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教育实验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1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


  在总制片人徐晴看来,《爸爸去哪儿》里有幼儿,《变形计》针对青少年,选秀系列瞄准高中生和大学生,《一年级》弥补的是小学生这块的空缺。由于长期做《变形计》,徐晴和她的团队渐渐发现教育是个富矿,也是当下社会的“刚需”。一年级被视作“人生起跑线”,学生课业负担不大,他们决定做这样一档节目。
  6月开始筹备,徐晴团队去北京待了半个月,拜访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了解学龄儿童的行为特征和思维模式。他们还为明星老师制作了两本辅导教材:《班主任工作手册》和《生活老师工作手册》。徐晴团队希望这个主打教育的节目能够引入新的教育理念,翻完国内教材,参考了香港、台湾的一年级课本,确定了《一年级》的主题和方向: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启蒙过程。
  尽管这也是从童话回归现实的过程,徐晴仍然想保留启蒙教育中美好、梦幻的一面。“华丽的外观可以给我们一种憧憬,为什么不能有这样的学校呢?”湘郡未来实验学校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这是长沙一所颇有名气的民办寄宿制学校。按照校长高晓苏的说法,学校从设计阶段起,就已计划要从建筑理念上脱颖而出,于是就有了这座英伦风格的城堡学校,两千七百多个孩子在这里读小学和中学,其中小学部有25个班级。
  两个月后,一年级1班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节目组参与了学校的招生面试,从中选出了四五十个相对“零启蒙”的孩子,再到孩子家里观察家庭环境,并征求父母意见。最先确定的是西蒙子、安淇儿、陈思成和王梓璇,第二批是马皓轩、陆煜琳,而李昊煜直到开拍前一天才定下来。
  馬皓轩的家是典型的“4 2 1”结构,“他身上有整个家族,很典型,每个班都有一个马皓轩。”徐晴说。最终确定的7个孩子,既有典型性,又有个性。原本节目组还想找一对双胞胎,由于没有合适的只能放弃。拍摄确定后,学校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告知相关事宜,不愿意参与拍摄的孩子,可以要求分到别的班级。
陈学冬和《一年级》的学生们合影

  “他们代表了7类不同的孩子,是我们希望给观众呈现的。陈思成来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他身上也有这个社会的一些缩影。西蒙子是混血儿,很特殊的中西家庭氛围。陆煜琳是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安淇儿是典型的乖乖女,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但却有这样的小公主女儿。王梓璇,她的父亲是E哥,是公众人物。他们都是在这个学校读书的一份子,只是作为‘样本’来反映一年级1班。”联合制片人许可说。
  尽管节目筹备阶段曾预设了7种人物性格,找孩子也有意识一一对应,但录制开始后,这些预设都被推翻了。“孩子没办法预先设定,只能说‘看菜下饭’。角色都是想象的,真正碰到他们只能尊重现实。”徐晴说。
  拍摄时,学校的固定机位有八十多个,几个孩子家里的机位也有三十多个。7个主要小孩各有一台跟拍机,班上还需要部分机动机位。这些内容都被收录到由教室临时改建的机房中。拍完11期,有一万六千小时的素材,每一期平均一千多小时。
  “我们的前提是,尽量避免对孩子们的干扰,在拍摄的时候尽量保持跟他们的距离,即使跟拍也要保持适当距离。我们原来觉得可能孩子面对镜头会不适应,但后来开拍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孩子很快就适应了。”许可说。
  孩子们对自己被拍没有特别的感觉,机器不能说话,不能玩,但不在了又会舍不得。他们甚至觉得监控镜头很好玩,经过的时候拍一下或是扭一下,就像玩玩具,节目组的镜头因此被弄坏了三四个。
  与《变形计》的城乡封闭环境不同,《一年级》的学校里充满了各种现实矛盾,老师与学生、校方与节目组、孩子与家长、学生之间……“很多真实的矛盾需要去协调,我随时可能被叫停,随时可能说这个不行。”徐晴说。
  徐晴本来希望节目播出后能够解决一些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但她发现教育没有绝对的标准,便将节目转为呈现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观众心里有答案,他会想,这种方式教我家崽不行啊,我得调整。我们只要把真实的教育呈现出来,然后有共鸣,有触动,还有一点故事,那就最好了。”
  禁忌只有一条:避免伤害。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女生洗澡是不能拍的,男孩子拍了下体也要打上三角裤图案。
  但在徐晴看来,与教育有关的内容一定要呈现:孩子的吃喝拉撒、父母的政治、老师的教育……比如选班长,背后折射了家长们的功利心,也做出了判断。“王梓璇最后的当选给所有家长做的事情下了两个字的判定:徒劳。孩子的世界,你不懂,也干预不了。”又比如马皓轩家庭和西蒙子家庭教育的碰撞。“任何争论都是差异造成的,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只能呈现。”徐晴说。
《一年级》总制片人徐晴

