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负责人质量文化领导:本真、现状与行为框架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b5503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职教育质量建设热潮中,高职院校需要改进专业质量管理,培育与构建质量文化,进而要求专业负责人必须履行质量文化领导职责.在现代领导理论语境之下,高职专业负责人具有实施质量文化领导的可能.调研审思现状,高职专业负责人在质量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质量观引领不足,认同质量文化领导的实践意义但履责自觉性不强,愿意采纳质量文化领导方式但履责能力尚待提高,高职学校对专业负责人质量文化领导的期待很高但支持不够.运用建构扎根理论方法分析行为框架,高职专业负责人应该从质量愿景塑造、团队合力凝聚、教学资源整合、课程教学组织、质量绩效改进、专业发展引领等方面系统且持久地实施与改进质量文化领导.
其他文献
当前国际中等教育改革将工程教育引入课程成为一个新兴发展趋势.法国二战后的至今70余年中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技术取向走向工程取向.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法国基于技术取向构建现代中等教育结构与方向的重要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是由技术取向到工程取向不断转型的关键时期;进入21世纪,法国中等教育的改革持续坚持工程取向.法国中等教育改革取向的变革始终与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坚守中等教育“学术”“科技”和“职业”并重原则并形成工程科技人才初中、高中和大学的系统化培育体系
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任务.伴随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的贯通培养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贯通培养目前存在多校分段衔接难、长学制培养学习动力保持难、模式多样管理难、本科落实形成特色难等问题,建议通过一体化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开放性设计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性衔接职业教育本科等举措完善贯通培养.
专业教师团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表征,专业群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通过对X校Z专业教师团队的9位教师进行研究发现,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是个体和组织因素内外互动的结果:源自高质量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求,教师认同并形成较高的团队建设自驱力;国家和学校高度重视,尤其是学校层面提供了制度、物质和人才等重要保障;在自我驱动和组织支持下,个体引领团队和团队带动个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得以形成,进而推动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向纵深发展.建议高职院校进一步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完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组织支持机制
教师数字素养是技术变革引领下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必然要求.基于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教师角色转变、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现实使命,要求技术赋能于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具体包括赋能教师数字工匠的培养、赋能教师开展多模态教学、赋能教师课堂数字化管理与评价、赋能教师数字资源应用与开发.针对职业院校教师主体意识失能、培训资源失实、制度保障失范的问题,提出主体先行、优化资源、健全制度等有效路径.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院校1+X书证融通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助推器.目前,职业院校1+X书证融通普遍存在人才培养、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建设、学分银行等5大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职业院校可以从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四链衔接;创新教学模式,推动课堂革命;建设优质资源,满足多元需求;建设双师团队,驾驭两个讲台;参与学分银行,贯通学习成果;构建保障体系,提质培优增效等六个环节开展1+X书证融通实践,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向A省36所高职院校发放电子问卷,依据社招学生学习动机和参与学习障碍的行为表现,使用聚类分析、差异检验、决策树模型等方法,将社招学生分为完美型、发展型、懒散型、游离型4种类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游离型、懒散型这两类学生数量超过了学生总数的1/3;年龄、有无子女、对成绩的预期、月收入是识别不同类型社招学习者的关键个体特征;学习动机对学生类型划分具有更强的类型识别度;相比于参与学习障碍因素,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度更高;时间障碍、课程障碍不是影响社招学习者学习策略水平的最首要因素.据此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新发展格局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诉求,具体体现为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根本反映,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高质量教育诉求的必然选择,以及夯实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基础的现实需要等3个方面.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应理顺职业教育相对独立性、办学定位的概念廓清、教育对象的特征界定等基本理论问题,建立和完善职教高考制度,选拔适合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建设高水平本科职业大学,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搭建互惠互利的行业企业参与平台,提升职业教育的市场敏感性和适应性;改革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增强职业教育人
智能制造时代的工作世界正处于深刻变革中.生产技术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生产流程中物料流与信息流的高效运作,生产模式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以及工作种类的淘汰与创造共同构成了工作世界的关键特征.顺应这一嬗变趋势,满足工作世界对技能人才的新诉求,需要智慧型、创新型和学习型技能人才的参与.在分析工作世界变革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基础上,提出树立全方位培养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协同化育人产教融合机制,以培养智造时代工作世界所需的技能人才.
产业学院是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困境突破的创新实践.江苏省南京市在区域性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在专业建设紧扣产业发展、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深度融合、实践教学紧密依托合作企业、人才培养评价多维综合、师资交流双向互通等方面形成了有效经验.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有序发展需要完善区域政府部门统筹与激励、行业组织参与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产业学院治理体系多元协同等保障举措.
澄清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技术技能人才在人与技术的逻辑关系中存在,探讨技术 技能人才的能力问题离不开人与技术的关系这一逻辑视角.运用美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唐·伊德关于人—技关系理论来审视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结构,可以揭示出以下四维能力结构形态.基于具身关系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扩展其自身身体的能力;基于解释关系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理解技术人工 物的能力;基于他者关系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知觉技术内在逻辑的能力;基于背景关系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体认技术文化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