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饲用红麻品种筛选及饲用品质研究

来源 :中国麻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j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筛选高蛋白饲用红麻品种,试验选取红麻全叶型材料“348”和“349”以及裂叶型材料“352”和“353”为研究对象,在生育期(6月至9月)分别测定叶片中参与氮素代谢指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态氮)及其营养品质(粗纤维、粗脂肪、灰分、粗蛋白),在成熟期(10月)测定其农艺性状(株高、茎粗、皮厚)及产量.结果显示,各材料在8~9月的叶中粗蛋白含量百分比较高,且“348”和“349”的粗蛋白含量百分比显著高于“352”和“353”(p<0.05);“353”的粗脂肪含量在9月较高,达到6.14%;“352”的粗纤维含量在8月较高,达到10.73%;“349”粗灰分含量在6月较高,达到6.43%.“348”和“349”农艺性状及产量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352”和“353”(p<0.05).综合以上结果,“348”和“349”与“352”和“353”相比更适合作为植物饲料资源在南方地区种植与开发利用.
其他文献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3个品种白子菜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白子菜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由索氏提取法从绿杆大叶种、绿杆白毛种和紫杆尖叶种白子菜对应鉴定出57、59、54种挥发性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95.73%、95.33%、96.90%,由超声波提取法对应鉴定出58、65、5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94.75%、95.76%、95.11%.3个品种白子菜经两种提取方法均得到了烷烃类、酯类、羧酸类、醇类、烯烃类、胺类等6类化合物,
为研究留茬高度对饲用辣木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刈割留茬高度在40、60、80 cm的辣木进行生物量、回枯和抽发试验观测.结果表明:留茬高度60 cm的辣木饲料源产量要高于留茬高度40 cm和80 cm的,留茬高度80 cm刈割得到的辣木饲料源叶占总生物量的比重略高于其它处理,茎干占比略低于其它处理;留茬高度越高,发生回枯病的概率越小,回枯高度大部分集中在3 cm以内;留茬高度80 cm的抽发相对优于其它处理.
为明确种植辣椒秧苗前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性和相似性,分析辣椒种植对耕作土壤的影响,以云南丘北辣椒和观赏辣椒为试验材料,通过ITS rDNA测序技术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样本中共同含有的OTU数为55个;门水平下共获得7个物种种类,在4个辣椒样本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菌,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CK空白对照,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则显著低于CK,同时发现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只少量存在于一年生丘北辣椒WG1(0.32%)和9F33(0.13%
以三角梅芽变植株上的黄化叶片和正常叶片为试材,通过观测叶色、茎粗、叶长、叶宽等园艺性状及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研究三角梅芽变突变体中黄化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三角梅芽变植株上的黄化叶片与正常叶片的叶色差异明显,而其茎粗、叶长、叶宽等指标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含量及Fo、Fm、Fv、Fv/F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叶片,说明黄化叶片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了某种胁迫,使得三角梅叶色突变体的光合速率降低.
在西双版纳地区进行鸟尾花引种繁殖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培养温度、浸种温度和不同浓度的3种药剂(KH2PO4、GA3和6-BA)浸种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5℃清水浸种可促进鸟尾花种子的萌发,在培养箱中变温(25℃/35℃)条件下,发芽情况最好,在同等条件下用200 mg·L-1 GA3浸种或100 mg·L-16-BA浸种处理,鸟尾花种子萌发效果最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保障和生活品质的日益关注,中国康养产业渐成气候,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市场潜力.云南食用菌产业规模庞大,良好的自然条件也给云南食用菌产业康养赋能提供了充足条件.在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时代,本文分析了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机遇,提出依托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通过食用菌康养试点基地建设、云南食用菌品牌打造与宣传、设计多样化菌类康养产品以及拓展食用菌大健康产业体系等路径,以推动云南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长效扶贫机制.本文介绍在勐腊县象明乡产业扶贫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查找总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百香果无病毒苗获得成本高,实生苗童期长、开花晚的问题,通过从采取实生苗培育、农艺修剪、控水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及施肥处理等综合技术措施的催花效果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催花综合技术可使实生苗移植后第4个月开始出现花蕾并正常开花结果,比常规的百香果实生苗种植提早开花90 d左右.
长芒苋是我国1985年发现的外来入侵植物,明确长芒苋种子萌发特性,将为其有效防控提供数据支撑.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对温度、光照、水势、发芽深度等影响长芒苋萌发的关键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温处理可有效提高长芒苋种子的发芽势和萌发率,最适萌发温度为35℃/15℃变温处理;在35℃/15℃培养条件下,光照对长芒苋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显著;当渗透势为-0.4~-0.2 MPa时,长芒苋种子的萌发率可达82.2%~100%,当渗透势为-0.8 MPa时,仍有36.7%的种子萌发;长芒苋种子的出苗率受播种深度的影响
为研究苎麻品种中苎3号、中苎4号的耐镉性,试验以湖南地区主栽品种中苎1号为对照,分析了3个苎麻品种水培扦插苗在0、10、30、80、150 mg/L镉胁迫下的生物量、叶片SPAD值、叶片光合参数及抗氧化酶活力等指标,并使用隶属函数方法对苎麻耐镉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镉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苎麻生物量,低浓度镉处理可显著促进叶片叶绿素的合成,低浓度镉胁迫对苎麻叶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有显著促进作用.苎麻叶片SOD酶活力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POD及CAT酶活力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