没有坏孩子


  高晓苏认为,一年级的教育应该保留“儿童化”。“从游戏玩耍过渡到学习,这个教育不是说我们告诉他,你要从这个坎迈到那个坎,这衔接是无痕的。”
  然而,无痕衔接几乎与电视节目制作的原则相去甚远。孩子是不可控的,沟通有时也是无效的。节目组预备的很多策划最终都无法实现,只能根据拍摄的内容来提炼。节目组禁止工作人员与孩子私下接触,所有的沟通只能与家长进行。“小孩子不能调摆,不然会觉得节目是导出来的。”徐晴说。
  这也是高晓苏担心的地方。电视节目需要放大的东西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现在他才6岁根本什么都不懂得,这段时间的拍摄结束后,要有一些人来帮助他们扭转一些看法,特别是一些电视上呈现的、放大的东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用不着这么纠结,因为你可以告诉小孩,那就是你,过去的你,跟现在的你没关系。”   尽管电视放大了孩子的缺点,但徐晴看来,无论缺点如何,主流声音还是喜爱他们的。节目组格外注意呈现方式,讲缺点后会用优点扳回来,“孩子是立体的,不全是缺点,也不是完人。”
  和《变形计》类似,《一年级》也是素人为主体,对徐晴来说,要做的就是全家观赏的一年级,人生一年级。徐晴对小学唯一的记忆是老师对她说,你的S写得好。从此她爱上了英语。做了《一年级》,她也开始思考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一定什么事情都做到位,但是能不能负责,是最重要的。”
  节目播出后,马皓轩成了“出镜率”最高的孩子,他的缺點也在电视上暴露无遗。对母亲童绮思来说,这给了她一个纠正孩子的机会。她承认马皓轩很像自己,急躁、外向。
  得知马皓轩受邀参与节目录制时,童绮思很疑惑:我的崽不帅,普通话也不是很嬲塞(好),怎么会呢?一定是去搞笑的。为此她还特地召开了家庭会议,考虑到节目组说“对孩子成长有帮助”,他们答应了。
  节目中的马皓轩聪明、调皮,嘴永远跟不上脑子的速度,却因此受到很多观众的关注。但马皓轩的特点对童绮思来说是种负担,她更喜欢孩子变乖、听话,最好还能当个大队长。
  第一集播出的时候,童绮思召集了同事朋友一起蹲在电视机前,马皓轩戏份最多,“丑八怪”、“哭脸巴”一套一套的,看得她哭笑不得。她没让马皓轩看节目,怕孩子飘飘然,也怕影响孩子和同学的关系。
  摄像机刚出现在马皓轩身边时,他显得很抗拒,盯着镜头说:“你怎么老是跟着我咯,好烦。”现在摄像师休息,他还会过去问:“你怎么还不拍我咯,给我做个采访咯。”马皓轩一直以为那是个照相机,并不知道拍了会放到电视里,听同学说了后回家吵着要看《一年级》。童绮思告诉他,“那是一个片段,讲你们班同学的,要不就看个片花。”童绮思想等他10到12岁的时候才让他完整看一遍。
  让童绮思没想到的是,节目里的马皓轩像变了一个人,他和同学打架,一开始对学校也心存抵触。童绮思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周交一个朋友。
孟妲施老师

