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针对试卷上孩子们富有创造和独特个性的想象被批试卷的老师判为错误的现象,我想提醒所有的教育者能够蹲下身来,用孩子的目光去看待世界,对孩子的教育宽容些,让孩子们能够借助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关键词:月亮;苹果;想象;教育;宽容
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上有这样的一道阅读理解题:
猴子捞月亮
猴子爬在大树上,看见水中的圆月亮。月亮像铜锣,一定响当当;月亮像大饼,一定喷喷香。猴子又想吃来又想玩,口水吧嗒吧嗒流得长。它把尾巴挂在大树上,一心要捞月亮。手儿够不着,猴子发了慌,尾巴挂不稳,掉进了水中央。
短文下面有几道题目,其中第二道题目是:
2. 月亮像铜锣,一定 ________;月亮像大饼,一定 ________;月亮像 ________,一定 ________。
这道题的前两格所填内容在短文中能够找到答案,后两格则是要求孩子们自己想象完成的。试卷是三年级的老师批阅的,等到我拿到试卷时,每个孩子的成绩基本上已经是尘埃落定了。反正要做试卷质量分析,于是大概地翻阅了一下试卷,发现就上面所说的这一道题目后面的两个填空,失分的不少。心里不禁埋怨起来:唉,这一群孩子,这把月亮比作什么的句子平常不是说了很多的吗,怎么还会错呢?细细地查看每个孩子的错误之处,发现有孩子写了“月亮像苹果,一定甜滋滋”,还有孩子写“月亮像桔子,一定酸溜溜”,……都被批上了“X”。一向鼓励孩子可以有独特想法创新思维的我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精彩的比喻怎么就不对了呢?
于是去找批卷的老师,答案是:从来没有人这样比喻过,所以肯定是错的。我无语。那一刻,我好想知道孩子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于是找了几个孩子来询问。有的孩子说:“我觉得圆圆的月亮就像一颗大大的桔子,酸酸的,看到它我就想大口大口地吞下肚。”有的孩子说“我就觉得圆圆的月亮像轮胎,是爸爸汽车上的备用轮胎。”还有的孩子说“圆圆的月亮就像好玩的篮球,真想拿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一个孩子说“圆圆的月亮不好意思时羞红了脸,就像红红的苹果一样可爱,让我都想流口水了。”甚至有孩子拿出了自己身边的一本书指给我看: 每当太阳从西边落下时,在天的另一边,月亮就升起来了,喜盈盈地看着我们。刚刚升起的月亮有一些发红,像一个不太亮的大红灯笼。月亮升上了夜空,就换下了红衣裳,穿上了绿裙子,看上去绿莹莹的,像一块翡翠,明亮地挂在夜空中……多么富有创新的想象啊!
看着试卷上鲜红的X,我想说:亲爱的老师,请你的教育宽容些!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老师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小朋友答“像小船”,“像镰刀”,老师的脸上开满了微笑,因为她教的儿歌里就是这样的。可是,一个农村的孩子站起来说,月亮像根豆角。老师的脸阴郁了,她严厉地批评了这个孩子,说月亮怎么会像豆角呢?儿歌里就没有这样写。从此,这个孩子变得沉默少语,他再也不回答老师的问题。只是,在残月的夜晚,他凝视着天空的月儿,自言自语:“月亮为什么不会像弯弯的豆角呢?”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他上的第一节课,就是问大家:“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对于孩子们形形色色的回答,他都微笑倾听,然后给予或多或少的赞美。望着孩子兴奋开心的笑脸,他终于舒了口气。
读完以后,不禁感慨万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泼灵动的个体,虽然小,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眼睛,他们的发现不会是一模一样的,他们不是被统一安装出来的机器人啊。作为老师,作为父母,我们怎么能简单粗暴地去否定他们的创造和想象呢?那样做,也许,我们就在不知不觉间扼杀了一株极富生命力的幼苗。那样做,我们就是罪人!对孩子而言,是;对社会而言,也是。于是,我决定,我的教育要走宽容之路。
多少年来,学生对“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回答仍然大相径庭,因为从家长启蒙到学校老师的教授都是千篇一律,不外乎“像小船、像镰刀”这种约定俗成的答案。是的,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古往今来,可谓见仁见智:比如像张弓——“露似珍珠月似弓”;像镰刀——“新月似磨镰”;像钩子——“天外一钩残月”;像半个车轮——“飞月半轮空”;像铜镜——“飞镜又重磨”…… 答案可能有成百上千种,我们的老师如果只想着应付考试不出错,只许“像小船”、“像镰刀”,“圆圆的月亮”只能“像玉盘”、“像月饼”,不是把孩子的想像空间窒息、框死了吗?又怎么谈得上创新思维?
