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强调书本知识,忽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唱几首歌,在现实的音乐活动中良莠不分,审美能力不高,缺乏求新、求实和求异的创新精神。当前,国家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其关键是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更新。通过反复学习《新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我获得了很多的改革信息,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加强了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还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欣赏民族管弦乐《喜洋洋》一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在教学过程和课堂评价方面的更新,考虑到初三年级的学生不好动,参与表现的欲望不强,但其表述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较低年级要理性得多。因而,要想全体学生真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我深深认识到:要求学生创新,老师首先必须应该创新,改变角色,改变教学方式最重要。所以我觉得,要想在欣赏民乐《喜洋洋》一课的教学中有新的突破,必须找新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走出旧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法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喜洋洋”这个标题,如果让你们来当一回作曲家,你将用什么样的题材和生活场景来表现这一主题?并且用什么乐器来演奏更能完美地表现你的音乐形象呢?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立即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接下来便有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改变教师一言堂结论性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上的民主,使学生敢想敢说,大大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如在重点欣赏民乐曲《喜洋洋》的两个乐段时,我让学生们边听边讨论对比分析两个乐段的节奏特点及感情色彩。“我认为第一乐段节奏欢快、活泼,感情热烈、奔放;第二乐段节奏缓慢、抒情,感觉很喜悦”。
“这位同学听得很认真,其他同学的观点呢?”
“我觉得第一乐段有种想跳舞的感觉,第二乐段有点像唱歌一样!”
“为什么这位同学有这种感觉呢?”我及时向学生提问。
“因为第一乐段主要是用笛子演奏的,感觉轻快活泼,第二乐段加用了二胡演奏,很抒情,富有歌唱性!”
“第二段除了加入了二胡演奏外,同学们还听出有什么打击乐器吗?”
“是木鱼!”许多同学显得特别兴奋。
“我认为可以用唢呐来演奏第一乐段,这样气氛显得更炽热。”一位学生的大胆发言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是呀,作者为什么不用唢呐呢?!”
“因为唢呐声不够清脆,没有轻快活泼的感觉?”。“因为唢呐音色太强烈,盖住了其它乐器的声音。”……。学生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发表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见解。最后我在小结中告诉同学们,是由于乐曲的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作者利用了笛子独特的演奏技巧,可以充分发挥原曲的轻快活泼的特点,并增加了炽热欢腾的气氛。这时,部分同学由于观点和我说的一样而感到一种胜利的喜悦和欣慰。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着重强调了新型的教学过程是怎么样体现师生互动及新型师生关系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这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在这里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目的是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便于加深对作品的了解和对知识的巩固。课后,同学们对我说,这样的音乐课生动活泼,学起知识来一点不枯燥,感觉好像不在上课,师生间是平等的,像朋友一样交流。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巩固学生和运用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能力。因此,教师的角色更多的充当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而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于学生进行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一个学生的鼓励。
3、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根据音乐的概括性和非语义性的特点,欣赏同一部音乐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而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答案。因此,应鼓励他们各自抒已见。如果一味拿起教师的架式,满堂灌后,给作品下结论,以示权威性。久而久之,容易影响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欣赏民主管弦乐《喜洋洋》后,学生通过讨论,根据自己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来描绘他们的音乐形象:有的同学认为是丰收时节农村人民喜庆丰收时的热烈场面;有的认为表现的是改革开放给山村带来的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有的认为是农村妇女第一次进城赶集的热闹情景等等,他们有声有色的描绘让所有听者闻之而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此音乐作品已从知觉欣赏上升到了情感欣赏并触摸到了作曲家的表现风格和写作意图即理智欣赏的高度。因而,音乐教学中的语言文学参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着力提高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教材和学生的能力。开放式的宽松教学模式,比一言堂的旧传统模式难度要大得多。课前不仅要考虑备好课,还要备好人,对教材内容要进行多项思维,挖掘深度。对学生要考虑到如何设问才能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创造性的聆听状态,并产生对音乐的体验;对学生具有个性的独特想象、结论,怎样做出恰当的评价,才不会挫伤积极性,又不脱离教学内容要求和背离艺术特点;怎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感觉,爆发出创新的积极性……。这种教育思想的改革和进步,在于挖掘了教师的创新潜能,解放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有着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吴梅:《创设民主氛围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
[2]李朵《新理念带来的新方法》
[3]龚明玉《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
[4]曾欣荣《音乐欣赏教学中课堂参与的几种方式》
1、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还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欣赏民族管弦乐《喜洋洋》一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在教学过程和课堂评价方面的更新,考虑到初三年级的学生不好动,参与表现的欲望不强,但其表述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较低年级要理性得多。因而,要想全体学生真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我深深认识到:要求学生创新,老师首先必须应该创新,改变角色,改变教学方式最重要。所以我觉得,要想在欣赏民乐《喜洋洋》一课的教学中有新的突破,必须找新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走出旧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法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喜洋洋”这个标题,如果让你们来当一回作曲家,你将用什么样的题材和生活场景来表现这一主题?并且用什么乐器来演奏更能完美地表现你的音乐形象呢?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立即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接下来便有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改变教师一言堂结论性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上的民主,使学生敢想敢说,大大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如在重点欣赏民乐曲《喜洋洋》的两个乐段时,我让学生们边听边讨论对比分析两个乐段的节奏特点及感情色彩。“我认为第一乐段节奏欢快、活泼,感情热烈、奔放;第二乐段节奏缓慢、抒情,感觉很喜悦”。
“这位同学听得很认真,其他同学的观点呢?”