  为了解决当众说话的问题,实习生活老师宋佳带着马皓轩去北京找黄磊,还让马皓轩参演了一出话剧。“现在看来,不好的东西改了80%。最明显的是,现在马皓轩说话,眼睛会盯着对方,而不是乱瞟,话变成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童绮思说。
  节目播出后,时常有人来找马皓轩拍照,让他摆pose。马皓轩竟很配合地开发出一套“马氏pose”。马皓轩也开始好奇,为什么老是有人说喜欢他,还会拿东西给他吃。童绮思最担心节目播出后马皓轩受到太多关注。有一天,马皓轩问她什么叫明星,她解释:“明天的明,星星的星,你叫这俩字就行了。”
  《一年级》监制夏青原以为这档节目是给大人看的,直到有个同事的二年级儿子跑来跟她说,每期《一年级》都会看,还想和西蒙子做朋友,夏青才发现,原来周围有很多家长是和孩子一起看节目的。
  “我们该怎么教养我们的孩子?至少我接触的家长都觉得孩子能在这样一个班上很幸运。相对于其他班来说,管束没那么严格,但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讲,主要是爱的教育,你怎么告诉他习惯的养成。我们现在的社会不缺少有文化的人,其实是缺乏教养好的人,教养的第一步就是一年级。”夏青说。

老师的困惑


  得知自己将要要带一年级1班时,孟妲施很诧异,作为一个有10年教学经验、刚刚到湘郡未来实验学校的新老师,她还没完全摸清学校的节奏。当时已经8月底了,拍摄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孟老师压力很大。
  为了适应拍摄,教室由节目组布置,班主任的工作减少了一些。学校找她长谈过一次,除了给她减压,还对这个班级的常规考核做了调整,划分了两位明星老师的职责。节目组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则大多由孟老师来做。
  后来,孟老师觉得孩子们乖的地方电视里都没播出。“脱离老师管教,孩子的状态是好是坏,是留给大家探讨的。”但由于录制节目,拓展课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孩子们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孟老师觉得一年级1班的孩子每天都很快乐。
  尽管知道自己被拍,但孩子们对被拍仍然没有概念。“大人在外面拍,聪明点的知道坐好。他们不,该玩该调皮,照样。网上说我们班假,一点都不假,超真实。”
  孟老师特别跟家长提过可以不看节目。由于节目组精力有限,镜头会集中在部分孩子身上,孟老师担心一些孩子心理会不平衡。“孩子想,我表现好老师会表扬我,电视应该会有我。我表现好了电视为什么不拍我?他们不会理解电视的行为。为了不让他们有这些负面的想法,建议不让他们看。”
  学校为了方便老师与家长沟通,特别做了“家校联系本”。班主任每周都要在本子上对孩子这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价,班上36个孩子,每个都需要认真观察。学校对班主任和生活老师也有严格规定,从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查房、中午要先穿戴好才能去食堂给孩子打饭,到晚上就寝之前给孩子洗澡。班主任比陈学冬想象的复杂。而宋佳面临的挑战是早上起不来。真正的生活老师更辛苦,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才能休息,深更半夜还要面对孩子们的各种状况。
  节目组选择用陈学冬和宋佳的旁白来讲述整个故事,他们从开学就进入学校,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与家长接触得也越来越多。但对家长来说,不管是不是明星,只要孩子不开心了、受伤了,照样会找明星理论。
  “公办学校是按学区来划分的,而民办教育是依靠市场、品质去吸引学生,为什么非要去选你这个收费的学校?凭什么?只有你拿出让小孩和家长满意的东西出来,才会选你。我们要拿出更优质的教育,给教育的消费者。”高晓苏说。
  刚开学时,李昊煜是班上最调皮的孩子之一。有一天晚自习,他放了一根香蕉在数学老师孙宇的办公桌上,孙宇下课后问他为什么放,他说:“我本来想给你惊喜得嘞,被你看到了。”孙宇问他为什么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拿出来分享,他说:“因为老师很辛苦得嘞。”孙宇听得眼泪流下来了。“小学老师就这点好,看着孩子的单纯、懂事,一点点进步,很有成就感。”   “我们的老师,长期工作压力比较大,确实比较疲惫,每天照顾那么多学生,她的心情会有变化,急躁、焦虑,这就会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行为。但这两个明星老师没有这种(长期的)焦虑,他们都是处在一种快乐的、向上的状态,这样处理问题就比较到位。老师除了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以外,还有心理调适的问题。要把事情处理好,光凭知识道德是不够的,还要你有心理状态。”高晓苏说。

