共生发展的校企合作办学体系机制,是职业教育集团研究的目标及方向。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中国(南方)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林业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完善“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以全面推进中高职衔接为重点,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立交桥”,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路
  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紧紧抓住了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核心,但要发挥集团内各方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形成利益共享链,让企业放心与院校开展合作,学校积极投入企业,确保在人才培养中的有效高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因此,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一核心两轴两线”的技术研究框架。
  “一核心”,就是以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为研究核心平台,将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两个专业融于集团化办学之中,来综合探索研究专业建设、课程优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开发、教师团队培养、人才质量考评等,通过这一核心研究,摸索出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等。
  “两轴”,即校企深度合作和中高职衔接,形成两个主研究轴。对于前者重点在合作机制、运行模式、资源共享、生产性基地共建、合作育人等方面的研究;后者则侧重集团内校际间通过集团平台探讨中高职教育链接问题,这一研究轴要解决中高职衔接中专业结构调整与布局、课程开发与优化、人才层次与质量、师资扶持与互动、评价方式改革与互认等。
  “两线”,就是林业技术和园林工程技术两条专业线。专业线不是相互单独进行研究的,而是两个专业融于林业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平台中,根据各自的特色推进项目研究。既是相对的专业线,又是综合的专业线。这样的研究组织有利于充分发挥专业领域和技术范围,发掘集团的资源侧重面,特别是行业、企业的岗位差异性。
  二、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实践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近年来,学院一直坚持“以专业为依托,以科研为纽带,以产业为平台,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树立“主动适应社会,全方位服务社会”的服务观,完善了“校行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实施了“品牌办学、开放办学、合作办学、质量立校、人才強校、创新交校”的战略构想,建立了产学一体、政校企社联合、社会服务等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运行方式,对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创新集团工作机制,激发集团化办学的原动力。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产业优势,在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引导下,于2010年牵头组建了广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学院又牵头组建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由南方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38所涉林院校、88家行业企业、14家科研院所、8家行业协会学会联合组成。集团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纽带,通过搭建集团内林业行业产学研结合和校企深度融合的平台,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验实习设施、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教科研成果、教育信息、产教结合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创新林业职业教育新模式,增强林业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和服务现代林业发展的能力。
  至2016年5月,我们从林业技术和园林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的办学特色与育人方向针对性地选择了集团内典型企业合作。校内,选择沙塘林场、广西艺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森态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君武森林公园作为核心企业。校外,首先筛选大型企业,其次是行业内优秀企业。据此,我们重点形成了园林、林业两个专业面的合作企业群体。其中园林类核心企业6家,林业类企业10家。如园林企业中,多年来一直有深度合作的柳州园林科研所、柳钢集团钢星园林公司、柳州园博园、柳州中华园、广西润泽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林业类如国有三门江林场、乐业雅长林场、鹿寨林业局、融水林业局、防城港金花茶培育基地等。
  通过集团化合作办学的有益探索,形成了集团内“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产学研共生发展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在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究、社会培训与服务等诸多方面达到了共赢发展效果。
  (二)建立中高职学校合作办学人才共育模式,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具有鲜明的林业行业特色和南方区域特征,它的成立对深化林业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林业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搭建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中高职顺畅对接,形成中高职系统培养技术人才的“立交桥”。目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与15所中职学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书,尝试了多种模式:一是“2+3”模式,前2年在原中职学校就读,后3年到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读。这种模式比较理想,兼顾了中高职两校利益,学生在环境熟悉方面也比较有利。二是全程指导模式,即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到中职学校开展培训提升工作。我们共计有35人次的老师到中职学校开展技术支撑工作,不仅如此,我们还到柳州市5所高中、4所初中开展相关咨询工作。在柳州市一职校建立了园林类等多专业校际合作,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民族职高联合办学、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定向培养民族类学生(年定向60名)等。三是学校间资源共享,园林专业充分利用温室大棚、设计室、插花室及模型实训室吸收中职师生到校参观学习,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林业专业利用中草药室、土壤室、组织培养室、病虫害防治室等与中职学校共享,为它们提供培训平台。   从运行机制方面,双方本着共同进步、优势互补、共同受益的原则与思路,从比较容易的合作点开始,如双方先互访,建立合作意向,构建协议平台,初步合作(如生源开发、校园绿化、老师互派、学生参观、教材开发、课题研究),到合作评估,再深度合作,建立序列化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中高职合作文化,打造示范。
  (三)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研究。通过集团化办学研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方面有突出成果。林业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紧密企业岗位工位,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知名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课程与企业一同开发,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结合。如林业技术专业的“校场一体、融入行业、工学交替”全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学校完善的“校中有场,场中有校,校场一体”的特色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林业行业企事业单位,以生产项目为载体,以工学交替为主要形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又如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项目导向、真实情境、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按园林工作的内涵特点分解为若干个教学项目,以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贴近生产、体现工艺、实现技术为基本出发点,依托“一站式”实训基地和园林行业企事业单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仿真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培养园林工程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研究集团化办学实践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践教学。