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专体育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特别是示范性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正确合理地运用动作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还能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中专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真正领悟动作示范的作用和技巧,发挥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也是当前实施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区别于其它学科课堂的特点是:学生处于动态的大环境,并主要地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作为教与学手段、方法。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的方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中专生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直接的感性经验作支持。因此,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可见,教师讲解示范的水平与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教师的讲解示范对于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未完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有目的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示范的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对教师形体动作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并使之“内化”,经过思维的加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因此,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等都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以及学生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教授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让学生先观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然后结合教学要求,把动作分解,用慢速或常速做重点示范。这样完整的示范就为重点示范作了必要的铺垫,并使重点示范的动作更加鲜明、突出,以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正确的示范可以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使人对某种事物有一种特殊的欲求倾向,并力求积极参与该事物的心理特点。
  二、正确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在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的同时,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要过硬,应该是动作的典范。一般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轻快、优美、大方,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一开始,就能受到教师示范动作的感染,在欣赏示范动作的同时受到一种力的鼓舞,美的熏陶。在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的影响下,使学生油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多方位的示范可以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逐步成熟,尤其是中专生男女性别差异的增大,加之教学中动作技术难度的变化,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动作学习发生困难,特别是在教授复杂的动作时,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好意思或不愿学甚至害怕的心理障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安排队形,充分考虑动作的性质及安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尽可能做到多方位教学,以解除学生的不必要的思想负担。示范前,还应注意分析动作的结构和要求,要考虑学生观察动作的角度,讲究动作示范的各个“面”。可采用正面、镜面、侧面、斜面和背面等。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用正面示范,如篮球防守中的左右移动。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侧面示范,如跨栏跑的“摆动腿”上栏动作和“起跨腿”后蹬,提拉动作等。
  一位教师,他要教授学生新知识,那么他必须能够正确规范的做出所要教授的新动作,这样不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领会新知识,同时,也通过正确规范的动作的示范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拜之心,在这样一种心情下,学生会乐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只会夸夸其谈,而不做示范动作或者做不出正确规范的示范动作,那么他就无法让学生信服于他,老师都不会做,或者老师都做不标准,怎么去教学生呢?这样也很容易让学生轻视他,甚至轻视体育这门课程。体育课已经走出了过去的“一个哨子两个球”的不规范教学。那时候我们国家的体育师资缺乏,很多体育教师都不是科班出身的,可能在某种认识上存在偏差。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绝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专科或者本科以上科班毕业,都经过了正规的体育教育学习。所以不应该存在示范动作上的不规范性,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放松了对自己和对学生的要求。
  三、优美的示范动作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型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的美,让他们获得一种满足感,领悟到运动不再仅仅是四肢的简单机械往复定位,而是人们内心对美的一种展示、一种追求,进而尝试到运动的快乐,从心底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激发自身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体操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除了动作的准确无误外,还有他们动作的“优美”,正是这种美给了观众以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征服了在场的观众从而博得了全场的阵阵喝彩。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学校体育课,由原来的《体育与保健》变成现在的《体育与健康》,由原来的单纯教师授课到现在模块教学,都充分说明体育课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管教育的理念如何发展,也不管教学的组织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教师在上课中正确规范、优美力度的示范动作。
  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是绝非一般的一环,是体育教学的主渠道,它是通过教师的具体身教,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烙印,建立正确的概念,最终实现动作行为的内化,相信只要我们理解了动作示范的重要性,掌握了动作示范的要求,一定会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加得心应手,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非常有必要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本文就如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教育  一、解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可采用三大朗读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及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对英语语言的整体把握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朗读 语感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英语朗读教学该采用何种有效的策略呢?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描述:①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②语音教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引起的、危害养鸭业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目前已有4株RA的全基因组序列在GenBank上公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循序渐进的问题。上课时充分发挥问答法的优越性,把英语课堂变成活泼、有问有答的场所,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 提问 教学  英语教学和课堂提问是不可分割的。课堂提问作为英语教师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教师的
摘要:英语阅读中学生英语学习阶段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是影响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自己对英语学习的探索,总结出了英语阅读中经常遇到的障碍,并得出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主要障碍 学习方法  新课改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理念,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高中
提要:写字是小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字写得正确端正,行文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小学生更好的完成各科作业,也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书写 方法 指导  目前,小学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反映在学生写字坐姿势、执笔姿势不对、写字贪快潦草、没有掌握运笔的方法,字体生硬、字不成形,常写错别字,笔顺错误现象也很频繁。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迅速发展和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多媒体集语言、图像、动画、视听技术于一体。教师恰当地选取多媒体教学,把握好演示时间,枯燥的数学演算、单调的推理归纳将变得生动有趣,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把更多的信息带入了课堂,增加了师生的互动性,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
中药肠宁Ⅱ是针对延边黄牛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因而研制的复方制剂,为了探明中药肠宁Ⅱ防治犊牛腹泻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本文从体外抑菌试验、亚抑菌作用、抗生素后效应、细胞粘附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认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剖析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碍于课堂效果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上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