到底看不看电视


  录制《一年级》让安淇儿妈妈有些担心,节目中的安淇儿大方懂事能干,内心强大。可每當周末回家,妈妈问起她学校的事情,她总是三言两语带过。竞选班长失利了,安淇儿回家也没有什么情绪。
  妈妈只让安淇儿看了第一期,怕之后的节目对安淇儿有影响,就告诉她只有一期。家里聊天爸爸不小心说了节目的内容,“小苹果你那天在学校怎么怎么样”,妈妈马上圆场,“对啊,那天老师刚好跟我讲了这个事儿。”
  参加节目,妈妈是有顾虑的,怕小女孩过早飘飘然。从小别人赞美小苹果漂亮,妈妈反复强调,“别人夸你漂亮的时候你不用在意,不用骄傲,这是爸爸妈妈给你的,跟你没关系。或许正是因为从小就这么说,她会显得要强一些,想要证明自己。”
  选班长那一期,安淇儿为了维护班级纪律扯着嗓子喊,老师看不下去了,告诉妈妈,再这样就不能唱歌了。妈妈很矛盾,不能说不许当班长,又不能不为她的健康着想。况且安淇儿学孟老师的管理方式,班上很多人都感到压力。妈妈觉得好辛苦,但她觉得真人秀是检验教育成果的,也想通过节目看下自己的教育是否有问题。
  7个孩子里也有每周都看这个节目的。李昊煜每周都会和父母一起看。“我崽不像有些小朋友一样很老成,他就还是很天真,他可能认为就是在玩,我们也没跟他说,你是过来录节目的。”
  节目播出前,西蒙子家连机顶盒都没有。有一天,西蒙子无意中看到陈学冬的一个宣传片,问母亲刘佳,“这是我们陈老师吧!”“我说对啊。他说这是什么节目啊。我说这是一个新节目,叫《一年级》,他说我可以参加吗?我说好啊,你问问。”
  因为看了第一期,西蒙子知道了这个节目。但刘佳告诉他只有一期。每周西蒙子都会问刘佳,下个星期有吗?刘佳都会找个借口说下个星期不会播了。
  但是播到刘佳惩罚西蒙子的那一期,刘佳决定让儿子看。他遮着眼睛不敢看,搂着刘佳对她说,“你相信我一定会改的。”
马皓轩
西蒙子

