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乡情别样味,文诗呼应悟表达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桥流水人家》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思念家乡”这一主题组织的第四篇课文,课题语出被誉为“秋思之祖”即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诗文比较而言,二者的主题都围绕思乡,且在内容上都采用“小桥”“流水”“人家”多种景物并置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一位作者通过“小桥”“流水”“人家”这三种景致在文中勾勒了家乡清新明快的美景,借以抒发思乡之情;另一位作者却借用上述三种景致描摹秋郊夕照,表达了凄苦的思乡之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方面提出的要求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不免掩卷沉思,反复推敲,在教学上怎样才能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开发和重组,实现引导学生从积累到感悟以致创造的目的。《小桥流水人家》作为本单元主题内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它的作用在于考查学生对讲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因此,学习本课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紧扣阅读提示的要求,以课题为线索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理清课文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知晓景是如何为情服务的。
  一、以课题为指向,梳理文章内容
  课题对于揭示文章内容具有指向性作用,可以借助让学生依据题目猜测课文内容这一形式,既帮助学生明白课题的这一功效,又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内容。
  五年级的学生有能力根据课题,通过粗略地阅读课文梳理出作者描写了“流水”“小桥”和“人家”这三种景致。梳理描写内容是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那么,教师可以细化课文自学提示,将课文的阅读要求转化成填充式的表格:
  二、抓住描写性语句,想象具体情景
  所谓描写性词语是能够具体阐释景致特征和内容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还原作者笔下的具体景致。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说教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通往想象的平台,找一找哪些词语可以告诉我们“溪水”“桥”和“家”这三种景致的具体样子,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一种景致进行练习。
  1.“流水”景致
  学生会找出“清澈、潺潺、唱和、灌溉、清洗、点缀、找鱼虾蟹”这些重点的语句,他们分别写出了小溪的美丽、小溪与人们生活的关联性以及小溪带给孩子们的童趣。
  2.“小桥”景致
  学生通过读文会发现作者描述了两座桥,分别是“小木桥”和“长石桥”。“小木桥”将野花瓣送向远方,“长石桥”带着儿时的我去看茶树、野花和野菌。
  3.“人家”景致
  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矮小的平房”,其中“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
  其实,就在学生寻找描写性语句的过程中,作者笔下的情景正在一点一滴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领悟“以景托情”与“直抒胸臆”共融的表达手法
  那水、那桥、那人家无不是美丽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恬淡的乡村生活画闪现在学生的眼前,作者之所以能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如此色彩清新而又明快的美景,是因为这些景致被岁月的刻刀深深地镌刻在了心头,作者说“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不会忘记的是景,难以割舍的是那份情,教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明确表达感情的语句。学生会找到“喜欢”“爱”,作者在写“小桥”时明确用了“喜欢”,写“人家”时用了“爱”,那么对于“溪水”作者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通过两种表达形式的对比,引导学生领悟“以景托情”和“直抒胸臆”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情景妙合,体会意象在抒情中的变化
  “小桥”“流水”“人家”这三组词语作为三种景致,在文章《小桥流水人家》中色彩是清新的,感情基调是轻松且明快的,虽为思乡之作,却无哀愁之感。然而在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中,作者将“小桥”“流水”“人家”与其他景物并处甚至有意使它们之间形成对比,从而形成冷落、萧瑟的诗歌意境,借以表达思乡之情,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教师可以诗歌“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感悟诗歌,起初先让学生读一读诗歌,发现诗文在感情色彩上的不同,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导致二者不同的原因。教师可以提问,诗歌中除了“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还有什么?学生会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其中“枯”“老”“昏”这些字眼都是衰亡的代表,对比之下“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中清新、明快的图景已经荡然无存,羁旅之人漂泊天涯的孤苦、悲凉之情跃然纸上。
  略读课文既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实践,又是拓展学生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本课的教学构想就是想通过借助“小桥”“流水”“人家”这三种景致,将色彩完全不同的两部思乡之作重组在一起,在教学中起到增加学生积累,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的目的。
  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摘 要:绘画是幼儿表达对外部世界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绘画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繪画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绘画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绘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各种教学活动中,绘画活动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之一。那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对幼儿进行绘画指导呢?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幼儿眼中的世界一开
摘 要: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人的一生受益匪浅。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幼儿园抓起。幼儿既不认识拼音,也不认识汉字,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幼儿听故事为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积淀丰厚的底蕴;可以通过让幼儿读绘本为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开启顺利的航程;可以通过让幼儿讲故事为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增添全新的动力。  关键词: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
摘 要:梯形的面积计算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使學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学具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系统研究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关键词:梯
大自然是活教材,孩子天生对大自然具有好奇心,城区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并不多,幼儿园的自然角和种植园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创设幼儿园的“微生态环境”,让自然角成为自然界的缩影,成为孩子实践操作的园地,成为幼儿与自然对话的“窗口”。我们从“种什么—怎么种—怎样管”三个方面开始了对自然角的探索。  一、种什么——自然角与主题活动探究并行  (一)课程引领让自然角“立”起来  春天,到处皆诗意,随时有物华
摘 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项富有艺术的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语文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都体现、渗透着朗读教学,在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关键词:朗读;语感;表达能力;情操  朗读,是一项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从古到今,
闲来午后,一杯茶,一台笔记本,窝在松软的沙发里,懒散着看看网文,突然一句话触动了我心里的那根弦:“说话到惹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鲁迅”  引线一:班上有好多孩子特别乖巧,上课总是按照我的要求坐得非常端正,我特别喜欢,总是在心里洋洋得意地想,我多厉害呀,真不像个新教师,多会管孩子啊,他们都那么听我的话,安安静静地坐着,课堂纪律好极了。有时候都想对我自己说:“棒棒棒,我真棒!”那天
摘 要:新手教师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与希望,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引下,要认识到只有遵循新手教师的成长特点,了解新手教师的成长需求,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她们成长。重点阐述了新手教师的培养策略,本着“注重参与和促进反思”的基本要求,采用“活动浸润式”“案例卷入式”“研训一体式”等基本方法,通过环境熏陶、活动磨炼、自身感悟等环节的综合作用,帮助新手教师尽快融入幼儿园,胜任本职工作。  关键词:新手教师
新学期开始了,我不断地思考着如何让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新的起色。第二周的班会课上,班长就上一周的不足和收获,进行了三分钟的演讲,她的演讲赢得了同学们一阵阵的掌聲,也使我的内心有了很大的冲击和波动,我没有想到同学们一点点的鼓励,展板上的一个小印章,使她口中的这个学生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她说:“咱们班的xxx同学,学习成绩不是太优秀,但是他为人很诚恳老实,开学初大扫除的时候,他不怕苦不怕累,搞完值日组
摘 要:初入园的小班新生屡屡出现挑食、拣食的现象,成为家长及教师最为头疼的事。分析了幼儿挑食、拣食的原因,教师在幼儿进餐时抓住教育契机、有目的地关注幼儿进餐环节的健康教育,帮助幼儿纠正挑食、拣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班幼儿;就餐现状;解决问题  一、聚焦就餐现状  小班幼儿在进餐时存在“挑食、拣食”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某些饭菜挑挑拣
摘 要:阅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一直为大家所关注。在对学生阅读现状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游戏串联、趣味绘本、有声读物等方法来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并在如何更好地巩固孩子的阅读成果方面,尝试着运用一些新颖、别致的形式来开展阅读笔记和阅读考量,试图让阅读成为“悦”读。  关键词:悦读;阅读兴趣;反馈检测  “阅读”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让孩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这也是所有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