如通过立项一批教学改革项目,着重在课程教学的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深入探索和改革,以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融入当代科学技术、工艺、材料的新成果,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加强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2014—2016年共立项区级教改课题20多项,结题区级教改课题30多项,组织开展了40多场次的院系公开课、汇报课。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参与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教育部林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同时参加“生态文化馆”和“数字标本馆”的建设,现已完成2016年建设任务,进一步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四)实训基地共建教材开发研究。研究集团化办学中实践教学与实用教材的研发编写,利用集团内高效丰富的资源形成资源平台,利用教学资源库建设,做到集团资源共享。如以各获得1000万元建设资金的林业技术、园林工程技术这两个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平台,根据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情况,重点营造校中有厂、厂中有校,校在厂中、厂在校内的现代职业教育氛围,打造功能更完善、服务水平更高的两个专业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
  专业教材开发突出企业生产岗位性,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出发点,融入行业企业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成果,密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成就林业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特色实用指导性强的专业教程。至2016年,学院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编写林业类、园林类国家规划高职高专教材和其他各类教材有10多部。其中主编公开出版教材4部,副主编4部。
  (五)教师团队综合能力培养研究。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過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在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施行有效的培养流程。集团内校企之间互派互学,学校选聘企业优秀专家、技术能人参与专业办学指导,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历练,提高生产技能。同时,校企间通过教师参与项目合作、技术研发、技术培训等多种途径,形成技术、服务、成果双向互动,确保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国培、区培、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及各级各类行业培训计划等项目外派教师300多人次参加培训。同时,也积极开展对口交流活动,如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团队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下转第110页)(上接第92页)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进行学习考察,加强专业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经验交流。在校内学院组织举办了师德师风培养、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等系列讲座;组织观看了职教优秀成果大讲堂;组织示范课、赛教课;开展“以老带新”活动,并评选出多队优秀师徒等,提高了教师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行业为依托,以林业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发展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任务,经过几年的大胆实践,在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探索与研究中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了资源共享,深化了教学改革,激发了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大农.校企协同共建平台:培养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
  [2]谭柳青.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9)
  [3]邱金林.新时期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14(26)
  [4]侯晓方.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广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专项课题“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2014JD302)
  【作者简介】陈翠玉(1978—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职业教育;陈科东(1963— ),男,广西玉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园林职业教育;罗掌华(1969— ),男,湖南安化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及电子商务;冯立新(1979— ),男,吉林白城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森林培育,职业教育。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跨文化交际理论与翻译理论在英文门户网站中应用,阐述跨文化交际理论与翻译理论的涵义、特点以及功能,提出全面调整凸显的地域文化方面差异、适当转化显现的文化习俗方面差异、有效处理存在的文化思维模式差异等策略,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理论与翻译理论发挥其实效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理论 翻译理论 英文门户网站 文化差异 文化习俗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断奶仔猪是指出生后4~5周龄至9~10周龄阶段的仔猪.仔猪断奶是继出生以来又一次强烈的应激,一是营养的改变,由吃母乳为主改为吃生于饲料;二是由依附母猪的生活变成完全独立的生
对德宏地区滇重楼资源及种植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历经10年的发展,德宏滇重楼人工栽培面积达141.5 hm^2,投产81.2 hm^2,出产种子55.8 t,产鲜茎591.2 t,实现产值171
通过构建固定模型对大约克新品系零至四世代的99个个体胴体性状做相关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胴体性状通过几年持续选育表型参数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相关系数变化都在国内外的估测范
古巴辣木产业的发展对改善古巴人民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增加动物饲养原料意义重大。通过与古巴辣木研究机构科研人员交流及实地了解,对古巴的辣木研究机构、辣木发展现状及
在20世纪西方艺术批评史上,形式主义批评与意识形态理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种理论对艺术所持的根本立场截然不同。形式主义批评注重艺术内部风格技法的传承与演变,强调
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城乡聚落共同作用的空间表达。本文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城镇空间结构演进与关系演绎的梳理,粗略展示了其城镇由明清时期漕运仓储中心单一功能演替的散点
微商在我国发展迅速,在给买卖双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产品质量不过关、税收征管困难、助长商品拜物教等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规范经济、法制经济、秩序经济,微商在享受
对产品风格概念设计方法给出综述,提出了基于组件约束的风格概念生成技术,定义了非风格特征线与特征线之间的约束关系,重点探讨了基于约束的非精确概念方案生成技术;并进一步实现基于产品风格认知模型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原型系统,为消费者与设计师提供了决策支持工具。还以汽车造型设计为例,验证所提出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城镇化的剧烈冲击致使历史和谐稳定的乡村景观功能迅速遭到破坏,而人类对乡村的需求正不断增长,传统偏重物质形态建设的景观规划设计容易忽略人类真正的需求,难以有效缓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