社会要发展,就要有创造,而创造,就是要不同于老的、旧的,要有新意。因此,对于每一株稚嫩的幼苗,我们都应当竭力地去灌溉,去扶持,宽容对待,使其越来越茁壮,而最终开出奇花异葩。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都应该是宽容的。
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想说:亲爱的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吧!
想起听过的一个故事:有位美国母亲,把她女儿就读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因为在入学之前,她的女儿看到“0”时会有很多的想象,可是到了幼儿园之后,孩子只知道这是英文字母,母亲要求幼儿园赔偿100万美元。乍一听来觉得可笑,学校不就是要教给孩子知识的嘛,这有什么错啊?可是法庭却判她胜诉了!真是不可思议!但是法庭上那位母亲的陈述词让大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象是什么?是翅膀!人失去了想象就如天鹅失去了翅膀,看到同类在蓝天翱翔自己却只能在水面盘旋,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我庆幸我们的孩子还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我也担心,不知道这样的想象力能够保持到什么时候。我们教给孩子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又是用来做什么用呢?所以,有句话说的是很有分量的,那就是:我们教师不应该以教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有了学习的能力才能长足地发展,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是永远学不完的,而有了学习能力就可以不断学到需要的知识。我们现在教的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学生,但这种教学理念是应该树立的,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
此时此刻,我想,当孩子拿到试卷看到这道题错了的时候,他的这一点点想象力都被扼杀了,估计以后都会说是像玉盘像月饼了。而我明白,孩子的眼睛看到的,永远不会完全和大人一样,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所以,作为教育者,我应该蹲下来,站在孩子的后面,透过他的眼睛去看看世界。我更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天鹅的翅膀越来越丰满。于是,我郑重地在试卷上这道题的旁边重新打了个对的符号,并画上了一个我一直用来表扬孩子的笑脸,用来告诉孩子:月亮可以像苹果!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关键词:月亮;苹果;想象;教育;宽容
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上有这样的一道阅读理解题:
猴子捞月亮
猴子爬在大树上,看见水中的圆月亮。月亮像铜锣,一定响当当;月亮像大饼,一定喷喷香。猴子又想吃来又想玩,口水吧嗒吧嗒流得长。它把尾巴挂在大树上,一心要捞月亮。手儿够不着,猴子发了慌,尾巴挂不稳,掉进了水中央。
短文下面有几道题目,其中第二道题目是:
2. 月亮像铜锣,一定 ________;月亮像大饼,一定 ________;月亮像 ________,一定 ________。
这道题的前两格所填内容在短文中能够找到答案,后两格则是要求孩子们自己想象完成的。试卷是三年级的老师批阅的,等到我拿到试卷时,每个孩子的成绩基本上已经是尘埃落定了。反正要做试卷质量分析,于是大概地翻阅了一下试卷,发现就上面所说的这一道题目后面的两个填空,失分的不少。心里不禁埋怨起来:唉,这一群孩子,这把月亮比作什么的句子平常不是说了很多的吗,怎么还会错呢?细细地查看每个孩子的错误之处,发现有孩子写了“月亮像苹果,一定甜滋滋”,还有孩子写“月亮像桔子,一定酸溜溜”,……都被批上了“X”。一向鼓励孩子可以有独特想法创新思维的我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精彩的比喻怎么就不对了呢?
于是去找批卷的老师,答案是:从来没有人这样比喻过,所以肯定是错的。我无语。那一刻,我好想知道孩子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于是找了几个孩子来询问。有的孩子说:“我觉得圆圆的月亮就像一颗大大的桔子,酸酸的,看到它我就想大口大口地吞下肚。”有的孩子说“我就觉得圆圆的月亮像轮胎,是爸爸汽车上的备用轮胎。”还有的孩子说“圆圆的月亮就像好玩的篮球,真想拿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一个孩子说“圆圆的月亮不好意思时羞红了脸,就像红红的苹果一样可爱,让我都想流口水了。”甚至有孩子拿出了自己身边的一本书指给我看: 每当太阳从西边落下时,在天的另一边,月亮就升起来了,喜盈盈地看着我们。刚刚升起的月亮有一些发红,像一个不太亮的大红灯笼。月亮升上了夜空,就换下了红衣裳,穿上了绿裙子,看上去绿莹莹的,像一块翡翠,明亮地挂在夜空中……多么富有创新的想象啊!