我们怎么面对孩子


  西蒙子4岁来中国,来的时候一句中文都不会说,丢到幼儿园3个月学会了中文。刘佳和英国丈夫的教育方式就是“放养”,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不想学就不学。
  开学后,导演找到刘佳,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录这样一个节目。节目组考虑的是,这样中西结合、有文化差异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会不会跟其他孩子在性格上不一样。
  刘佳原以为儿子在学校各种哭,结果儿子非但不哭,还渐渐变得爱撒谎,用小聪明去整别人。在家里,西蒙子是被整的那个,从来不会打人,但在学校里他会还手,还会主动撩拨别人。
  刘佳承认当时和马皓轩的妈妈有一些小矛盾。“因为几次都是他们俩有问题,她觉得是我儿子撩拨她儿子的,我觉得我儿子是不会打人的。结果我看到那一幕,傻了,特别激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后来他爸爸给我说,这很正常。”
  “我在英国呆了10年,我理解西方文化,是不一样的。西蒙子爸爸说要开除马皓轩,在国外,幼儿园也会这样,如果孩子在学校伤害到别的同学,学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家长(把孩子)带回去。学校做出这个举动是希望家长重视,把他教好了再带回来。而在中国,送到学校就是老师教了。所以爸爸当时是让家长把他(马皓轩)带回去,而节目翻译成开除,不一样的单词。那个coward,后来翻译成懦夫,但在英国,特指男的打女的。马皓轩在那个事情上就是打了安淇儿。这是文化差异。所以我觉得,录了两个多月六十多天,剪成一个十几小时的片子,肯定不能完整地说清一个事情,但我相信会有对中西家庭完整的看法。”
  节目播出之后,刘佳和丈夫也承受了不小的舆论压力,有人理解,有人骂,为此刘佳还哭了两天。
  马皓轩妈妈提出不让他们在一起玩,刘佳也和西蒙子说,你俩不要在一起玩,在一起就打架。但孩子的世界远比家长想的复杂。马皓轩和西蒙子越打越起劲,打完还称兄道弟。球赛那天,马皓轩没来,西蒙子难过地问刘佳,“为什么马皓轩没来,是不是他不把我当兄弟了?”刘佳回答他,他们家太远了。“家长可能会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事情。孩子们在学习成长,家长也在学习成长,怎么样做大人,都需要多多包涵吧。”
  “所有参与这个节目的人肯定都会思考——我们怎么面对孩子?其实孩子的世界真的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孩子们也有丰富的表达,他们的内心活动有时候也会超过你的想象,他们表达出来的语言甚至有时候会成为‘金句’,他们绽放出的光彩有时候令我们感到惊叹,比如李昊煜说出来的话,像马皓轩表达出来的一些对于事物的看法,安淇儿有时候像个小大人。孩子的世界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也会重新认识孩子的世界,他们的世界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他们也需要表达自我的心声,需要释放自我的空间。这也表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立规矩和释放天性之间,如何寻得一个平衡。”许可说。
其他文献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最让人关注的是全球各地此起彼伏的选举。据CNN统计,今年有59个国家,也就是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的近1/3,要变更国家领导人;尤为重要的是,这59个国家包括安理会五常中的4个,以及日本、韩国、朝鲜、埃及等对所在地区和平稳定至关重要的其他国家。普京胜选后百感交集的泪水,罗姆尼败选后的失落,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尽管2012年是政治变化之年,但没能成为变局之年。在很多西方国家
