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对我们党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
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四风”;制度笼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改进工作作风为有力抓手,坚决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对我们党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反腐败总体规划更加科学
一年以来,全国上下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视的程度、认识的清醒、反思的勇气、调研的深入、高层的表率、工作的扎实、报道的公开、群众的参与、成效的明显,前所未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形势判断上,主要体现在三个依然。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全党必须警醒起来。由此可以看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二是在目标定位上,主要体现在远近结合。长远目标是: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也是反腐倡廉建设最终目标。近五年目标是: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
三是在路径选择上,主要体现在三条战线。第一,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充分发挥震慑力。第二,预防腐败必须从狠抓党风建设入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坚决纠正“四风”,切实改进作风。也就是要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第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也就是说要扎紧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
四是在总体要求上,主要体现在强化责任和过程。第一,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部门负落实责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说明更加注重了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第二,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说明更加注重了惩治和防治的科学性。第三,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地抓,坚持住、可持续,积小胜为大胜。要抓早抓小,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错酿大祸。说明更加注重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惩治腐败更加具有威慑力
一年多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中央纪委查处了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中央编译局原局长衣俊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铁男、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四川省文联原主席郭永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统战部长王素毅、广西政协原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李达球、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党委副书记蒋洁敏、江苏省南京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季建业、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等多名省部级高官。
据估算:2013年查办的省部级案件,是过去5年平均速度的3倍,从2008年到2012年,每年省部级以上官员被调查的数量分别为:4、8、6、7、4人,平均每年5.8人,而今年已达到18人。此外,今年前9个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初步核实处置反映问题线索12.9万件,同比增长13.5%;立案11.8万件,同比增长10.1%;结案10.2万件,同比增长12.6%;处分10.8万人,同比增长7.6%,可见力度之大。
通过高压惩腐,纪检监察机关的反腐震慑作用得以发挥,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得以彰显,腐败蔓延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三、全面纠治“四风”更加趋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就改进作风问题,紧紧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放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连续“出招”,坚决纠正“四风”。2012年12月,出台“八项规定”;2013年1月,狠刹“舌尖上的腐败”;5月,纪检监察系统“清卡”;6月,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9月,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10月,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11月,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赶在节前禁止年底“突击送礼”;12月,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
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各级纪委执好纪、把好关、问好责,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对楼堂馆所违规建设、公款大吃大喝、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规定、公款国内旅游、公款出国境旅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收送节礼、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违反工作纪律、庸懒散等方面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
一年来,党风政风带动了社风民风的好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百姓的共识。大家普遍感到:节礼变得“烫手”、公款吃喝显得“扎眼”,群众真正感受到了习习清风。
四、制度笼子更加严密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面对腐败问题,新一届中央領导集体提出在制度层面、机制层面、立法层面,全方位行动,规范约束和监督权力,这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党内法规建设步入快车道:
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并对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机制作出一系列部署。
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四风”;制度笼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改进工作作风为有力抓手,坚决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对我们党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反腐败总体规划更加科学
一年以来,全国上下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视的程度、认识的清醒、反思的勇气、调研的深入、高层的表率、工作的扎实、报道的公开、群众的参与、成效的明显,前所未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形势判断上,主要体现在三个依然。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全党必须警醒起来。由此可以看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二是在目标定位上,主要体现在远近结合。长远目标是: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也是反腐倡廉建设最终目标。近五年目标是: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
三是在路径选择上,主要体现在三条战线。第一,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充分发挥震慑力。第二,预防腐败必须从狠抓党风建设入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坚决纠正“四风”,切实改进作风。也就是要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第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也就是说要扎紧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
四是在总体要求上,主要体现在强化责任和过程。第一,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部门负落实责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说明更加注重了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第二,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说明更加注重了惩治和防治的科学性。第三,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地抓,坚持住、可持续,积小胜为大胜。要抓早抓小,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错酿大祸。说明更加注重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惩治腐败更加具有威慑力
一年多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中央纪委查处了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中央编译局原局长衣俊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铁男、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四川省文联原主席郭永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统战部长王素毅、广西政协原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李达球、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党委副书记蒋洁敏、江苏省南京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季建业、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等多名省部级高官。
据估算:2013年查办的省部级案件,是过去5年平均速度的3倍,从2008年到2012年,每年省部级以上官员被调查的数量分别为:4、8、6、7、4人,平均每年5.8人,而今年已达到18人。此外,今年前9个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初步核实处置反映问题线索12.9万件,同比增长13.5%;立案11.8万件,同比增长10.1%;结案10.2万件,同比增长12.6%;处分10.8万人,同比增长7.6%,可见力度之大。
通过高压惩腐,纪检监察机关的反腐震慑作用得以发挥,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得以彰显,腐败蔓延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三、全面纠治“四风”更加趋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就改进作风问题,紧紧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放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连续“出招”,坚决纠正“四风”。2012年12月,出台“八项规定”;2013年1月,狠刹“舌尖上的腐败”;5月,纪检监察系统“清卡”;6月,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9月,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10月,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11月,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赶在节前禁止年底“突击送礼”;12月,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
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各级纪委执好纪、把好关、问好责,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对楼堂馆所违规建设、公款大吃大喝、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规定、公款国内旅游、公款出国境旅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收送节礼、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违反工作纪律、庸懒散等方面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
一年来,党风政风带动了社风民风的好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百姓的共识。大家普遍感到:节礼变得“烫手”、公款吃喝显得“扎眼”,群众真正感受到了习习清风。
四、制度笼子更加严密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面对腐败问题,新一届中央領导集体提出在制度层面、机制层面、立法层面,全方位行动,规范约束和监督权力,这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党内法规建设步入快车道:
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并对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机制作出一系列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