看着试卷上鲜红的X,我想说:亲爱的老师,请你的教育宽容些!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老师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小朋友答“像小船”,“像镰刀”,老师的脸上开满了微笑,因为她教的儿歌里就是这样的。可是,一个农村的孩子站起来说,月亮像根豆角。老师的脸阴郁了,她严厉地批评了这个孩子,说月亮怎么会像豆角呢?儿歌里就没有这样写。从此,这个孩子变得沉默少语,他再也不回答老师的问题。只是,在残月的夜晚,他凝视着天空的月儿,自言自语:“月亮为什么不会像弯弯的豆角呢?”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他上的第一节课,就是问大家:“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对于孩子们形形色色的回答,他都微笑倾听,然后给予或多或少的赞美。望着孩子兴奋开心的笑脸,他终于舒了口气。
读完以后,不禁感慨万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泼灵动的个体,虽然小,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眼睛,他们的发现不会是一模一样的,他们不是被统一安装出来的机器人啊。作为老师,作为父母,我们怎么能简单粗暴地去否定他们的创造和想象呢?那样做,也许,我们就在不知不觉间扼杀了一株极富生命力的幼苗。那样做,我们就是罪人!对孩子而言,是;对社会而言,也是。于是,我决定,我的教育要走宽容之路。
多少年来,学生对“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回答仍然大相径庭,因为从家长启蒙到学校老师的教授都是千篇一律,不外乎“像小船、像镰刀”这种约定俗成的答案。是的,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古往今来,可谓见仁见智:比如像张弓——“露似珍珠月似弓”;像镰刀——“新月似磨镰”;像钩子——“天外一钩残月”;像半个车轮——“飞月半轮空”;像铜镜——“飞镜又重磨”…… 答案可能有成百上千种,我们的老师如果只想着应付考试不出错,只许“像小船”、“像镰刀”,“圆圆的月亮”只能“像玉盘”、“像月饼”,不是把孩子的想像空间窒息、框死了吗?又怎么谈得上创新思维?
社会要发展,就要有创造,而创造,就是要不同于老的、旧的,要有新意。因此,对于每一株稚嫩的幼苗,我们都应当竭力地去灌溉,去扶持,宽容对待,使其越来越茁壮,而最终开出奇花异葩。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都应该是宽容的。
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想说:亲爱的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吧!
想起听过的一个故事:有位美国母亲,把她女儿就读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因为在入学之前,她的女儿看到“0”时会有很多的想象,可是到了幼儿园之后,孩子只知道这是英文字母,母亲要求幼儿园赔偿100万美元。乍一听来觉得可笑,学校不就是要教给孩子知识的嘛,这有什么错啊?可是法庭却判她胜诉了!真是不可思议!但是法庭上那位母亲的陈述词让大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象是什么?是翅膀!人失去了想象就如天鹅失去了翅膀,看到同类在蓝天翱翔自己却只能在水面盘旋,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我庆幸我们的孩子还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我也担心,不知道这样的想象力能够保持到什么时候。我们教给孩子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又是用来做什么用呢?所以,有句话说的是很有分量的,那就是:我们教师不应该以教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有了学习的能力才能长足地发展,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是永远学不完的,而有了学习能力就可以不断学到需要的知识。我们现在教的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学生,但这种教学理念是应该树立的,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
此时此刻,我想,当孩子拿到试卷看到这道题错了的时候,他的这一点点想象力都被扼杀了,估计以后都会说是像玉盘像月饼了。而我明白,孩子的眼睛看到的,永远不会完全和大人一样,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所以,作为教育者,我应该蹲下来,站在孩子的后面,透过他的眼睛去看看世界。我更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天鹅的翅膀越来越丰满。于是,我郑重地在试卷上这道题的旁边重新打了个对的符号,并画上了一个我一直用来表扬孩子的笑脸,用来告诉孩子:月亮可以像苹果!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