“我觉得第一乐段有种想跳舞的感觉,第二乐段有点像唱歌一样!”
“为什么这位同学有这种感觉呢?”我及时向学生提问。
“因为第一乐段主要是用笛子演奏的,感觉轻快活泼,第二乐段加用了二胡演奏,很抒情,富有歌唱性!”
“第二段除了加入了二胡演奏外,同学们还听出有什么打击乐器吗?”
“是木鱼!”许多同学显得特别兴奋。
“我认为可以用唢呐来演奏第一乐段,这样气氛显得更炽热。”一位学生的大胆发言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是呀,作者为什么不用唢呐呢?!”
“因为唢呐声不够清脆,没有轻快活泼的感觉?”。“因为唢呐音色太强烈,盖住了其它乐器的声音。”……。学生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发表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见解。最后我在小结中告诉同学们,是由于乐曲的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作者利用了笛子独特的演奏技巧,可以充分发挥原曲的轻快活泼的特点,并增加了炽热欢腾的气氛。这时,部分同学由于观点和我说的一样而感到一种胜利的喜悦和欣慰。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着重强调了新型的教学过程是怎么样体现师生互动及新型师生关系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这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在这里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目的是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便于加深对作品的了解和对知识的巩固。课后,同学们对我说,这样的音乐课生动活泼,学起知识来一点不枯燥,感觉好像不在上课,师生间是平等的,像朋友一样交流。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巩固学生和运用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能力。因此,教师的角色更多的充当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而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于学生进行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一个学生的鼓励。
3、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根据音乐的概括性和非语义性的特点,欣赏同一部音乐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而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答案。因此,应鼓励他们各自抒已见。如果一味拿起教师的架式,满堂灌后,给作品下结论,以示权威性。久而久之,容易影响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欣赏民主管弦乐《喜洋洋》后,学生通过讨论,根据自己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来描绘他们的音乐形象:有的同学认为是丰收时节农村人民喜庆丰收时的热烈场面;有的认为表现的是改革开放给山村带来的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有的认为是农村妇女第一次进城赶集的热闹情景等等,他们有声有色的描绘让所有听者闻之而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此音乐作品已从知觉欣赏上升到了情感欣赏并触摸到了作曲家的表现风格和写作意图即理智欣赏的高度。因而,音乐教学中的语言文学参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着力提高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教材和学生的能力。开放式的宽松教学模式,比一言堂的旧传统模式难度要大得多。课前不仅要考虑备好课,还要备好人,对教材内容要进行多项思维,挖掘深度。对学生要考虑到如何设问才能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创造性的聆听状态,并产生对音乐的体验;对学生具有个性的独特想象、结论,怎样做出恰当的评价,才不会挫伤积极性,又不脱离教学内容要求和背离艺术特点;怎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感觉,爆发出创新的积极性……。这种教育思想的改革和进步,在于挖掘了教师的创新潜能,解放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有着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吴梅:《创设民主氛围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
[2]李朵《新理念带来的新方法》
[3]龚明玉《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
[4]曾欣荣《音乐欣赏教学中课堂参与的几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