你不一定是佛教徒,但很可能听说过佛陀证悟的故事。相传,当年印度王子悉达多苦行6年,形容枯槁却仍未求得解脱。而后他体悟到身心本是一体,心净方能解脱。于是放弃苦修,走入尼连禅河洗净尘垢,并接受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随后他来到伽耶山,在一棵菩提树下打坐静思,誓言:“不成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在某日黎明前,仰望明星,证悟了无上圆满的智慧,成为佛陀——真正的觉悟者。  菩提树因此成为佛教徒心中证悟的象征,菩提
近日,四川雅安地区发生了7级地震,已造成近两百人死亡。在民间慈善机构壹基金已经筹款金额过千万的情况下,中国红十字会总共才筹到三万多元的善款。更有网友戏称,最好直接汇款至郭美美账户。  有人声称,中国红十字会实际为一个山寨组织,未受到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监督。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形象跌入谷底的情况下,这种观点确实很有市场。但是,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确实已经承认中国红十字总会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一员。国际红十字委
年份普洱  人物周刊:你原来讲过,拍《上车,走吧》的时候,管虎说你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真挚。我前些天重看那个电影,觉得你那时状态确实跟现在不一样,脸上有种青涩鲜嫩的感觉。现在感觉是熬了很久、滋味丰富的老汤。你会怀念当年的状态吗?  黄渤:那是一个刚摘下来的茶叶,后来变成炒熟的茶叶,然后经过这些年压成了饼,慢慢存放,开始成了年份普洱。  人物周刊:年份普洱很贵啊。  黄渤:哈哈,也分品种。  人物周刊
夏朝崇信天命,商朝崇信鬼神,周朝总结前代得失、崇信道德,所以孔子感叹说:周代借鉴了夏、商二代,文采茂盛,我采取周文化。周公制礼作乐,中原诸侯久受教化,文明程度高,对鬼神敬而远之。秦的先祖原来是周王室牧马之臣,久处西方边陲,直到秦襄公击败犬戎,勤王救周,才被封为诸侯,所以文化落后野蛮,十分崇信鬼神。  秦襄公封侯之后,自称是少暤氏的后裔,建造“西畤”,祭祀西方之神白帝。在先秦,人们天性好阴,祭天地点
“喝什么?咖啡买一送一。”女人事先点好了菜。她格子衬衫外面套一件灰色薄毛衣。  男人打量着四周。榨汁机发出尖利怪叫,电线从破损的黄色墙纸里探出头。侍者是清一色的小伙子,男人尤其讨厌其中一个的发型。他根本不在乎喝什么:吃完饭再说。  男人说工作无趣,大骂股市。她点头,顺带埋怨自己的另一半:“不管事儿,成天盯着手机打些弱智游戏。”  炸猪排是第一道主菜。“和她的毛衣一样差劲。”男人象征性挤出一丝微笑。
8年来,刘炳华整理装订“两梅案”的资料共200册 图/杨曦  刘炳华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大街上、地铁里、公交车上、家中……身处哪里对他来说都别无二致:高分贝的声音常把行人吓得敬而远之,他却毫不觉察,话题永远都是19年前“轰动上海滩的‘两梅案’”。  追查此案的第八个夏天,刘炳华听说中央巡视组到了上海。对外接待的消息刚公布,他就找到了江苏路驻地。两年前刘炳华也在这里递交过材料,那时他还是上海市检察院
看《弗兰克》,想起身边许多人。朋友老柳,写诗、写歌、唱歌,也做陶,以前去过很多地方演出,也组过乐队,后来离开了,那支乐队现在是大神级别的乐队,但这都和他没关系了。他安安静静地住在一个很老的小区里,和女友还有一群猫生活在一起。  不甘心的是我们。有次去他家,看到他做的陶器,件件令我震惊,我马上有了商业计划,租陶窑!批量生产!开班授徒!开网店!我甚至想到了去哪里买陶土,在哪里建陶窑,怎么宣传网店,乃至
峨边大堡的山林,彝族向导冉拉阿布拨开灌木,几排土堆出现在密林深处的山腰间。“这是坟头,看,这个明显,还有那条沟……”  阿布一边说着一边从山坡走下。童年放羊时,他曾误入这片荒野。这些坟堆既无垒砌,也无墓碑。有乡亲在这里看到暴雨冲刷出的白骨。阿布听老人说,那里匆匆埋葬的,都是十几岁的小孩。  李世元老人穿过树丛跟着我们走来,墓地的荒芜展现在他面前。53年前,他还是孩子,也差点埋葬于此。那时候他只有十
梁慧星与夫人在家中 图/ 本刊记者 梁辰被遗忘的地方  “那是个被现代化遗忘的地方呵。”  当我拨通梁慧星教授的电话,想跟他聊聊汉阳图书馆时,电话里传来一声唏嘘。“你先去看,回来我们再聊。”他吝啬地收住话头,轻快地说道。听得出他很得意来了个新观众,便故意卖起关子来。  到达成都机场已是正午12点,等候我的是青神县图书馆馆长唐立新。我们决定回青神吃午饭,因为走高速只需一小时。路上聊起梁慧星,唐馆长说